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1日早盘相关信息汇总


  ●"新三板"扩容有望上半年启动 将成立一家实体机构

  据悉,中关村报价转让系统试点有望在上半年扩大到其他具备条件的高新区,下半年“新三板”市场的建设会全面推进。

  据悉,在“新三板”建设过程中,将建立一个类似于纳斯达克的实体机构,负责建立场外市场的全套具体方案。

  据了解,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自2006年1月启动至今已4年有余,试点的启动为探索非上市股份公司进行股份转让的监管制度安排和基本运行模式、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积累了经验。一批挂牌公司通过报价转让平台实现融资发展,甚至为成功登陆主板、创业板创造了条件。在中关村报价公司良好的示范作用下,各地高新区几年来纷纷争取加入试点范围。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两会期间曾透露,就试点扩大的范围,科技部已有一个完整的方案,比如“第一批5家或10家、第二批25家”。而据前述权威人士透露,试点扩大的启动有望在上半年完成。

  在试点逐步扩大后,建立一个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将获得实质性要件。而在场外市场建设的规划中,据权威人士透露,首先要成立一个类似于纳斯达克的实体机构,该机构作为市场的组织者,负责全面研究落实场外市场的整套具体方案,包括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挂牌企业资质、做市商制度等。“投资者、挂牌公司、做市商,只要这三个坐标的门槛确立了,市场就可以起来了”,一位业内专家就此点评道。

  据了解,纳斯达克虽然是一个电子交易系统,但其本身还是一家上市公司,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载体。英国AIM市场、日本JASDAQ都采用公司制。借鉴海外成功市场的经验,我国在场外市场建设时,也必然涉及到一个类似机构的组建问题。据权威人士透露,包括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在内,目前都在积极争取成为这一机构的所在地,力图站在我国下一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制高点。

  “下半年也许就会有实质性进展,”权威人士透露。届时,一个由证监会统一监管、中国证券业协会实施行业自律、一个类纳斯达克的机构负责市场具体运行的场外市场组织模式将会被搭建起来。

  ●中证指数即将发布两条指数系列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将于6月2日正式发布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主题指数系列和中证锐联基本面指数系列。

  据悉,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主题指数系列包括HKT香港地产、HKT内地地产、HKT内地消费、HKT内地银行和HKT内地金融等5条指数,以反映香港证券市场同时具备高流动性、易于借券卖空等特征的相关主题类证券的整体走势,并为ETF等投资产品提供标的。该指数系列均是应市场需求开发的,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在港上市的香港地产、内地地产、内地消费、内地银行、内地金融等主题类股票群体的市场表现,而且由于加入了额外的流动性考量机制,该指数能够更方便地作为投资载体,被开发为ETF等产品。

  根据已公布的指数方案,中证香港上市可交易主题指数系列的样本股均从中证香港100指数样本空间中产生,在经过了初步的流动性筛选后,进一步考察剩余证券的可卖空特点,以确保指数样本均由相应主题中流动性好、易于借券卖空的证券组成。该指数系列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对于少于50个样本的指数,设定了30%的权重上限。

  中证锐联基本面指数系列包括中证锐联基本面200指数、400指数和600指数。该指数系列以沪深A股为样本空间,分别挑选基本面价值最大的200家、中间的第201至第600家和最大的60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本面价值由四个财务指标来衡量: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和分红;样本股的权重配置由基本面价值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样本市值与其权重之间的关联,避免了传统市值指数中过多配置高估股票的现象。

  据介绍,作为基本面指数理念在香港市场上的首次尝试,中证锐联香港基本面50指数亦同时发布。该指数以香港上市所有股票为样本空间,挑选基本面价值最大的50家公司作为样本股,且权重配置也由基本面价值大小决定。

  ●保监会下半年夯实寿险风控"防火墙"

  记者近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保监会将在今年下半年出台《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导意见》,每年4月30日前,寿险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据了解,在人员设立上,首次提出寿险公司应指定一名高管或任命首席风险官负责风险管理工作,此人不得兼管投资和销售和运营管理;从架构上,寿险公司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

  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昨日保监会举办的“寿险公司风险管理研讨会”上表示,风险管理对于寿险公司、行业乃至保险监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和有效性监管,进一步完善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

  2006年保监会出台了《寿险公司内部评价办法》,对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内控和风险管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出台了《寿险公司非市场监管规程》,为及时掌握公司业务风险和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建设性的监管框架。2007年保监会颁布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全面和原则性的规范。为了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有必要及时出台指导性和操作性更强的风险实施管理意见。

  据悉,2009年10月份保监会寿险部牵头组织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六家公司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成立了工作组,共同起草《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导意见》,起草过程历时半年。

  ●今日公开市场"解禁"资金1860亿到期释放

  本周公开市场资金释放量将高达2160亿元,其中今天则达到1860亿元,将缓冲准备金率上调给资金市场带来的短期冲击。

  受准备金上缴带来的短期影响,昨天银行间回购市场资金面略显紧张,1天回购利率上涨了近10个基点,但是从今天起资金面的紧张状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今天,公开市场将有1860亿元资金到期释放。本周,公开市场“解禁”资金总量将达到2160亿元,创下最近一个月来的高点。

  受短期流动性紧张的影响,今天一年央行票据发行量再度下滑,至140亿元,创下2月以来的低点。

  ●欧债危机重伤美股 资金流向防御型板块

  7日,美股以超过1.3%的跌幅结束了惨烈的一周,并进一步助推三大股指周跌幅创下至少14个月以来最大。截至7日,美股一周以来资金流的图谱也逐渐明晰,投资者青睐基础金属、消费品及基础设施等防御型板块。

  来自亿轩投资的数据显示,7日,所有美股的资金净流出总量为1.98亿美元。其中,消费品、基础金属和基础设施板块分列资金流入榜前三甲。

  消费品板块在7日出现的资金净流入最大,共吸引到1.9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不过仍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08%。投资者在该板块买盘对卖盘比率为1.12。当日,基础金属及基础设施板块分别吸引到0.29亿美元及0.25亿美元资金流入,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62%及0.86%。

  在资金净流出榜单上,金融板块位居首位。7日共计出现1.62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买盘对卖盘比率为0.95。科技板块及服务业板块紧随其后,分别“失血”0.86亿美元及0.74亿美元。

  ●资金开始抓大放小

  昨日A股市场缩量反弹,两市合计成交不到1800亿元,其中沪市成交再度回落至1000亿元以下。从资金流向看,抓大放小的迹象明显。据广州万隆统计,昨日尽管股指上涨,但仍有约60.7亿元资金净流出。煤炭石油、金融类、地产等权重板块有小量资金回流;中小板、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板块资金恐慌离场。而据大智慧superview数据显示,昨日资金净流入板块中,保险板块排名第一,主力增仓0.01%,资金净流入1.153亿元;房地产板块排名第二,主力增仓0.02%,资金净流入1.151亿元。

  ●政局摇摆难定 英国央行利率不变

  为了避免和英国大选冲突,英国央行把本月的议息会议推迟至10日举行。与市场预期一致,英国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并继续维持目前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规模不变。

  自上周英国议会选举投票结束后,保守党成为第一大政党,但无一政党获得多数党地位,组阁问题因此陷入僵局。但有分析人士表示,三大政党的犹豫不定正在以英国经济作为代价,不管最终由谁出任首相,英国经济都面临巨大挑战。

  经济复苏陷入停滞

  英国央行已经连续第15个月维持基准利率于0.5%不变。当前,英国经济复苏的形势不容乐观,今年第一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环比增长0.2%。有分析人士表示,英国经济复苏步伐几乎陷入停滞,英国新一任政府也需要进一步实施财政紧缩措施,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仍然受到限制,英国央行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之前都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

  ●资金流惊现大逆转

  昨日两市大盘微幅高开,全天震荡激烈,最终双双以小幅上涨报收,两市共成交1709.1亿元,量能相比上周五有所萎缩。但两市大盘资金仍呈现出净流出态势,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额达到34.58亿元,其中运输物流、医药、农林牧渔、有色金属、教育传媒板块资金净流出居前,运输物流板块居资金净流出首位,净流出3.30亿元,资金净流出最大个股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大秦铁路,单只净流出额均超过5000万元。而前期相对抗跌的医药板块与农业板块分别居资金净流出第二位、第三位,分别净流出2.80亿元、2.77亿元。盘面显示,同样是前期抗跌的个股昨日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出现象。

  不过,前期持续资金流出的地产股、银行股则出现了资金流入的态势。其中,保险板块居资金净流入首位,净流入1.15亿元,净流入最大个股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分别净流入0.91亿元、0.26亿元、0.02亿元。而房地产板块则持续出现2日资金净流入的现象,昨日居资金净流入第二位,净流入资金1.15亿元,净流入最大个股为阳光城、金地集团与金融街,分别净流入0.37亿元、0.22亿元、0.22亿元。

  由此可见,资金流向出现了向金融地产股转向的趋势,在前期有资金持续套现离场的银行股、地产股则因行业氛围有所改变以及前期持续急跌使得股价渐有吸引力。相反,对于前期一直强势的医药股等品种则因估值高企而出现了补跌,资金净流出的迹象较为明显,这也得到了这么一个信息的佐证,那就是新兴产业股的资金流出现象较为明显,如物联网、智能电网板块跌幅居前,其中物联网净流出1.84亿元,同方股份、上海贝岭分别净流出0.44亿元、0.34亿元。智能电网板块净流出0.63亿元,净流出最大个股为长城开发、国电南瑞,分别净流出0.12亿元、0.09亿元。

  同样拥有大量新兴产业股以及新股等前期强势股品种的创业板,昨日也出现了资金净流出的现象,昨日净流出资金0.24亿元,有40只资金净流出,净流出最大个股为数码视讯、银江股份、当升科技,分别净流出0.20亿元、0.11亿元、0.10亿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指数会出现持续调整态势: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地产股是市场的权重股与人气股,该板块资金净流入趋势意味着大盘重心趋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资金大量流入的个股数目明显增多。以昨日为例,两市700多只个股呈现资金净流入,资金净流入超千万的个股有42家。所以,资金的华丽转身或将助力A股市场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