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唐僧有3个徒弟:猪悟能、沙悟净、孙悟空。悟能是人着眼于可视之物,而悟于表象;悟净则不为事物所迷、所动,但尚寻不到事物的根源;悟空则悟出事物的本源,所以一眼可看清妖怪。
老子根据悟的不同程度,把人分成三个层次,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注解:优秀的人发现道的踪迹紧随不舍,努力勤奋去学习,脚踏实地去做。一般的人听了道之后,略知道的伟大,但认识不清,所以觉得道似真似幻,若有若无,因而在处事方面患得患失,难有大的作为;俗陋的人听了道,由于其缺少悟性,见识浅薄,根本不晓得道为何物,甚至连听见合乎于道的话都会哈哈大笑,以为荒诞不经。此种人的嘲笑,正说明道的高深,这些人如果不耻笑道,道就不成为道了。道是宇宙规律学,只能为少数觉悟之人所认识。----以上领悟于《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养生理论篇《悟性是养生的潜能》]刘逢军著。
看着上面的话,又让我想起了老子的又一句话: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解:老子感叹地说,我说的话很容易知晓,很容易实行;但是天下的人都不能知晓,不能实行。我的言说是有宗旨的,事理是有根据的。但是因为人们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能了解我。了解我的人越少,效法我的也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因此圣人好似身上穿着粗衣服,而怀里却揣着宝玉。
西方哲人歌德说过:“思想家最精美的成就是理解所能理解的东西,同时默默地尊重不能理解的东西。”思想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一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