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时代不应“被机器绑架”


  看了《南方周末》发表的《富士康“八连跳”自杀之谜》,心情异常沉重。

  在报道中有个让人心酸的细节,就是富士康的员工,无论在厂房或者宿舍里,“屌毛”竟然成了他们第一人称外的全部人称代词。这个词虽然粗口,但也表明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否定。这其实普遍存在于中国新一代打工群体中,前几天发生在浙江台州三个年轻人相约自杀的事件,就是一个例证。

  自杀源自异常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却来自社会自身对于人的价值判断。

  人对价值的认定有两个层面,一种是根本价值,一种是社会价值。根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价值判断,这是让人安身立命的价值,它的来源是宗教、文化传统或家族传承。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很多年轻人对根本价值的认知是简单和绝对的,衡量一切事物和人的价值标准只剩下了财富或权力。根本价值的缺失,在新一代打工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而老一代打工者还有村庄和故乡作为安身立命的价值。

  如果社会价值得到认可,也可能缓解人的焦虑。劳动的尊严,是打工者最能直接体会的社会价值。但常年的低收入现状,连劳动者自己也不再相信这一说法。一方面是残酷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是自感毫无价值的劳作和看不到前途的未来,所谓“被机器绑架”,极易放大一个人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是最终将这些年轻人推上自杀之路的真正动力。

  一个价值缺失的人,如果有来自民间社团或家庭的抚慰,有感情链条的连接,也能避开自杀的威胁,因为从中可获得情感上的理解和扶持。但报道中披露,富士康像“老乡会”、“同学会”这样的“非正式组织”根本没有,打工者在工厂中完全是孤立的。

  若想改变频频自杀的现状,从短期看,让民间社团等其他社会组织多施以援手,鼓励员工成立一些自治性的组织等,是比较容易立竿见影的举措。从长远看,只有重建社会对劳动价值的认知,恢复社会价值观与宗教及传统文化的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