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落日 第三章 (6)蒋经国在台湾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蒋经国、蒋纬国身世之谜  (6)

 

                         蒋经国在台湾

 

          蒋经国击败毛人凤  统驭台情特系统

 

    蒋介石历来极端重视情报特工,以此作为蒋家王朝的重要支柱。

    19491月,蒋介石引退溪口前夕,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经营台湾反共基地。蒋介石在同年8月组建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时,组建了一个直属总裁办公室的政治行动委员会,统一领导情特工作及大陆反共武装的游击行动。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委员有蒋经国、郑介民、毛人凤、唐纵、叶秀峰、张镇、毛森、彭孟缉、季源溥、陶一珊、魏大铭等人,都是情治各部门首领。蒋介石指定唐纵为召集人,蒋经国为督导。“政治行动委员会”于同年820日在台北圆山正式成立,它的基本任务是:统一所有情报工作,并使之充实、强化。

195031日,蒋介石复任“总统”,旋即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政治部主任”,又特设“总统府”机要资料组,总管全台情报特工。资料组主任为蒋经国,副主任陈大庆是黄埔一期生,执行书记张师是蒋经国留苏时的同学,曾是戴笠的得力干将。资料组的职能取代了原先的政治行动委员会。

19508月,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时,唐纵出任主任。“政治行动委员会”负责人一职便由蒋经国接替。该机构到了蒋经国手中,便由秘密的无名单位改为“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

国民党的情报特务机构,最主要的是“军统”和“中统”两大系。1935年,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内设调查统计局,陈立夫任局长,第一处处长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戴笠。第二处于19388月扩建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局长由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兼,副局长戴笠负实际责任,主任秘书为郑介民、副主任为毛人凤。同时,第一处升格为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局),局长由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副局长徐恩曾主持日常工作。军统、中统两大的格局亦告形成。

1946317日,戴笠坠机丧命后,蒋介石便将军统局的军事任务及辖下武装力量全数剥除,要把军统局番号改为“国防部保密局”。

194610月,军统局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局长为郑介民,副局长为毛人凤。后郑介民升任国防部次长,毛人凤接任局长。

毛人凤出任保密局长后,将有实权的人物尽行拔除。这是蒋介石所不乐见的,因为一旦权力握于个人之手,他这个后台老板很难不受蒙蔽。

中统局于1947年初改编为国民党中央党员通讯局,由中央党部直辖,局长为叶秀峰,副局长为季源溥、郭紫峻。

19491月,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李宗仁将保密局本部编制裁减为80人,毛人凤免职,徐志道任局长。同时在行政院内政部下设调查局,将中央党员局机构人员接收过去,季源溥任局长。

1949621日,蒋介石宣告引退下野,但实际上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掌握极大权力,甚至是最后决定权。这时,他已对大陆上的战局不抱希望,一心以台湾为最后据点。为了守护台湾,蒋指示毛人凤,将保密局被遣散的人员,选择最精干的两三千人渡海入台,布下台湾的社会安全网。毛人凤到台湾后成立不对外公开的地下保密局,置于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根本不听命于“国防部”。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民政府面临着几乎失控的社会秩序,强大而有效的特务机关对于他们稳定局面十分重要。其时,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军统和中统两大派系在大陆各处组织被彻底摧毁,大批成员或遭毙俘被判,或选投诚起义,虽有不少骨干追随蒋家父子到了台湾,但已是人心惶惶,战斗力大不如前。19503月,蒋介石任命蒋经国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兼任特设的“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主任”。蒋介石是希望蒋经国以“太子”身份来执掌台湾情报网络,掌控杂乱不堪的国民党情报系统。

迁台之初,台湾的情报系统主要有两股势力,其一是台湾原先最大的情报单位——保安处,其头子是彭孟缉;其二是以大陆过来的“中统”和“军统”系统为班底的保密局,头子是毛人凤。

蒋介石改组保密局就是要派他的长子蒋经国接任局长,原局长毛人凤退为副局长。但蒋介石的这一布局竟遭到毛人凤的抗命,毛人凤说:“人事还是不动为好!”蒋介石大怒,指着毛人凤的鼻子骂:“你敢对抗统帅权?!”毛人凤则回答:“我请示过()夫人,她认为以不动为宜。”

蒋介石的尊严和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不得不隐忍。因为宋美龄与蒋经国素来不睦,此时若蒋经国出任保密局长,蒋夫人难免自危。

随后,蒋介石一面指示蒋经国在保密局内越过毛人凤“联络忠实同志”;一方面指示在“总统府”机要室之下,成立一个数据组,规定所有情治单位上呈“总统”的报告及请示,皆以数据组为唯一渠道,而“总统”对情治机关的训令也统由数据组颁发,数据组的负责人即蒋经国。

要整合台湾的情报系统,必须先搬掉这两块石头。蒋经国不动声色,私下里却动作频频,将毛人凤的班底骨干一一拉走,使得毛人凤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毛人凤有心投靠陈诚,他认为大权在握的陈诚必有一天会继承蒋的大任,但陈诚并无与蒋介石争锋的打算。毛人凤从此一蹶不振,身体也江河日下,几年后便撒手西游。

相对于毛人凤,彭孟缉则很容易对付。毛人凤的遭遇无疑是“前车之鉴”,彭孟缉知道“势威震主”的危险性有多大,在他掌管“台情会”的日子里,“台情会”完全按“太子”的眼色行事,不敢有半点出轨。                                     彭 孟 缉

当时,“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归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中将领导。在将星云集的孤岛,中将实在是算不了什么。彭虽属黄埔系,但班辈不高,战功亦未有过人之处,国民党退台后,诸多原中统、军统、军队情报机构人员,不听彭孟缉调遣。两年后,彭在谒见蒋介石时,自谦德薄才浅,不堪肩此重任,务肯另荐贤能如经国先生者来领导,以不负“领袖”瞩望。蒋介石大喜过望,马上采纳了彭的建议,遂将“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交给蒋经国掌管。彭也因此而飞黄腾达,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后又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蒋经国接管了“台湾情报工作委员会”后,便将其置于他兼任的“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之下管理。原“军统”改名为“国防部情报局”,以对大陆情报搜集和布建反共工作站为主。

原“中统”因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失宠,而被解散,情报人员分别编入其他组织。

1950629日,蒋经国宴请特工人员,要求他们不许“背叛领袖”,要“任劳任怨”、“忠于国家”。蒋经国还宣称,今后中共将会加强对台湾的情报工作,故要加强“反间谍工作”,又说:“今后台湾的命运就决定于各情报机关同志手里。”

与此同时,蒋经国还加强了对情报人员的训练。

经此整顿,蒋经国真正控制了台湾的情治机构。以蒋经国的身份、地位来指挥,自然比彭孟缉得心应手。蒋经国控制下的情治机构的权力,真可谓无所不包,权力无边。国民党号称“党权高于一切”,然而,蒋经国主管的特务机构却能指挥国民党。正如他人所言:“亲权高于党权。”在蒋经国的指挥下,到处抓人杀人,制造了无数起冤狱。台北马场町取代了南京雨花台,经常在那里枪杀共产党人和民众。

特务工作毕竟是见不得人的职业,特工头子的名声自然也不会好。当时台湾的社会舆论对蒋经国所领导的特务工作非议很多。有鉴于此,蒋经国报请老蒋,于1954年成立了“国家安全局”,统辖全部情报工作,任务是:“指导敌后及海外情报作战;确保台澎金马安全。”其首任局长为郑介民,副局长为陈大庆(后接任局长)。蒋经国退居二线掌控,“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同时撤消。

    “国家安全局”直属“国防会议”(后改称“国家安全会议”)。“国防会议”的委员由“总统”指名任命,开会时由“总统”蒋介石任主席,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人。秘书长曾由周至柔、张群、顾祝同担任,蒋经国为副秘书长。蒋介石在指派秘书长时说:“百福(周至柔字百福),侬事情多太辛苦,我叫经国帮帮侬的忙,做副秘书长。”实际上是叫黄埔宿将周、顾、和“党国”大老张群帮小蒋的忙,为“太子”抬轿子。“国防会议”掌握台湾“军国大事”最高机密,安排蒋经国为副秘书长,是蒋介石为儿子跃进台湾权力最高层的前瞻性布局。

 

    国民党溃逃台湾之初,蒋介石意欲让其子蒋经国统管谍报系统。不久,蒋经国出任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但是,名义上归他管辖的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却处处不买账,弄得小蒋很没面子。不搬掉毛人凤这块拦路石,蒋经国在台湾谍报系统就难以舒展筋骨。

    1952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蒋介石希望亲台的共和党能在大选中获胜。一边暗中向共和党提供竞选经费,一边积极提供不利于民主党政府的“炮弹”。这些勾当,由蒋经国特使毛邦初直接掌管。毛邦初是蒋经国的表兄弟,因此官运亨通,其时正以空军副总司令的身份驻美,表面上负责购买飞机、油料;实则主持院外游说。

    毛邦初的办公室有一部直通蒋经国的电台,定期向蒋经国汇报院外游说的进展情况。当时,李宗仁也在美国。李、蒋明争暗斗了几十年,积怨甚深。此届美国大选,两人又唱开了对台戏,蒋介石支持共和党,李宗仁则支持民主党。毛邦初驻美国的真实使命,民主党心知肚明,便要李宗仁帮忙,把共和党的这个帮手给挖过来。李宗仁欣然应允,频频约毛邦初吃饭聊天;毛邦初大大咧咧,从不推辞,全然不知他身后就有保密局特务,他和李宗仁的所有交往都被记录在案。

    不久又发生一个变故:共和党议员诺兰访台,向蒋介石提出一个要求:代为主持台湾空军在美军购。诺兰是美国会议员中的亲蒋骨干,蒋介石哪敢冒犯,当即应承下来,指示毛邦初向诺兰移交。在美军购可是一桩肥得流油的大买卖,毛邦初哪肯撒手!但抗拒“君命”会有什么后果,他也想象得到。气急败坏的毛邦初,索性将两千多万军购款席卷一空,跑到墨西哥隐居。并且一不做二不休,潜逃之前把台湾如何在美国搞院外游说,如何收买共和党议员,以及诺兰等如何向蒋介石提供政治情报等等内幕,一古脑儿给端了出来。传媒大哗,民主党趁势发起反击,提议组建专门机构,就台湾当局是否利用美国的援台专款在国会山游说一事进行调查,参议院还形成了决议。

    毛邦初事件,是蒋经国对美“统战工作”的一个重大败笔。幸灾乐祸的毛人凤,赶紧把关于毛邦初事件的全部详细情报送到蒋介石案头,期望老蒋能据此查办小蒋。老蒋虽然没有如毛人凤所期待的那样真的查办,但还是把小蒋扎扎实实地教训了一通,弄得小蒋好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来。

    蒋经国遭此一劫,对毛人凤直恨得咬牙切齿,急于瓦解毛人凤的铁桶江山,将保密局“收归国有”。用什么手段达到这个目的?郑介民给他献了一计:开办训练班,召训新生及复训保密、内调两局现有干部;在此基础上,将两局人员混编,以打破两局长期以来的半敌对状态,并趁势把积极谍报(指到敌方搜集情报和组织指挥游击战等直接伤害敌方的工作)与消极谍报(指消除敌方的危害)单位截然划分,建立现代谍报体制,结束私人割据的局面。

    这是对谍报系统的根本改革,小蒋岂敢擅自拍板,必须老蒋点头。而要老蒋点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巧这时发生了杜长城案,才使老蒋不能不认可小蒋的决策。

    事情起因于周至柔的图谋。周至柔想把自己的亲信刘国信塞进“国防部”,接郑介民“次长”的班。为此,他决心损害郑介民的形象以达自己的目的。当时蒋介石正在倡导“战时生活活动”,口号是“向奢侈者挑战,向腐化者开刀”,“人人生产,戒除浪费;个个动员,参加战斗”。周至柔知道毛人凤与郑介民不和,就找毛人凤要郑介民的“贪污腐化”的证据。毛人凤就给他提供了一枚重磅炸弹。早在大陆时,军统的工程都由“陆根记营造公司”统包。戴笠死后,陆老板巴结的对象转移到郑介民身上。后来郑介民当上“国防部”次长,利用手中发包防卫工程的权力,给了陆老板数不清的生意,郑太太从中收取回扣,赚了不少昧心钱。

    周至柔拿到这些“证据”,大喜过望,当天晚上报给蒋介石。老蒋责成小蒋查办。小蒋手一转,把原汁原味的老蒋批件转到了郑介民手上,郑介民知道是毛人凤从中捣鬼,哪忍得下这口气,恨恨地对小蒋说:“我那口子有时是爱占点小便宜,但他那口子也不干净……”随即向蒋经国提供了一个线索。小蒋马上顺藤摸瓜,轻轻松松摸出杜长城案。

    国民党军队中,因功由少校直升少将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破解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密码,及早通知美国的破译密码奇才池步洲;再一个便是杜长城。杜长城在四平战役中有“战功”。国民党逃离大陆时,杜长城任国防部技术总队队长负责破坏各种设施,阻滞解放军前进;抵台初期,在“保卫大台湾”的口号下,技术总队又设计出在海水中遇敌自动爆炸的多种水雷,备受毛人凤赞赏。毛人凤有意提携杜长城,进一步委以重任。

    当时,陈诚以解放军渡海作战为假设,在台湾海峡搞了几次“海上大爆破”的军事演习,杜长城利用这个机会,乱造预算,贪污了不少黄金,其中一部分送到毛公馆,孝敬毛夫人向影心。在毛人凤纵容下,他还竟然异想天开,打算绑架蒋经国。事机不密,内情被小蒋侦知,杜长城和他的亲信多人被捕。军法单位对如此大案不敢审决,将全部涉案名单上呈老蒋。老蒋一怒之下,用红笔在呈文正面的名单上打个括号,批示“一律枪决”。文件退回原呈单位,法官们发现纸背还有两个名字,但不在括号内,经过研究,觉得老蒋既然没有括进这两个人,不如将错就错,把这两个命大的放了。杜长城及涉案的另一个毛人凤的亲信胡凌影却没逃过此劫,成了蒋经国的枪下鬼。

蒋经国一下子敲掉了毛人凤的两员大将。但这还不是毛人凤最大的损失,经过此案,蒋介石对毛人凤开始失去信任,因而完全接受了蒋经国拟订的谍报系统改革方案。老蒋一批定,一切便雷厉风行,毛人凤大势已去矣,蒋经国正式掌握台湾谍报系统,成了地道的台湾特工王。

至此,蒋经国成为全岛超过五万多特工人员的“共主”,在国民党内成为仅次于蒋介石、行政院长陈诚的第三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