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0-62):深圳党代会开启三十年新里程
彭澎
深圳第五次党代会开幕,王荣在工作报告中似乎对汪洋的特区“三问”有所正式回应。大会提出要认真总结过去5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后5年任务,回顾30年改革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蓝图。为此,要动员团结全市人民,在新起点上把深圳经济特区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应该说,这是王荣身兼党政一把手对深圳今后发展的一个全面阐述,也是为十二五规划定调子的发展纲要,更包含着对特区中长期发展的思考。因此,说它是对汪洋特区“三问”的一个回答或承诺也不为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王荣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为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而奋斗。在这里,把深圳建成为“先进城市”的提法尤为新颖,这不是“国家中心城市”或“亚洲重要城市”这类有较明确客观标准的定位,而只是有“现代化”、“国际化”两个定语。在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进程中,深圳立志要继续当好“排头兵”,并以创新、转型、低碳、和谐为四大发展导向,包含了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重点、城市管理方式、社会建设目标等内涵。
王荣在报告中提出了未来5年工作的一些具体目标,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率先建成,等等,从而为实现长远奋斗目标迈出重要步伐。显然,除了“先进城市”的定位,深圳也在全国城市体系中寻找自己的方位,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但同时,深圳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显然不是一个经济中心就能承载的重任。而且从国家出台了这么多“新区”、“实验区”的区域发展“实验田”,“经济特区”还有多“特”是有疑问的了。因此,深圳不是说要在原来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上下功夫,而是要在综合改革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之间进行协调发展。
王荣在报告也没有回避问题,值得关注的,一是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迫切。这要求深圳必须走出去,与香港紧密合作甚至实现深港一体化,全力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必须带动东部沿海的发展,做好深莞惠的龙头,并通过厦深铁路等建设把汕尾发展为深圳的后花园,形成东部沿海的广大腹地。二特区内外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整体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这要求深圳解决特区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最终全面突破关内外之分,实现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一些党员干部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弱化,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存在问题,个别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产生极坏影响,反腐倡廉任务艰巨。特区未来三十年发展,要有新思路,但更重要的是干部队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精神和政府机构的高效廉洁,在这方面可以大胆引进香港的行政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大部制和廉政建设方面实行“拿来主义”,毕竟学香港就是学本国的先进经验嘛。
我们衷心地期望深圳在新一轮特区发展中让汪洋的“三问”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也为特区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形态找到新的存在合理性。正如王荣在报告中呼吁的,当代特区人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肩负的责任重大而神圣。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