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赞中央决定设立新疆喀什经济特区


       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5月20日,中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

建中国-喀什经济特区
东有深圳、西有喀什
面向欧洲、东亚、南亚、西亚
与深圳比肩的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

 

 

喀什市新旧城

    喀什市委书记如是说—— 

      喀什市委书记曾存表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欧洲、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与深圳比肩的世界级国际化大都市。”

 喀什在新疆的位置

 

盛赞中央决定设立新疆喀什经济特区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一日

 

西部开发十周年,喀什葛尔耀光环。

中央谋断大决策,各族人民喜相传。

新设特区此落地,载歌载舞笑开颜。

举国援疆举国幸,民族团结铸铁拳。

东西特区手拉手,喀什深圳竞比肩。

欧亚通衢大发展,《福乐智慧》续新篇。[1]



[1] 《福乐智慧》,中国北宋时喀什维吾尔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撰写的闻名世界的巨著。

                            喀什历史沿革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
  今日的喀什地区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 (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诸国地。秦末汉初,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博望候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这里始为汉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
  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管辖。喀喇汗王朝时期,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成吉思汗西征后,属次子察合台太子的封地。叶尔羌汗国时,喀什曾作为辅助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清乾隆时期这儿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共辖有疏勒、莎车两个府和英吉沙尔直隶厅、蒲犁分防厅、和阗直隶州。
  民国年间改为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公署于疏附。民国32年(1943)改名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区。还有第十(莎车)行政区。
  解放后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56年撤销莎车专区,并入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香妃墓

定远侯班超

 

博主曾经的喀什之行

 喀 什 行

(古风)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二日

 

喀什噶尔渊源长,

西域风情播芬芳。

  《福乐智慧》成经典,

歌舞欢快容妃香。[1

汉时班超理疏勒,[2

当今三师振南疆。

兵地携手兴西部,

国泰边安掩画廊。



[1]  清朝乾隆时,新疆喀什一维吾尔族姑娘因体味发香,被献给乾隆帝为妃,封为“容妃”,又称“香妃”。

[2 疏勒,喀什在汉代的称谓。班超(32~102年),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任西域都护。永平十六年(73年),随东汉军队出使西域,击败北匈奴,平定西域骚乱,统一全境,前后镇守和治理西域31年,其中在喀什17年。现喀什有班超墓、班超公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