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石化开采应从严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约为世界的10%,但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的40%;煤炭开采不足100年,石油不足15年,天然气不足30年。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30年、45年和61年。若按照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预测量估算的话,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下降到30年、5年和10年。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70%。中国烟尘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合物的67%、二氧化碳的70%都源自于煤的燃烧。如果要核算二氧化碳,中国即便实现15%的非石化能源,单位GDP碳强度降低到2005年的45%。仍将从2005年的每年排放55.7亿吨二氧化碳增加到2020年的120亿吨以上,而美国、欧盟和日本如果完成了2020的年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届时只有不到80亿吨,仅为中国的2/3。而全球届时的目标是300亿吨,如果中国和美欧日20亿多人口就排放200亿吨二氧化碳,全球另外40多亿人口只有100亿吨的排放空间,中国将如何面对世界?中国所面临的艰巨环境可想而知。因此,寻找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成了必然选择。

石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资源。它们不仅是能源,而且还是优质的化工原料。后者的价值可能大大高于能源的价值。可惜这点还未被人们所认识。因为它们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而能源不是唯一的,有多种选择,多条途径。若我们把石化资源仅作供热、发电燃料,实在大材小用,用错了地方。原本是优质的化工原料,这里却成了污染源,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笔者认为凡地质结构复杂,易产生矿难的石化资源、就不要开采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吧。现在矿难频发,带血的煤处处皆是。说明滥采滥挖,安全得不到保障,技术落后。一旦开采完毕,煤炭也会成为珍贵的稀缺资源。不要我们这代人能源靠进口,子孙更是靠进口。煤炭也买成黄金价。物以稀为贵嘛!当然,边界和海上(近陆地除外)石油、天燃气要加紧开采,因为它们有流动性。你不采,别人就采,流过去了。煤炭是固定的,可以慢慢地、精细地、安全地开采。物尽其用。不造成污染。

据报道,2009年我国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中国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8%左右。我国GDP年均增长率约9%左右。这说明我国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若照这样开采下去,几十年后,留给子孙的是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没有资源的国家。愧对子孙,愧对先人。谈何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