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我们嘴角常有苦笑?


曾 几何时,所有在职场打拼的白领们,和在生意场鏖战的老板们,已经习惯于脸上不见阳光,嘴角挂满苦笑。商场竞争、环境变化、能力提升、情感缺失、工作与家庭 矛盾,都让我们不堪重负。一年一度总能看到关于企业家和经理人的各类痛苦指数排行,也经常能听到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各行业各层级,各有各的难言之隐,谁 似乎都比谁更痛苦更有压力。百度一下发现,所谓压力,是指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景的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所谓压力管理,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 的问题本身去处理;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缓解。站在个人角度,有压力是常态,人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际遇下,面对压力或谈论 压力,所表现的倾向和途径是大不一样的。年轻时更多的是跟自己较劲,砥励自己不改变目标而改进状态;经历多了后才发现有些无奈和淡然,面对压力往往更愿修 正目标而不为难自己。

记 得二十年前在党校当老师时读过一篇文章,比较了两个伟人在压力下的不同表现,一是彭德怀,一是邓小平。彭刚直,可以被毁灭但绝不妥协。邓从容,以柔克刚三 落三起。由此得出境界高下之别,老驴以为有些牵强。不为重压所曲,难酬蹈海亦是英雄;重压之下依然处之泰然,安之若素,更是高手。

现 代职场生涯的压力管理,在老驴看来,最难有二。一是自我加压,一是自我调节。自我加压修正的是压力源本身,是在环境压力不够的情况下,如何突破惰性区域, 提高努力程度的过程。考验的是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是怀抱理想的自我超越,是富贵不能淫的使命追求。而自我调节修正的个体反应,是面对困难时如何进行情绪 控制和心理管理的水准。检验的是理性态度和积极心态,既有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又有淡定从容的宁静心情。“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 濯吾足。”讲得是一种超然和练达。“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得更是一种坚定和执着。

尽管有段时间,老驴在品牌战略领域有过深入的关注,但从个人消费角度,老驴衣食住行还真没有稳定的持续的品牌偏好,吃饱穿暖就幸福无比,除照相设备外,其他几无奢侈消费。N多年前去上海出差,从机场出来穿行在高架桥上,远处大楼上的户外广告,一句“做有弹性的男人”,让我莫名被深深触动,一下记住了汤尼威尔这个休闲男装品牌。

人需要自我激励,也需要自我释放,更需要自我平衡。一路高昂走阳线,也未必是最正常的状态,有起有伏才是真实的面貌。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偶尔的示弱也许更能让自己放松心情,轻装前进。

从 组织角度来看压力管理,考量的基准则是组织效率。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巨制《战争与和平》,当拿破仑大军侵犯俄罗斯时,有人根据“规模宠大的军队必胜” 这一理论预言俄罗斯必败。托尔斯泰则认为,一个军队的战斗力是它的士兵人数和某个未知数的产物。这个未知数就是军队的“士气”。

也许是深受托尔斯泰的影响,出生于俄国的美国经济学家莱宾斯坦,提出了与托尔斯泰思想类似的X效率理论。X效 率理论对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来源提出了假设:生产活动的效果不仅决定于技术和资金,还受制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个人努力就是一种投入变量,努力的程 度取决于外部环境和个人满足感。多数人在一个组织环境内所选择的努力程度会构成一个组织的惰性区域。“经济人”所追求的无条件效用最大化只是一种极端。在 此区域中,员工由于努力水平的提高不会导致更高的满意度,因而没有自发提高努力的动力,反而会由于习惯的原因,而抵制改变其努力水平的各种影响。在“惰性 区域”以上的努力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降低满足程度,于是他们会自发降低努力水平,退回“惰性区域”。

因此,对于组织而言,重视目标管理,形成一定压力氛围,有助于激发员工士气,化压力为动力,形成X效率,是每一个组织面对的管理难题。但又不能过份高压,让员工不堪重负,自发降低努力,变压力为阻力,形成X负效率。这也是近年以来,员工援助计划(EAP)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大行其道、广受重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