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会按你所体验的,成为你


音像资料的要点整理:来自家人——DeeDee,阿勋我随后校改了一下。

生命,只会按你所体验的,成为你 
 

   (以下文字,是家人deedee,主动根据阿勋老师音频视频整理出来的,希望其他家人感谢她的劳动,她其实是我们中间很少说话的一位,总是默默无闻做了很多事情,上次的21天课堂须知,也是她自己主动整理出来的,当自己是家人,当下是爱,爱会做什么?deedee 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1、和讯:CCTV《对话》前导演告诉你一生要做的功课

   2、阿勋做客央视《恒明读书会》

   3、中央广播电台:开启当下的幸福

   4、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新浪直播间:一个开启心灵的问候

   5、20105月北京书友会) 
 

一、为什么辞去中央电视台《对话》总导演的工作?

    我原来做电视节目,和伙伴们一起来传播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东西,但后来我发现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于是,我开始写书,这时,需要一个特别安静的状态,于是,我停下原来的工作,写《开启的世界》这本书。

    可以理解为换了一份工作吧。就像一个大农场里,所有人都是一家人,我以前是茶馆里的伙计,让大家坐在一起聊天,现在我停下来,去外面修修水管,其实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家里,在哪都是家。

    请注意,我并不认为开启一定要辞职,放下,不是弃绝,是不扔掉。现在不少开启的人,仍继续着原来的工作,只是,他们能更高效做事、更幸福生活了。

二、《开启的世界》这本书,要告诉读者什么?

   《开启的世界》想告诉你一个事实,幸福从来没有离开你,但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打开你的眼睛来看到幸福所在。

   书中不仅仅是谈到幸福,幸福只是开始,之后还有觉醒、开启。

   我们经历了不同的事情,面对它,心是可以转的,有一些方法,有一些体验,在《开启的世界》里都有。 
 

三、幸福:幸福需要链接,它无条件,静净,向内看,不找,就到了。

   1、幸福是与外界一直在一起的一种链接。而这种链接很容易,只要我们在当下珍惜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个见面、每一次会谈,甚至一杯茶。你还记得最近的这次吃饭,你吃了哪几个菜吗?菜里都有些什么吗?         

多少人在错过这些美好?难道我们不是为了体验幸福的人生而来的吗?

   2、幸福是一种内心绝对宁静才会有的体验。当你足够缓慢,足够宁静,你才会体验到幸福。当精到极致,你再快也不会离开幸福。

   3、最终的幸福是无条件的。

   4、幸福的人生,需要当下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如同一条黑色的丝带,在最末一端有一点白色,白色象征幸福,你能说,这是一条白色的丝带吗?你能说,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吗?

   5、一个所谓得道的人,或是一个真正彻底幸福的人,无条件幸福:就是婴儿。

   婴儿是无条件幸福的,美好地安于当下,他不会焦虑、不会抑郁、不会暴躁,他只是好奇地看着周围,因为他实际上看到的都是自己。

   6、幸福从未离开你。幸福其实就在你自己那里。当你忙碌慌张怀疑,幸福就找不到你了。

   但你决定自己是幸福的,或者不是幸福的,你都会是对的。 
 

四、成功与幸福

   成功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总是错误地以为,要先有了成功,才会有幸福。于是,当你今天有一百万就希望将来拥有一千万、一个亿,希望成为你上司的上司,我所能告诉你的是,我看到很多这样游戏的胜利者,他们,也并不幸福,因为,当一个欲望实现,新的欲望一定会出现。

   一个再大的湖,又怎么能和无边的大海想比呢?用水装湖,多久能填满成为大海呢?

   所以呢,有了成功,未必幸福,仅有成功、仅有财富,是远远不够的。

   但有个好消息:我们可以让成功更幸福。因为,幸福是无条件的,干嘛不在拥有成功的同时,也体验着幸福呢? 
 

   我也在贷款买房子呀,这不意味着我不可以幸福。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却忘了为什么要出发? 
 

五、我曾体验过幸福,但如何才能保留或记住这些美好?

   安静、慢下来。

   如果你能安静下来,看似慢,其实你很快,欲速则不达,永远如此。

   当我们毛毛躁躁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太快,可能最后发现梯子搭错了墙,你上去之后,发现不是我们想要的。 
 

   人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会体会到世界的美好。

   我们走得太快,所以错过了沿途很多风景。 
 

六、开启

   开启,是打开一个能够觉察到这个世界本来幸福的眼睛,觉察到这个世界。其实这个眼睛是和我们小时候玩沙堆时的眼睛,开启到一个能觉察自己和其他人能紧密相连的眼睛,开启自已和世界不是孤单存在的眼睛。 
 

    开启,是链接、是寻找。

    每个人,都在当下,在觉察的范围内做了最好的选择。

    但是,未必我们每一次,都能在最大的范围内做到最好的觉察。

    开启,就是扩大你选择的范围,使你的心灵扩大觉察,觉察越大,你做的事情,当然就更加清澈和宁静。虽然你宁静、虽然你慢了,但实际上,你的效率是最快的。 
 

    举个例子:当你发现你有压力,请放心:你所选择的决策,一定不是最科学的。

    任何事情,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如果你只有两条或一条,停下来,先不去做,除非必做不可,但你要记得,你就算做了,也一定不是最科学的决策。 
 

七、开启后的状态

   面带微笑,很从容,到哪都是家

   内心清澈、做事高效

   静合悦美。如同荷叶上的露珠,只静静地呆在那里,与荷叶、荷花、池塘、整个世界,静静地呆在一起。这种静合悦美,恰恰是不能找的。 
 

   问:开启后,还会有烦恼,或对别人有要求吗?

   答:会呀,就进入烦恼里,在烦恼里静合悦美。 
 

八、如何开启?

     开启自己的,只有自己。老师只是告诉你方法,并陪伴你。

     用心,就有更深的体验。用心就有可能,但必须先安静下来。

      只要你用心,心所在的地方,就是你所能觉察的地方。

       用心,才好。这里的用心,恰恰是用脑到不了的地方。比如骑自行车。 
 

九、开启有什么方法?

    你丢了锁匙,你会到沙发上找,如果你丢了车,你还会去沙发上找吗?

    如果你压根不知道自己丢了什么,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你又如何能找到?

    其实,对于很多灵修的人士而言,幸福的答案,并不是追到的,是不找,才到的。

   1、安静

   比如,连续三次把杯子放在玻璃桌上,悄然无声。

   宁静后,一步步往深处走,安静、寂静,静到连寂静这个词都想不起来的时候,你就会体会到,全世界和你是什么关系。

   只有安静,你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你会发现效率更高。 
 

   例如:《开启的世界》,我是用觉知的状态去感受,用一个半月写完了;

   现在,读一本类似《开启的世界》这样的书,我用半小时可以看完,因为,我是用生命在看。

   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读书那么快,我教大家一个窍门:想像自己是作者,想像你是老子读道德经,想像你是孔子,讲论语的那些话,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真的是其他弟子讲的“恕”?显然不是。那样的孔子早就被人忘记了。 
 

   2、放松

   如果一件事情,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轻松和幸福,我们追求它干嘛?开启也是如此。

   如何放松?当然不急着要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  

   这颗明珠,每个人都是。

   知道这刻、体验这刻、接受这刻,你就,已然开了   
 

   所有的事情都有正面的价值,一个问题绝对不会发生在解决不了的人那里。

   人人都是一百分的,人人皆有如来本相。

   你和最有智慧的尧舜禹,其实是一样的。

   我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坚信如此。 
 

   当下,你其实什么都不是,你是爱的心,名字叫爱,做爱做的事,

   当你是爱,不是“应该”爱,不是责任,是本分。

   真正的慈悲,不会说慈悲这两个字,

   不要把一件事情,当成使命去做,那么累,你会走不了多远,

   你只是和他在一起,然后,让他是其所是,而他所是的是什么?是一百分。

   你如果不相信这点,你会是对的。

   你如果相信这点,你一样会是对的。

   你的家人、你的事业、你自己,都是这样。

   每个人都是佛。别当玩笑,这是你们生命的本意。

   太认真了就太不认真了,太不认真,就需要再认真一次。

   3、体验

   每天,关掉你的手机,只要半个小时,做心灵美约作业,和自己的心,在一起。慢下来,把你的动作,神态,心境停下来,静静地坐在那里,或者静静地走路,看一看公园。

   这个美约,就是照顾好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个陪你生、陪你死的人,而只有他有责任、有义务对你好,那就是你自己,彻底地照顾好他,就是你的心:你就会看到一个开启的世界。 
 

   不要因为别人说了一个东西好,就相信它,包括我说的,即便是师傅说的。

   知道与体验,有时候,是生与死的距离。 
 

    如果此时此地你要给自己打100分,到底谁能阻挡你?

    如果你百分百地允许自己享受这种幸福、和自如的本性,你就是放松并且专注的,你的状态就是极好的。 
 

   4、开启为什么要提问和回答?

    提问,在潜意识里,有个先入为主的暗示。被提问者一定会有答案。

    开启,从来不是给别人答案,而是支持别人,更扩大范围,去找到他自己的答案。 
 

   5、决断是什么?

   选择,然后,知行合一,做到极致。

   如果你左右为难,就如同左右有两摞草,你是一匹马,在两边跑来跑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没有别的可能,其实哪一摞都能让你吃饱,但关键是吃,那就是决断。

   想与决断的区别,在于行动,在当下全神贯注地行动。 
 

   开启的过程,只在一念当中,没有什么必经的级别

   那些以为有级别的,本身也是个念头,分别心尽去,才是一念之转。

   人都是一样充满智慧的,这里没什么大师,我是阿勋小师
 

十、如何帮助别人、开启别人?

   记得,如果你自己没到一个位置,你永远也没办法把别人带到那个地方。除非自悟,但是却需要偶遇,和机缘。

   先把自己做好,你自然会感染别人。

   每个人只能解决他的问题,而他的问题,也只能由他解决。 

   我们可以支持他,但是,永远不要你告诉他你的建议、你的答案,包括我们通常用的鼓励,比如说“你真棒”。

   支持只有一种方式,就是让他信任他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

   支持他的方法,就是提问他,触摸那个非常好的问题,扩大他的觉察范围:

   “如果你真的很棒,比如你现在四十分,那么七十分的你,会是怎样?八十分呢?你会遇到什么人?正在做什么事情?你的状态如何?九十分呢?”

   不断地提问他,让他找到他自己的答案。

   我们只需提供一个能让光芒四射的环境,其他的,不用做。 
 

   真正对一个人好,长久的好,是让他自己站立起来。把责任放在一个人的肩上,才是真正帮助一个人,永远如此。

   你要让一个人好起来,重要的是给他信心,而你不是你认为的帮助。 
 

   爱一个人,就是:

   1)对他完全放心,

   2)让他如他所乐意的方式,活着、成长,

   如果没有第一条,也不会有第二条 
 

   记得,要让他自己,拿到他自己要的方案

   除非他问你,否则,不要给任何建议。

   只是问问题,一句话,可能胜过你告诉他一千句你该怎么做,永远如此。

   你告诉他的方案,可能能救一时,但,救不了一世。

   用开启的方式提问他,是给他最大的支持 。
 

十一、开启的创造

   开启的创造就是以终为始,一个建筑师之所以可以设计出建筑,是因为这个创造早在他的脑袋里面完成了,人们对于所有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包括你和一个人的关系,你的工作状态以及你的幸福状态都要以终为始,比如三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如果你不知道,你永远到不了,如果一艘船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航线永远划不了,那就永远到不了终点。

    我们人生当中,很多时间浪费在我们不知道航向,而航向来自于航线,航线来自于目的地标出。

    以终为始,航线产生于目的地,你要知道目的地那里有什么,以终点为起始点,先成为,先体验,才会拥有。

   永远知道你的目标,永远在向目标前进。

   被提问者,能在自己的大山深处,搜索到更多的宝藏和资讯,而这些汇总起来,对目标的把握度就提高了。开启,是帮助你赢得,一个你想赢得的游戏。 

    如同建筑师,心里有了草图,才会找到匹配的资源,让它真正实现。 
 

十二、觉醒

    觉察的范围足够大,就会觉醒。觉醒可以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每一个你,都可以觉醒。觉醒,恰恰是不能追求。当你开启到一定程度后,觉察自然而来。   
 

    启悟,觉醒的状态,是体会到在当下,幸福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状态。

    而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搜索到你要的信息,更容易支持到成功,也更容易享受到当下的幸福。   
 

    这一秒过去,下一秒依旧很好。时时刻刻保持活在当下的状态。这时,就能体会到,幸福,就在身边。活着,就非常美好。 
 

十三、显意识与潜意识

    古今中外,所有的智慧其实是相通的、合一的。很多的智慧,是埋藏在意识根部的。 
 

   在我们对话交谈中,既有显意识,也有潜意识,比方当我们身处不同的环境,我们有不同的感受,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不是用语言,而是我们的感官都是打开的。

   我们和外界所有的,在一起。这个在一起,不管我们觉知与否,都是这样的。 
 

    就像一盆花,每个枝、每朵花看似是分开的,但,根部是在一起的。

    我们人也一样,万物和我本在一起。 
 

   1895年,弗洛伊德提出“冰山理论”,而荣格,用他的一生,把这理论作了一个推进。在潜意识海底的下方,是陆地,而这个陆地,会连接到其他的岛屿。这个陆地,荣格称为集体无意识,我在书中,称为集体潜意识。

   荣格说,这部分,蕴含了所有人类进程的经历和进化的意识结果,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例如,每个小孩子,都怕黑,尽管大人没告诉他,他也怕黑,几乎无一例外。那么,这个怕黑,它一定产生于小孩出生之前。

   其实,这就是我们祖先进化来的所有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不是思想,不是文字,它一定是超乎文字,在文字之下的某种东西。而且,它一直都在,不管承认与否、觉知与否。 
 

    生活当中,意识层面上,假设有一匹马,潜意识可能有十匹,而在更深处,其实,到处都是马,但平常经常发现内心纠结的时候,有一匹马拖着马车在往前走,另外十匹马,其实根本没有动,一匹马不仅要拖你,还要拖着十匹马往前走,所以它比较累,而一个人真的身心灵合一的话,他会发现他的效率会非常的高。   
 

    在我那一百个小时面对面辅导里,导师就做一件事,就是让我用意识去勾连下面的潜意识,在那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内心越来越溶化,越来越松驰,于是我觉察到的信息就会越来越多,一百个小时后,她把潜意识完全松动的时候,我就直接接触到集体无意识,所以在那一刻,我感觉好像意识坠落到一个深渊里,在睁开眼的时候,我所看到的一切,都和我有关。我所接触到的人、哪怕是一个动物或一个小孩,都跟我有某种联系,但无法用语言描述。之后,我才去看一些书,才发现不少书籍对于那些悟道的人,都有描述过类似这些情况。   
 

    注意,潜意识,有时是很荒诞的,比如晚上做的梦,或是不小心说走嘴的话,都是潜意识,但潜意识本身是不可以用意识来直接读解的。

    但每个梦,其实都有一个正面的信息。这是带有爱和智慧的信纸,但被包裹在一个很奇怪,甚至有点邋遢、有点恐怖的信封里,但当你把那信封开启,里面的信,才是你真正所需要的。

    但如果你忽略,你不去打开它,这个梦,会一次次地来,走到你彻底地打开它。你会发现里面蕴含的东西,充满了正面的信息。

    (这,也叫打开贝壳,看到里面的珍珠:去发现每一个贝壳里面的珍珠,我们生活当中每一个经历甚至一个噩梦,包括经常犯的错误都是一个贝壳,但你要打开它,你不打开它它就会不断地来,因为你没有开启它,打开它找到珍珠,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经历不是财富,是经历之后开启获得珍珠是财富。)   
 

    天人合一,就是到达潜意识深处,那种至大的、和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 
 

    为什么隐喻会打动人?为什么用马?其实我们在沟通过程中,潜意识都在沟通,而让潜意识接到信息,才是沟通的目的。这个过程中,比喻很重要。因为比喻可以有效地绕过我们的显意识,而直接作用于潜意识。这时,你的潜意识才真正收到正面的、有用的意识。   
 

    文字永远不可能是事实。有了体验,想表达的时候,才有了文字。所以,文字是看完之后一定要扔掉的。 
 

十四、婴儿

    刚刚睁开眼睛来到世界上的婴儿,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心是无比巨大的,当时你所知道的自己,其实就是这个世界。小孩只会好奇地看着周围,因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观察的主体和客体,在那个时候,其实是合一的。

   婴儿阶段到哪里都是家,以天下为家,你是我的家人,无论你说什么,我心是静的。

   婴儿的眼里,世界是个大游乐场,即便玩泥沙,神情也是放松并且专注的,只是带着好奇心,不加判断,体验当下每一个美好。 
 

十五、现在该怎么办?

    世界是个大游乐场,忘掉了不要紧,随时记起来,把它找回来。记住:生活是需要完全投入爱的游戏。

    当遇到大的选择,问自己:“当下,爱会做什么?”,就会少了很多很多的遗憾。爱会让你勇敢、会让你自信、让你存在、让你真正地体验到那种开启的幸福。 
 

    爱,就是在一起。

    和自己在一起,和所有人在一起,和世界在一起,和自己所不能接纳的烦恼和愤怒在一起。

    扩大觉察,接纳一切,和一切在一起。

    每个人都有自己接纳不了的地方,记住,你接纳不了的地方,就是你修行的地方,就是你的菩提。 
 

    与别人的关系:其实你所面对的每个人,都是你自己的全部的一部分,比方说我们怨恨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是怨恨我们自己,不信?是谁在体会怨恨呢?因为那时候,伤害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去生气一个人的时候,其实也是伤害自己,因为万物我本在一起,我们是一个整体。

    唯一能影响的,只有你自己

    唯一可以决定改变的,也只有你自己

    但是,心念,是可以转的。 
 

   你所关注的,永远都会增长。比如恐惧和担心。

   你所放手的,会变成你想要的。 比如开启和健康。
 

十六、小体验――生命,只会按你所体验的,成为你

   1、很慢很慢地念以下三句话,体验一下:

    我真的很想快乐

    我真的真的不想不快乐

    我真的真的想不快乐都没办法

   我们每个人都“想”快乐,而最终的体验是不快乐 
 

   2、如果失眠,尝试一下,在临睡前,闭上眼,很慢很慢地念以下三句话,体验一下:

    我真的真的真的很想睡觉

    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想睡着

    我真的真的不想睡着 
 

   3、小孩子正端着一碗牛奶,你对他说以下两句话,体验一下,哪句话,会让小孩不洒牛奶的机率大一些:

   端好啊,别把牛奶洒了,

   端好呀,牛奶很甜的。

   4、愤怒时怎么办?

    第一,觉察愤怒。是谁让这个人愤怒呢?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人愤怒呢?

    第二,表现得更愤怒。假装你更愤怒、更焦急,你会发现,水位就会下降了。 
 

   5、抽烟的朋友,若想不抽,让你的动作全部放慢,每天必须多抽5根,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就OK了,不信试试 
 

   6、扩大视野:如果可能,在你的眼前,不管你看着什么,把那个位置,想像是一个五分钱硬币的气泡,然后,慢慢地扩大它、扩大它,只是静静地扩大它,扩大到周围这个气泡里所有的东西,都被你均匀地看到了,你会发现你的视线一动不动,但是,你的视野却绝对的开阔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去体会,你会发现你耳边的声音,也被你感觉到了,除了我说话的声音,还有很多,然后,让你的视野越来越大,你能够觉察到你眼前的世界,是清澈的、是均匀的、是没有太多的分别的。而这个时候,实际上,你和这个世界,是相连的,用你的觉知。

    如果你心里还有工作,请你暂时放下;如果你心里还有怀疑,请暂时放下;

    因为你的怀疑,无论如何都没有你此时当下百分之百的幸福生命更重要 。
 

十七、念头:念头不是你,不要陷入自己的念头里

    我们的自我,是出生之后产生的。

    当你有了边界,你会喜欢负面新闻、会喜欢批判他人、会贪(欲望)嗔(对错之分)痴(执着),最重要的,你会很孤独,内心会很孤独。

    其实,你并不是生活在玻璃杯里,你无边大,你与世界合一。   
 

   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有多大,取决于你有多大地善待所有人。如果你有个想法,自己在判断,我这话该不该说呀?那就在小心里活着。你把对方也当成自己,那有什么不好讲的呢?

   把所有人当成自己。什么叫自己?什么叫家?

   记着,我是你,你也是我,你是他,他也是你,他也是我,我也是他。这里没有三个人,只有一个人。这里没有一个圈,只有一颗心,所有的真理,都在这里。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陌生人,每个人都是家人,也没有什么敌人,敌人那里是修行,仇人那里更是修行,你恨的那些人,其实是最大的修行。仇恨是最大的修行。修到了,仇恨全消,才所谓放下屠刀,此地成佛,屠刀就是那心上的“必”须。放下必上的一刀,心才不分裂,不分别。

   当下是道场,此地是修行。 
 

   问:我拿个杯子,内心有太多信息和我要干的事情,塞满了,装不进了东西,效率很低。

   答:假设你是个没有底的杯子呢?还会堵吗?那会不会这个不会堵的,就因为你的判断,你认为你是个杯子呢?能不能把“杯子”这个判断打破它?你的这个所谓的杯底,很厚,但是呢,你不是它,你这个很厚的是一个念头。

   当我们在说“我焦急”,显然,我不是焦急。

   为什么我们会乱呢?

   看,这杯水,本来是清的,“我想开启、我在焦急。。。。。”不断的念头,就如同不断地晃动水杯,我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继续晃动,放心,就是开启,完全的放心,就是完全的开启。

   你对谁不放心呢?其实是你自己。 
 

   你会说:我怎么可能一百分呢?我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智慧呢?

   这时候的我们,会不会是被念头骗了呢?   
 

   你是棋盘,棋子不管怎么动,千军万马,但你如如不动

   念头非常多,就似棋子,但你不是棋子,你是棋盘 
 

   不要被自己的念头骗了自己,老说负面的话,你的潜意识就会接受这种话,时间久了,你就会陷入这句话

   干嘛呢?有好梦不做,非要做恶梦 
 

十八、放下

   放下,是为了拿起来

   如果你不放心,你不放松,你永远的是在解决一个情绪,而不是问题本身

   而你真正拿起之后,解决,你才会真正放回去   
 

   放下,把你的所有念头放下,把别人伤害你的愁恨放下,把命运的不公放下,把判断自己浑浑噩噩放下、包括判断自己总是浮浮飘飘、了了草草的放下,包括认为我一直在找一个东西、但答案还没找到。。。。把所有的念头都放下,你是那个看念头的,这时候,你会发现,你好轻松,你自然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答案就来找到你的。   
 

   90%的人,在90%的时间里,都在解决情绪,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 
 

   有意思的是,处理问题的前提,要先处理情绪

   处理情绪,就是要放下,放下之后,就可以有能量、有智慧去处理你的问题。当你有能量、有智慧去处理问题,你才真正把那问题拿起来。 
 

十九、核心理念:

   1、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是百分百OK

   2、每个人都是大师,都是好的,都一样,都是老师,你们也是我的老师

   3、都是家人,只是认识或不认识而已,善待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是你今生见到的最后一天,每一个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秒都是最后一秒

   也没有过去,每个人不要背着过去的死尸活着,阿甘正传,阿甘跑步时悟出一点:妈妈说,必须把一些东西抛到背后,我才能往前跑。

   有人问:人生该怎么过?呵呵,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下。

   当下是一个点,无数个点,才组成一秒。下一秒死了,要做到不留遗憾。时时刻刻应该如此。

   此刻最好、此刻最好、此刻最好。

   起点就在当下,不在我们出生那,出生的那人,时时刻刻都在生死、生死、生死,一直走到今天,所以,起点,就是当下的落点,你的行动,这一刻。

   这一刻明白了,过去了,新的一刻再明白,再行动   
 

   得道其实是三句话:过去的不遗憾,没发生的不期待,这一刻很好奇

   每一刻都静合悦美。不是这静合悦美,你得到了,下一刻也会静合悦美,不是的。   
 

   像婴儿一样去体验,然后,像爱一样,去创造   
 

   凡死去的,都是假的,只有这一刻,这一刻是真的,这一刻,静合悦美。

   完全投入,就好。 
 

二十、我想对你说:

   每个人,每一个你:

   每个人,都是百分百OK的,都是一百分的

   每一个你,都是宝藏,都是硕大无比的钻石,还乱跑什么呢?

   每个人,只要你足够宁静,你都充满智慧

   每一个你,都可以开启自己,并到达启悟

   每个人,都可以传播开启,分享幸福 
 

   生命只会按你所体验的,成为你。

   此时此刻,我的幸福是一百分的,如果有谁阻挡这一百分,一定只有我自己。我决定,和那个自己握手言和。

    高效幸福地活在当下。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己的世界,有始有终。再过两万多天,我们就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在你剩下的两万多天里,祝福你,找到百分百的幸福。

    Who looks outside,dreams,Who looks inside,awakes

   好好活着,而不是梦游。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