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国脚不当千万富翁的容志行


  第二代国脚不当千万富翁的容志行

  ——六代国脚财富从工人水平到款爷级别(之四)

  第二代第三代国脚不像第一代国脚,因年龄的无奈只得接受现实,也不像如今的当红球星,既踢球赚钱也在开自己的公司,他们专心致志地当好自己的教练,保住位子每年能拿一、二百万元就很知足了。像几年前的戚务生、迟尚斌以及非国脚但却是国字号教头的金志扬、朱广沪都属于此列。年轻一些第三代的国脚沈祥福、贾秀全、高洪波、王宝山等更是宁可少些收入也盯住国字号球队,他们毕竟有充裕的时间为未来着想。国家队教练能实现更为远大的抱负,即使失败也绝不会亏。在这方面,戚务生就是个榜样。1997年时,凡是经历过金州体育场震耳欲聋的“戚务生下课”声音的人,都会感到戚务生在这个圈子里“没戏”了。王俊生在他出版的回忆录《我知道的中国足球》里透露,一向沉默的戚务生当时都被这个声浪激怒了,他拉着王俊生说:“走,咱们去和他们对话!”王俊生说:“我们去对话会火上浇油的。”戚务生终于忍住了。他在国家队的经历到地方队就是巨大的资本,他后来在财大气粗的红塔站稳脚跟,他既是足球封疆大吏,也是足球富翁,这对当时年近60的教练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第二代第三代国脚中球技最佳的应该是戚务生、容志行、李宙哲、古广明、沈祥福、贾秀全,除去戚务生在经济上发达了,古广明80年代最早出国,容志行和李宙哲在职业联赛后却没有火起来。

  容志行为人低调,他如果当教练,轰动效应肯定要高于徐根宝,因为在国家队他的地位和名气都强于徐根宝,几年下来当个千万富翁不成问题。但身为深圳市体委主任的容志行谢绝了一切邀请直到退休,甚至对多家媒体的采访他都礼貌地谢绝。去年胡锦涛主席接见优秀运动界人士,还握着容志行的手说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他依然正确对待这个巨大的荣誉,不声张不炒作,这种心态也正是他成为一代球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