国企恐龙的侏罗纪时代能去否?


国企恐龙的侏罗纪时代能去否?

如果国企的行为模式不可以道理计,那么,我们就只能指望国企行为的后果只是对得起社会而不去害人就阿尔陀佛了!如果我们要求把雷锋同志的样子硬要拿来当作每一个公民之行为的表率,那么又怎么来解释国企却能按照最低的道德标准与行为方式去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责任呢?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每一个公民都在承担着社会主义原则基础之上的公民责任与严苛而繁多的法律义务,但假若我们的国企只按照资本主义的垄断与掠夺之原则去肆意行事并只承担相应的轻微的后果责任的话,还怎么还能指望我们的社会能够生活在公平与正义之中呢?

对国企必须规范;

对国企的行为准则的规范不能再停留在空转的虚套里;

对国企以垄断手法大肆逐利的行径必须予以制约与限制;

对国企肆意大把花钱而不受公众机构监控必须予以制止;

对国企安胎式的,极低的就业风险与旱涝保收的死人状态应予纠正;

对国企以少数企业垄断行业的格局必须予以改革;

对国有资产的现行行政化监管的低效性与无效化应予纠正,应当由民意机构参与对国有资产的管控并制定相关的国资监管法律规范;

对国企进行与民生利益直接相联系的系统性投资改造,其中包括向与民生利益紧密关联的民生经济事业的投资转向,比如:高铁、新增交通设施、新能源、农业产业化项目与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之权益、医疗与社会保障事业。在实施了民生利益与此类事态相关联的密切化改造之后,实现在这些行业里的垄断性市场经营,从而确保我们社会具有真正的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性质。

迫使恐龙进化式的西方国企管理经验确实值得学习,由主权基金而非行政管控体制管控国企并按民意机构咨询意见实施监管的方案值得探讨。

在中国,不规范国企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巨大错误,因为这样就将致整个经济事态的始作俑者在任何经济调控之中置身事外;在中国,不首先致力于限制垄断行业的行为将会使一切经济努力付诸东流,比如独霸住房相关一切资源的房地产,再如每每掀起CPI上涨风潮的食用油,更如对国际油价下跌与全民怒火熊熊燃烧而无动于衷的石油三巨头。

我们不能一边实行标准的垄断资本主义的行径,一边又高喊公民社会的所有的空泛而高调的口号;我们已不能再继续大肆掠夺天然的民享权益与国民的残存厚道,又还对民生疾苦视若罔闻与蔑视不尊;我们确已不能再干出那些老套的以国资名义的敲骨吸髓,而对民生的拮据、挣扎与怒火满腔继续麻木地戏弄玩耍。就因为社会主义的国企道德已大幅度地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国企道德,我们对此难道还要继续无理取闹地狡辩下去吗?

我看没有人会知道我们所处的社会里这一最大不公的结局,因为人是不可能知道恐龙的玩耍乐趣会赋予这尊残酷的巨兽什么样的行为结果,我们只好带着恐惧的心理面对侏罗纪时代的震颤般的辉煌,在沉重的恐龙脚步声中赶紧的埋着头在荒草丛里苟且偷生……

 

老夏

2010.5.10

 

附文:

挪威国企启示中国:恐龙必须继续进化

“在对国企恐龙进行私有化宰杀的大潮中,也有一些国家没有采用大规模私有化的方法来解决国企低效的问题,它们悄悄走了另一条路:改造国企,迫使恐龙进化”。

当西方大多数国家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财富缩水、GDP骤降的时候,挪威的国有主权基金却大幅度地增值了,增值的结果使挪威的国有退休金基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主权基金,此基金已拥有全世界股市财富的1%以上。挪威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0.07%,这么少的人,拥有这么多的财富,可以想见其富裕的程度。

在今年联合国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排名榜上,挪威名列第一,是世界上182个国家中生活质量最好的。人类发展指数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不仅含有标示物质财富的人均GDP,还有标示健康的预期寿命指数和标示教育水平的指数。在这个排名榜上,多年来挪威总是名列前茅,美国要比挪威落后十多位。

挪威的发展模式与美国不同,经过金融海啸的考验,挪威思路显示了它的优越面。美国模式强调消费拉动,没有钱也要消费,鼓励负债消费来刺激经济。挪威正好相反,有钱也不肆意消费,而是把钱用于理性的投资。挪威主权基金的钱主要来自石油收入,它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理性的投资和消费计划。基金主要用作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投资,每年只允许动用基金总额的4%来作政府支出的消费。这4% 是估算出来的基金年回报率,也就是说,只消费利息,不动用本金。正是因为挪威持有大量投资的本金,当金融海啸使世界股市大跌之后,挪威乘机“抄底”,购买到巨额低价优质股票,让挪威主权基金大幅增值。

除了在消费和投资方面不同,挪威模式在另外两个方面也表现出与美国模式的差异。其一是挪威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的比例;其二是挪威对社会发展、社会公正所持有的价值观。

北海石油带给英国和挪威不同的“财富”

挪威的国企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和美国或其它发达工业国相比。挪威的石油产自北海的海底油田,北海的石油主要由挪威和英国拥有。挪威开采北海石油的公司是国企,英国开采北海石油的公司是私有的跨国大公司,主要有不列颠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等。

自从20世纪70年代北海油田大量开采以来,石油给挪威和英国都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挪威建立了主权基金,把这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带来的财富作了长期的、理性的投资,使财富可以在未来由全社会分享。英国没有建立主权基金,石油财富或者成了跨国公司的巨额利润,或者成了政府的税费收入,这些收入都“及时消费”了,没有为社会做有利于未来的理性投资。

金融海啸发生之后,挪威和英国的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挪威有石油收入积累的主权基金在手,抄底世界股市,使全民财富大增。英国政府手中的石油财富早已被消费了,不仅没钱来抄底,连对抗海啸的应急资金都没有;石油跨国公司更不会掏出自己的利润来帮助英国缓解海啸的冲击。为了应付金融海啸,英国的财政赤字飙升,剧增一倍多,而挪威则安然享受着财政盈余。

面对如此鲜明的对比,许多英国人深感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像挪威那样建立一个石油收入的主权基金呢?其实早在金融海啸发生之前,一些英国的智库就发出过这样的声音。2006年,新经济基金会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指出英国已经挥霍浪费了北海石油的大部分财富,应该悬崖勒马,尽快建立一个“石油遗产基金 ”,向挪威学习。这个报告虽然获得媒体的大量报道,但在热衷“美国模式”的英国政治大气候中,国有的石油基金始终也没有建立起来。

英国曾经拥有过许多国企,二战之后是“国家资本主义”崛起的时代,英国和其它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大量国企。这些国家通过国企快速达到了马歇尔计划制定的经济目标,实现了战后的重建。政府给了这些国企许多保护和优惠,让它们处于垄断地位。它们没有竞争的压力,渐渐变得越来越低效。后来许多政府还把国企当成解决失业问题的工具,让国企大雇冗员,给国企大发补贴,使国企恶性膨胀。到了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许多国家的国企都成为低效、庞大、愚笨的“大恐龙”,成为政府不堪忍受的财政赤字负担,并引起了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

于是,一个宰杀国企大恐龙的时代来临了,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政府是这个时代的先锋。铁娘子快刀斩乱麻,把大量的国企都私有化了。私有化的确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稳定了宏观经济,撒切尔主义因此风靡。撒切尔主义和美国模式如出一辙,都是强调私有化、自由化的,坚信“市场无误、政府有害”,主张要缩小政府、要放任市场,这是自1980年代以来西方主流经济的共识,享有风行全球的话语权。

在对国企恐龙进行私有化宰杀的大潮中,也有一些国家没有采用大规模私有化的方法来解决国企低效的问题,它们悄悄走了另一条路:改造国企,迫使恐龙进化。它们引进了私有企业的一些优良的经营管理方法,改造国企的治理制度。它们不再给国企拨款补贴,迫使国企要到资本市场上筹募资金,增强其责任感。它们让国企在市场上面对全球化的竞争,通过竞争来进化。

经过改造,有些恐龙的确进化了,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量级明星。挪威的石油国企,就是这样一条进化了的恐龙。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于 1972年,业绩表现一般,为了使它能进一步优化,挪威国会2001年授权该公司的股票在奥斯陆和纽约上市。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和公司的业绩表现挂上了钩,促进了改革,增强了公司经营管理的责任和能力。目前,这家挪威国企已在深水石油开采生产领域成为世界明星,它创新了几项最先进的技术,它的业务已远远超越北海油田,进入了西非、墨西哥湾、巴西海岸等地。

理性的好心得到理性的好报

挪威之所以在经济中保持较高的国企成分,和挪威对社会发展所持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权威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对挪威的社会经济发展作过一个研究报告,(OECD是全球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美国、英国、挪威都是其成员),分析了挪威的社会价值观对其公共政策的影响,指出北欧的治理模式和价值体系影响了挪威的政策取向。“(挪威)公共政策强调的价值是平等、凝聚、高社会福利。这些价值促成了较大的公有部门,高税收,多国企,重管制,其目的是要保证全社会都能享受到相似的生活水平。”

这个价值体系不仅使挪威有较多的国企,也使挪威的国企有较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而不单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譬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努力使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更加“环保”,它在天然气田中把二氧化碳过滤出来,重新泵回地下,虽然增加了公司的生产成本,但是有益全社会的环保;它还建造了两个大型回收碳化物的系统,避免废气污染大气。生产石油要排放二氧化碳,世界上每生产1桶石油平均要排放19公斤的二氧化碳,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只排放7公斤。另一个挪威大型能源国企,致力于研发各种最先进的清洁能源,如海水中的盐能等等。挪威虽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但它使用的电能98%以上来自清洁的水电,而不是燃烧油气的火电。

挪威的主权基金对投资有很严格的社会责任要求,设立了专门机构审查投资的公司,不投资那些会危害社会的跨国公司,譬如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公司、生产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公司、生产烟草等等的公司,尽管这些公司可能给基金带来高利润的回报,但它绝不染指,不“因利忘义”。

挪威是世界环保的积极推动者,以身作则地实行许多环保措施,除了上述生产投资方面的环保措施,在消费方面也有许多相关措施。譬如限制使用私家车,虽然挪威是石油生产国,它却不鼓励国民多开汽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交通服务,还征收高额燃油税。

美国的行为截然相反,美国是世界上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布什执政时期,美国总是拒绝承担责任减少排放,强调减少排放会限制消费、会影响经济发展,还振振有词地说,即使美国减少了排放,那些新兴发展国家如中国印度也会增加排放,所以美国不必做“冤大头”。北欧的价值观却使挪威默默地作做了“ 环保冤大头”。

在金融海啸爆发之前,许多人也许会嗤笑挪威是“冤大头”,但当金融海啸横扫过后,人们蓦然发现,“冤大头”并不冤,不仅不冤,还大赚了一笔。好心得到了好报。挪威的经验显示,理性的好心是可以得到理性的好报,也许不能得到短期的、急功近利的好报,但能得到长期的、历史性的好报。

“共和国的长子”应尽的责任

对比挪威的国企和中国的国企,至少可以看到两点差异。第一,挪威国企的利润收入回馈全社会,由全社会分享;中国国企的利润收入,则往往是肥了企业内部的人。第二,挪威国企有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中国的国企则很欠缺,譬如最近国企在地产市场上兴风作浪,造成房价非正常上涨,罔顾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挪威国企为实现北欧式的平等、凝聚力、高福利的社会价值理想尽了责任,有多少中国国企会时时想到要为实现中国人的社会价值理想尽责任呢?

市场经济中的国企具有特殊的身份,它是企业,它的股东是社会全民。因此,当它在市场上追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它的利润最大化应该和它的全民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相一致。国企在市场上参与无形之手的活动,配置着社会的资源;国企背后的有形之手,向它传递着社会全民的价值观。国企应该通过自己的活动,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够更加有效率地实现社会全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社会价值观内涵的理想。

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国企应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从企业的规模结构上看,国企具有尽社会责任的能力。中国的国企是“共和国的长子”,尽企业社会责任责无旁贷。

(作者为牛津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