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已在全国大量出现
——兼谈上海欲征“保有税”之风险及本周股市
一、 为躲避二套房高利率按揭,“假离婚”已大量出现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在上海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凤凰卫视参加关于“是否可以通过征收物业税来调控房价”的辩论时,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如果贸然征收“物业税”必然导致全国一百万以上家庭之“假离婚”。这个观点被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及安体富、刘桓等不屑。但不幸的是这种社会现象现已大量出现。
来自上海、珠海的消息证明,“假离婚”现象已大量出现。
在上海,几位来自商业银行的MBA在职研究生告诉我,一些家庭为了避免第二套房高利率按揭而假离婚。由于向银行借款,第一套可借70%款,利率甚至可享受7折;而二套房则只可借50%款,利率高达正常利率1.1倍。这样,以上海目前所出售新房大量为120—150m2的话,5.1时价:上海内环线内为4万元/m2,而虹口为3万元/m2。第二套与第一套的利率支出相比一年多付几万元(第一套为标准利率为5.94%/年 70%=4.158%/年;第二套为5.94% 1.1=6.534%)。即100万元的利差为2.376%,一年为2.38万元;如是400万元一半贷款,一年的利差为4.76万元,并且要50%的首付现金,人们只好假离婚。
此外,昨天笔者在珠海与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交流,他们告诉我,珠海也发生了多起假离婚事件。为获取“第一套房”的优惠贷款政策,为了一年少交几万元税,立即迅速假离婚。何以为证:第一、“离婚”均发生在“五一”新政实施之后;第二、原有的房产在“离婚”时均归一方所有,没有任何之困难,如:原有2套房均归女方一人所有;则“前夫”净身出门后立即以单身男子,向银行申请第一套3:7成的按揭的低利率优惠贷款;第三、在“离婚”协议上明确写上,男方在离婚后,将离婚不离家,依旧同住;第四、甚至有人在“离婚”获得7成的低利率贷款后,不久之后复婚。在此种种,都说明为了应付急急忙忙出台的调控政策,老百姓们立即想出了形形色色的荒唐对策。
二、“假离婚”没有危害社会,出于无奈而已
记得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辩论时,当我提到,物业税会导致全国一百万个家庭“假离婚”时,对方刘桓(中央财经大学税务研究院院长)反驳说:“假离婚会发生,但就像吸毒、杀人一样,毕竟是极少数人,我国公民总体素质是高的。如果为了避物业税而假离婚,那么这种婚姻也就不值得保留了。”(大意)
“假离婚”与杀人、吸毒毕竟是不同性质的事,前者是道德范畴的事,男女双方为了保卫家庭私人财产及孩子长大后的住房,被迫无奈地作出了不合人伦世俗的事情,现在出现的离婚无人嘲笑,反而是深表理解与同情,没有危害社会。杀人、吸毒是严重的犯法、违法行为,为万人所不齿,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罪行。刘桓等不要妄加等号。
三、 上海如征8‰的住房保有税,必引起混乱
本周各报、电视台纷纷报道传上海将按年征8‰的房产税(保有环节税),笔者依然持明确的反对和质疑态度。
第一、 怎么征法?按第一套不征,第二套征;一定会出现大量假离婚。
人家有个16—17岁的小孩,你让人卖掉一套,等他8—9年后结婚时,房价涨后再买回来吗?还有,人家有老人在乡下,要进城养老呢。只好假离婚。
第二、 按人均30m2以上征收,请财政部、税务总局来调研一下,上海近几年能买到
30 m2—60 m2—90 m2的新房子吗?这种小户型的比例是多少?极少!极少!人们是无奈地买了一套套100—150m2的住房。开发商无人愿盖小户型的。
第三、一些白领单身,如29岁的女白领,40岁的男白领;甚81岁以前的“杨振宁”老先生们,都在前些年房价上涨前买了一套100—120—150m2的住房,怕房价再涨啊!他们都在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另一半;你现在来征收他们的物业税、保有税;逼着他们卖掉房子买旧小房,通情达理吗?一些单身大龄青年,早已心情不好,还要承受物业税、房产保有税的打击,逼着他们假结婚?
第四、外地来沪买房者怎么办?很多外国人、海外人士、江浙皖人士在上海买了房,准备小孩考上大学后,让他们留上海工作时用。他们在江浙皖,在港澳台、在美国、欧洲早已有1—2套房了,人均面积也早已超过30m2很多了。上海市对他们在上海的此类房征收物业税(保有税)吗?当年他们买房时,你政府没说过要征税啊!
第五、房地产同时也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垮了怎么办?
如果因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保有税,造成上海房地产业乃至全市经济之冷却、滑坡怎么办?
上海在计划经济年代,其税收乃全国六分之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北京的3—4倍。近年来,上海GDP、人均GDP都很高,确是经济龙头。
上海经济如果因征房产保有税导致房地产业大跌,上海整体经济下滑,其影响势必将波及长三角及全国所有大中城市,这是十分危险地举措,这里是香港1997—2002年的沉痛教训,值得借鉴。
(四)香港房地产大跌导致经济大跌五年之教训历历在目
香港于1997年回归前,房地产市场大涨5年。回归之日,特首董建华发表演说,一定要把高房价降下来,让年轻人结得起婚,让外国公司租得起房。他承诺每年向居民提供8.5万套廉租房(大意)。引起香港普通市民广泛欢迎。房地产价格迅即大跌,从20%一直跌到60—70%;800万港币一套跌到350万港币。
结果香港经济一片萧条,连年下滑,直到GDP出现两年负数,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香港各行业均受波及,失业率大幅提高;社会人心动荡,每年7月1日出现示威游行。
直到第四、五年,香港特区政府才意识对房地产调控不能下猛药,很快恢复了一些有利于房地产发展之举措,房地产和香港经济才一步步走出阴霾,经济情况才好起来。
需要指出的是“每年8.5万套廉租房”后来实际上一次也未敢推出过。
(五)上海对征此税明显是勉强不情愿的
虽然上海要征房地产保有税传闻又纷纷扬扬,但上海市政府又表现得很谨慎。4月8日,上海证券报就披露要开征住房保有税,基本方案已定;4月9日,上证报立即澄清,这事要由国家(中央)定,上海只是执行,至于研究总是可以的,现在此传说又起;但又说:还是要由国家来定。
此外,一再说:以保有税而不是物业税名义来征,是为了减少立法审批流程。这实际上是躲避全国人大对新税立法审批权的审核。其实是不严肃的,是不符合法律的,为什么换个名称硬来呢?
(六)硬捅房地产泼墨风险很大,要从根本上抓起
过去说过多次,中国房地产的确有泡沫;但一旦形成泡沫后,对它的处理应慎之又慎,要一千一万个小心,一千一万个如履薄冰,慢慢放气。
① 货币发行量这么大,去年9.6万亿新增,房地产涨50%;前年货币政策搞额度制极
紧,房地产跌20%;
1999年M2为10万亿,现在M2为66万亿;1999年复旦旁边房产4000-5000元每平米,现在3万元;不正好是同倍率上升的吗?征物业税、保有税,该区征央行周小川行长的税啊!
② “土地财政”必然导致各地靠卖地为生;上海硬征此税,各地情愿跟进吗?房产冷
了,土地卖不掉了,各地地方财政破产吃什么?
③ 还有一年600万大学生、1500万农民工进城,刚性需求,怎么办?物业税能解决吗?
总之,泡沫很不好,但泡沫一旦形成,就要从宏观上、根源上找原因,要降低、减缓货币发行量,坚决改革“土地财政”,要从多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抓起。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征征上海“保有税”,就像看着小孩在鲁蛮地拿着刀,在大气球上东戳戳西挑挑,风险极大,令人非常不安。如果弄得不好,泡沫快速捅破,经济冷却10年;日本20年经济起不来一幕在中国重演,不是不可能的。(此事应向国务院汇报)
[本周股市:经一路大跌,于周三跌到本轮最低点2604点;周四又传闻,几大银行再融资要高达2800亿,市场极恐慌。周四中午传闻三大利多救市:一、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二、新股要放慢上市发行速度(多个中小板股破发);三、要修改股指期货规则,必须买进实盘,方能做空。如确有此事,股市可能已到阶段性底部。但第二、三点不太可信,还要看公开报道]
5月14日于珠海
“假离婚”已在全国大量出现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