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开始领教熊的力量。
过去一段时间,世界各地的股市都受到地球引力影响,从峰值迅速跌落。从跌幅看,有的市场可称盘整,有的市场简直是进入了熊市(“熊市”的通常定义是较周期性峰值下跌20%)。想想也正常,自从各国政府出台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政策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强行启动市场反弹,现在,随着退出政策浮出水面,对泡沫和紧缩的双重恐惧给投资者上了一付夹板。
仅仅一周,美国基准股指从近期的峰值至少下跌10%。标准普尔500指数较4月23日的收盘高点下跌11%,是2009年3月份以来的第一次调整。其他市场跌幅更大。巴西Bovespa指数较4月份所达收盘高点下跌16%;西班牙Ibex
35指数较4月中旬高点下跌18%,较1月份达到的52周高点跌幅超过20%;葡萄牙PSI
20指数也较近期的一个高点下跌18%;法国CAC 40指数下跌了15%。
在对西方股市大规模抛售的研究中,一个新的观点是中国股市表现已经成为某种“消息树”。有分析人士认为,上海A股市场先于发达市场下跌是一种预警,是一个领先指标。截至目前,上证综合指数较去年8月份达到的收盘高点已经下跌了26%。而根据咨询公司United-ICAP的研究,早在2007年,上海股市就先于道琼斯指数下滑,并在2008年10月率先触底(道琼斯指数直到2009年3月才触底)。今年以来,上海股市较4月份的高点跌了19%,而道琼斯指数到现在也才跌了9%。类似的观点可见诸于里昂证券(亚洲)的报告。该机构认为,去年夏末以来,中国A股和在房地产H股的下跌看起来越来越像是全球风险交易的“重要领先指标”。
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但并不意外。之前,中国内地股市总被认为是不规范的,非理性的,经常出现歇斯底理,与实体经济的表现几乎无关。比如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1.9%,同期,A股市场却是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A股市场的中国特色很容易解释: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专业境外机构投资者多数不准入场。结果,“羊群效应”驱动的散户投资者成为A股市场主流。
“属羊”的投资者根据对政策变化的预期下注。2008年11月份,北京宣布出台规模达4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股市立刻复活。今年,中央政府宣布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并实施一系列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股市应声下挫。野村的研究表明,H股市场中银行和房地产股的表现75%以上是由政策推动的。因此,北京下一步政策正受到密切关注。比如,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仍预计会加息,但在紧缩措施已经有效压制楼市温度时,在欧洲经济形势不明时,利率调整不会那么快。现在看来,三季度之前央行有所行动的预期不太现实。或者说,投资者还需耐心等待北京做出全面改变的决策。
需要澄清的是,不理性的市场不等于没有参考甚至指引价值的市场。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不把富贵的智力和精力“浪费”在对企业长期价值和实体经济增长预期的分析上,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政策和资金,而资金也是由政策决定的。我想,不会有比这更理性的不理性了。尤其当北京的政策对全球经济影响越来越大时,早已证悟其重要性的A股股民反而成了先知。
中国投资者一向被认为是盲目的羊,但越来越像是领先的一群。(另外,永远不要怀疑中国人的实用理性水平。)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