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别沦为了“缓兵之计”


    

“先行先试”别沦为了“缓兵之计”
盛大林

依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教改“先行先试”范畴。16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并提出方案。此前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制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升学考试”主要指高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承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问题,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相当复杂”。(据5月17日《新京报》)

我国的流动人口数以亿计,最让流动人口头疼的问题就是子女的就学。义务教育阶段还好说一些,只要愿意交纳高额的“借读费”,一般还能找到接收的学校;到了高中就只能回到户籍所在的省份了,因为高考不允许跨省报名。近年来,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全国两会,流动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的呼声都越来越强烈。现在,教育部终于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了,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动向。但这样的试点要试出什么问题,又要试到什么时候呢?

所谓“试点”,就是先在少数地方进行试验,从而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败则停止,成则推广。某项改革措施要搞“试点”,一般都是因为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不太清晰、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难以预见。如果问题很明显、后果很确定,那就可以直接推行,而无须搞什么试点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和高考问题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谁都知道:流动人口子女难以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流动人口子女不能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主要是源于高考权利的不平等,也就是教育部负责人所说的“各地上大学的机会差异较大”。由于高招指标分配的严重倾斜,导致不同省份高考分数线的落差最高达到100分左右,高招的升学率相差一倍以上。在这种状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果让流动人口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势必导致大批考生涌入高升学率地区,高考的正常秩序可能都无法保证。

如果“高考权”不平等,各种形式的“高考移民”屡禁不止,流动人口子女必然出现井喷式的大流动;如果“高考权”平等了,户籍就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参加升学考试也就水到渠成。而“高考权”的不平等就是由于教育部门及其所属高校直接造成的。教育部负责人称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其实也简单得很——教育部门及其高校只需根据各省份的考生数量及升学率对录取指标作些调剂从而达到基本的平衡就行了。这么明显的问题,难道还需要试点来发现吗?

既然教育部也知道“各地上大学的机会差异较大”是个问题,而且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为什么迟迟不去解决呢?只有一个解释最合乎逻辑,那就是不愿意牺牲既得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子女就在北京参加高考——众所周知,北京是“高考权”最大的地方,也是对“高考权”限制最严格的地方;更重要的,北京也是高考权的决策者最集中的地方!

在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教育部总算是有点反应了。但像北京这样的地方会“申报”试点吗?如此“试点”又要试到什么时候?说着试着,几年就过去了,至于几年之后怎么办,那就是下一任的事了——有时候,所谓“先行先试”可能还是一种“拖延战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