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进入新世纪以来,和谐社区建设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切实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街道在双林中横路社区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一、“一头热”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主要症结
“一头热”出自俗话“剃头挑子一头热”。是说旧时代给人剃头的人会挑着一个担子,一边放着给剃头人坐的椅子等家当,是冷的一头;一边是一套用于热洗头水正烧着的炉子,就成了热的一头。其喻意“面对同一件事情,只有一方愿意,另一方不同意。例如恋爱中,一方热恋,另一方冷淡。”这也是成语“一厢情愿”的意思。
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如环境整治,看起来对管理者与受益市民都是好事,可在管理积极努力做的过程中,市民们常常是不但不说好,反而认为是多此一举,或者是反正有人整治,我就尽情享用,无所顾及继续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这样做的事往往是“出力不讨好”。这算是城市管理中管理者“一头热”的极端例子了。
另外,在社会管理中的另一头也有热的时候,就是被管理者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的一头热。城市管理,管的是物和事,而这物和事又都与人紧密想连。一些个人、公民认为是大事的事,可能在一些公共部门看来只是小事,鸡毛蒜皮的事,而不过问,或很少过问。于是,这些有事的个人、公民的表现就会出现两个极端: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牢骚报怨者和不停地我行我素而成为管理过程中的“钉子户”。
这样一来,“一头热”让社会管理进入一个怪圈:越管问题越多,越管事也越多,越管越乱了!
让我们再回到剃头挑子来看看,那冷的一头,不正是个旁观者吗,而热的一头正好是一个控制者、干预者。一边太冷,一边太热,事情能得到和谐进行吗?。
二、“资源观”让“一头热”变成“上下连”
双桥辖区系80年代初建立的纯居民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差,居住人口密集,弱势群体集中,外来人口多,给小区环境和管理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这次对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将改变老旧小区环境脏乱差、院落无人管理的状况,也为转变社区管理方式创造了新的模式和新的契机。
街道在社区想选择一两个栋来做这个尝试时,先是预定了几个院落,让社区居委会组织进行居民的需求调查,没想到的是,一个很看好的院落,在居民的需求调查反馈支持率只有60%多,而且愿意出请门卫费的也只占到63%,如果按过去那样强做,其后果是因门卫费不能收足而使门卫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门卫就会不干而又渐回整治前的样子,所以,放弃了对此院落进行投入整治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林路44号22栋23栋院落的部分居民主动找到了社区和街道,表达了他们院落愿意整治的愿望:“政府出钱整治院落是千载难求的事,而且院落整治后会给大家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双林路44号22栋23栋院落共2个栋,4个单元,57户(常住户28户,租房户16户,借用1户,闲置1户,待查7户)常住人口171人,流动人口52人。有居民代表一人。社区支部党员一人,单位退休党员二人。社区将此院落的居民代表和居民中的积极分子组织召开了一个听证沟通会,将街道的要求与居民的需求进行了对接。
(一)政府负责,表现在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能够提供的资源对公众的参与给予充分的支持。街道决定拿出十几万元对能自治的院落进行全面的环境整治。这个能自治的标准就是:就要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治原则来做到:
1、在院落建立三个组织:院落党小组、院落议事小组和院落自管小组;
2、建立和通过《院落居民公约》;
3、明确院落要设立门卫并住户要同意担负门卫的费用。
(二)社会协同,这里主要是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和连接作用的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自治组织,是连接政府和居民的最紧密的桥梁。一方面向居民传递相关的政策精神,另一方面在居民中发现和组织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自治活动。社区根据街道的院落治理要求与院落代表一起讨论,定下达成这些要求的行动步骤,一步一步地推动院落居民的参与行动,使之能达成自治的机制。
(三)公众参与,在这里表现为院落居民的积极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建立院落自治小组的行动,以能争取到街道的投入。经过十来天的努力,院落的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大家参加坝坝会,提出自管小组人选,选举院落议事小组成员,讨论整治方案,在整治的过程监督工程质量、提出改进建议,整个一个居民积极参与的局面得到了形成。
(四)党委领导,在这里表现为各级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转变过去那种以问题的眼光看社区的观点,而是以资源的观点看社区,看居民,认为在居民中要发现积极分子,相信在居民们能办好自己的事,按照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制定出了“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原则。这是自治的开始,也是善治的开始。
可以说,消除“一头热”,就要很好地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是一个科学体系。把上下连接起来,把资源用好用活,群众的参与热情就能被调动起来,政府负责的效果也会得到高度满意的评价。
到此,双林路44号22栋23栋院落的整治也近尾声了,居民的满意高也越来越高了,相邻的院落也在积极地申请政府的投入了,一个新的院落自治的模式——参与治理院落也在悄然地形成中。
(三)“参与式”是社会管理中很好用的方法和工具
有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样的一个社会管理格局,就要有与之相应的方法和工具——这就是“参与式”。这里只说说几个要素:
1、利益相关方。一件事情能影响到的个人和单位都是利益相关方,这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关键所在,是没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问题,没有把利益相关方一起调动起来做事而成的事。
2、非正式领导人。也就是我们爱说的群众领袖或居民中的热心人、积极分子。只有找到了居民中的积极分子,那么这件事也就做成了一半了。
3、非正式会议。就是在开正式会议前,要通过一些渠道去试探性地传递一些信息,为正式会议的顺利进行做好辅垫。
4、相信人们有能力帮助自己过得更好。这是参与式方法的一个重要的信念,如果不能有此信念,那么前面的三个方法就不能用出很好的效果。
好的方法是实现好的政策的工具。参与式方法会成为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好工具。
作者:付瑜康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