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的家庭家风很好,就会促进全社会的风气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就会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家风。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而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某种意义上又依赖于家风的好坏。
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无不把培养良好的家风与个人的修身、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从端正家风入手端正党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同志把子女送到农村、部队,让他们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周恩来同志生前订有10条家规,公私分明,不做特殊公民。刘少奇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后,一些亲属想凭借与他的关系办点私事,刘少奇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这是何等清廉的家风!何等高尚的情操!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公仆意识丧失,碍于各种情面,在私情与党性发生矛盾时,往往难过“亲情关”,在家人、亲友和秘书面前耳根子发软,自觉不自觉地让“党风”给“家风”让道。有的对家属子女不合理的要求百依百顺,对身边人的问题姑息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能抗得了大风大浪的冲击,却经不住老婆“枕头风”、家人“金箍咒”的软吹;有的自己倒还说得过去,可家属子女却干着违法犯罪的勾当。好端端的党风硬是让个别家风败坏的人给践踏了。古有明朝宰相张居正荫子之丑,近有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到今天的陈希同、陈良宇之流,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了一个家庭,而且损坏了党的声誉,玷污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许多事实证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腐败,首先是从家风不正开始的。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群众是非常关注的,看在眼里。这也是很正常的。群众是要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来进一步观察我们领导于部的形象。早在建国前,周恩来同志就提醒和告诫我们党员干部要过好“亲属关”。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指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共产党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成长进步和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亲人们的支持甚至流血牺牲。但是,在党性与亲情之间,在家风与党风之间,我们的砝码应偏向哪一边,这始终是每个领导干部、共产党员面临的一个最实际的考验。真正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应该是“先禁其身而后人”,把个人的私情与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把端正家风与树立良好的党风联系起来,心里时刻装着广大人民的利益,时刻注意从政治高度想问题、看问题、办事情,不为一己私利和儿女情长所缠绕,真正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近不愧肩负职责,远不愧祖宗清誉的好党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