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用美术作品的种类


            【老冯新浪博客独家稿件,未经书面许可转载必纠】

美术品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来讲,既可以从创作手法与使用材料上划分,也可以从其实用性与观赏性的成分划分。我们这里重点从实用性与观赏性的角度去探讨一下美术品的分类。

1)观赏性美术品

理解观赏性美术品的含义不难,比如绘画、雕塑等形式的美术品,其功能就是单纯地帮助塑造空间气氛,而不具备使用功能。

观赏性美术品,其实就是纯粹的美术创作品或复制品。原创作品因其价位较高,一般不适合寻常百姓使用。

斑斓多彩的艺术世界为人们提供了极多的选择可能性。而对如此繁杂的美术作品,一般消费者是难以正确地放置的。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美术作品的常识,还是可以正确地对待这些美术作品的。

油画、湿壁画、镶嵌画力度较强,要求有一定的视距。水彩画和水印木刻的色彩一般都比较明快,注重表现用水的韵味,但相对于油画等其力度较弱,大都适于近距离观赏。前者能在大空间里展现,而后者则在小空间内比较适宜。木刻、石版、铜版以及素描作品多是黑、白、灰效果,十分素雅,宜于用来创造室内的特殊气氛。特别是在那些带有点书卷气息的房间里,装点效果极好。现在,一些临摹的手工油画,因其质感逼真而价格适中,比较适宜一般工薪阶层的西式风格的家居。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种类、题材、风格、技法很多,可供选择的作品种类极多,最常见的是写意山水画与花鸟画。一般来讲,家居里不适合挂山水,特别是那些已经萧索的山水画。色彩绚丽的花鸟画,比较适合那些中庸的家庭。通常,大多数国画作品都要装裱或加镜框。装裱上要注意图与底的关系,加镜框要考虑材质与用料宽窄,而且还要认真研究是否要加玻璃。一般来讲,图与底的关系要依美术作品的色彩明度和黑、白、灰的关系来定;加哪种镜框要根据画风而定;是否加玻璃要看会不会因加玻璃造成眩光而破坏画面的色彩效果和是否会影响有表现力的笔触。说到画面是否配玻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说,有玻璃才能保护好画,使其避免受灰尘的污染。其实,家居里的空气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灰尘,如果没加玻璃的国画时间长了有灰尘,用鸡毛掸子除灰就完全可以了。微弱的灰尘,总比玻璃的玄光给人带来的反感要少些。

谈完了绘画作品,我们再来看看雕刻作品。

说到雕刻,我们脑海中可能首先会想到西方那些美轮美奂的人体雕塑作品,比如维纳斯和大卫等,都是艺术世界里不朽的瑰宝。它们从某种程度上,已经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有时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品位的体现。所以,人们把它们制成石膏、树脂类的仿制品,放到家中,体会那种悠悠的西方古典文化情怀。好多业主,在装修新居的时候,甚至会提前和设计师提到某个雕塑作品,让设计师在作设计的时候,予以重点考虑。比如最近,我给一个社会成功人士设计家居的时候,他谈到了想把美国的“自由女神”搬进家里。在设计的时候,我把进门后正对的走廊尽头,设计为放这个雕塑的位置,辅佐以石材的背景和光影迷离的烘托,这个雕塑给空间带来了写意的视觉效果。

和传统的写实雕塑作品不同,现代雕塑的材料和造型手段也有较大的变化,其独立地位相对削弱,而更加注重自身作为整体环境中的空间媒介的作用。尤其是非主题性的抽象雕塑,它几乎是完成空间过渡或转折的“空间符号”,只有当雕塑完成自己的整体空间构成成分的性能时,雕塑才能体现自己独立的艺术含义,所以要努力调节雕塑作品与室内空间的关系,达到融为一体的艺术目的。

2)具有实用性美术作品

如果说雕塑在空间的过度与转折上有一定的标志作用,但还不能说它是实用美术品,毕竟它承载更多的是有关心理感受的作用。实际生活中的美术品,很多都是以实用美术品的形式出现的。实用性美术作品主要指那些设计精美、手工精致的花瓶、茶具、酒具等陶瓷、玻璃器皿等。造型别致、观赏与实用完美结合,是这类实用性美术品的基本特征。比如,一套波希米亚风格的捷克水晶酒具,会让整个家居空间带来空灵与异域的风情。在这里,实用与观赏已经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了。

不要小看这类实用美术品,它们在家居中的美化作用,还是被很多人重视有加的。许多家庭都喜欢在博古架、茶几、酒柜等家具上面,陈设一些精致的实用美术品,如紫砂壶、手绘餐具等,通过这些物件的造型、色彩、纹理、质地等艺术感染力,起到丰富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其美的愉悦性在家居空间中得到较好的体现。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