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央密集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之后,各地相继推出了针对房地产时常的调控政策。在新政重拳之下,盘踞楼市的资金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为避风险炒房客囤积几十斤金条。加之近期金融市场动荡,使得人们对避险情绪的升温,黄金市场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金光闪闪的黄金不一定会带来财富(《国际财经时报》)
近期黄金投资逐渐走热,尤其是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的黄金市场异常火爆。大量资金或出于避险,或出于投资,大量涌入金市。不过,对于黄金是否真正值得大量投资,将于5月17日出刊的《时代》杂志有不同的看法。文章摘译如下:
金光闪闪的黄金诚然令人渴望,它是面对惧怕的保护。黄金价格在暴风雨的时候飙涨,雨过天晴时下跌。毫不意外,2007年次级贷泡沫破裂时,21世纪的黄金热遍及美国,震撼全球,到处充满从家庭到机构投资者的买单。金矿企业的利润来到顶峰。
每盎司超过1100美元的高金价(约危机前的两倍)撬开了四面八方的首饰盒,似乎在卖主看来,这些珠光宝气的首饰的情感价值比不上现金。人们在当铺、珠宝店和其他地方,买卖着他们的戒指、手镯、项链、和金表。到处朋友聚集在一起鉴定着商人的黄金饰品。堪萨斯州的一位黄金交易组织者鲍勃·詹金斯说,“只要价钱继续上涨,人就会不断过来。”
在人们看来,紧抓黄金并非无缘无故。黄金是一种神奇的金属。黄金可以打成透光的薄片,薄片上没有任何裂缝。黄金可以伸展成比人类头发还细的细丝,细丝可以很好的导电。黄金可以植入人体,抵抗细菌的成长。黄金美丽,柔韧,可延展,牢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来了又走了,但黄金是永恒的。相对的,抵押债务或者信贷违约调期。在一个不真实的投资世界,终会来到现实的一天,没什么比元素周期表第79元素更能避险。
这种模式和法定货币一样古老:黄金是和平与繁荣的相反指标。原因很简单。最初的钱就是黄金。随着储值的其他形式,纸钞、政府债券、电子账户的广泛使用,他们被视作等额贵金属的代表。一个人口袋里的钱,只要愿意,就能换取真的黄金。景气时,很少有人想这样做。比起纸币,黄金沉重又累赘。但是,当不景气时,符号货币的价值将脱离基础金属。因为政府面临危机时会印钞票或发行债券,速度远比找到黄金来得快。
结果是通货膨胀,吞噬掉金钱的价值。一个真正不善经营的政府,像德国魏玛政府或当代的津巴布韦,会发行变得一文不值的钞票;在哈拉雷,你可以遇见万亿富翁无家可归。然而,黄金从未降至零。通货膨胀的威胁令一些保守派认为,相对口袋里的钱,金本位的货币才是“诚实”的钱。
1971年,美国切断了美元与金本位的联系,但实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经由一系列的信贷短缺所导致的银行恐慌,金本位已经失效。黄金是诚实的,有形的,但它作为经济工具远比不上如今取代它的符号货币更有力。
现代世界的奇迹并不是由黄金形成,很大程度是由符号货币带来的,因为它有一个黄金无法模仿的属性。它可以增长。美联储注入了数千亿美元使经济重新上扬,不是用黄金储备支持,而是依靠对美国充分的信心和信誉。
如果每个人都带着一袋贵重金属到处买东西,或者如果每一个银行家的电脑屏幕上的账户,都必须由密室里的金条支持,那经济增长会更慢,或在一个恐慌中萎缩。另一方面,这个这一引擎转动的前提是,人们相信这些账户、绿纸片(指美元)代表了实际价值。符号货币是很棒的东西,只要人相信它。但是,假如这种信念有一天崩溃了,所有的银行客户试图取出全部账户。他们会发现,钱都不在。
在一些生存主义者的博客,他们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一个措词:TEOTWAWKI,意思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尽头(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届时,除了保鲜食品和净水药片和大量的弹药之外,口袋里还需要一些黄金。“有形胜过概念”是生存主义者领袖J.W.罗尔斯的关键格言之一。“现代普遍接受法币,但基本上它没有支持,”他解释说。 “因为它们基本上是有息负债的副产品,现代货币注定要通货膨胀”,最终“崩溃”。罗尔斯建议首先在农田投资,下一个是“有帮助的手工具”,并最终在珍贵金属如黄金上。
因此,随着全球金融变得成更加复杂,黄金已成为不信任现代政治经济的徽章。保有一些黄金——当联合国推行新的世界秩序,或当玛雅预言成真,或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你不会措手不及。黄金交易商已清楚想通了这一点,他们在电台上做大量的广告。
投资世界末日的问题是,很难兑现。而你可能错了几十年。1980年1 月,一盎司黄金售价为675美元。2001年1月的价格是265美元。最近,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央行行长对通货膨胀的平静,黄金价格并没有什么上涨。根据华尔街日报网站的一个博客,黄金已经失去了对中国政府的吸引力,IMF正在出售黄金。现在是黄金热的结束吗?这取决于恐惧指数前进的方式。然而,有一些可以观察的信号:在一些生存主义者的博客,最近开始了一项激烈的辩论,一些怀疑论者开始质问黄金的效用。他们辩称,更加聪明的预备,是白银。
金光闪闪的黄金未必真能带来财富增值。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