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付钱的经济学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因为太过熟悉,往往变得熟视无睹。比如去肯德基或来必堡等连锁快餐店就餐,是先付钱再吃饭,而在一般饭店是先点菜吃饭再结账;火车与飞机等交通工具是先买票后乘坐,而旅客入住旅店一般是先交押金再住店,等离店的时候再结账走人。我们不竟要追问这种“交款”与“交货”的先后差别是怎样形成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某种道理呢?

  买卖起源于专业化分工,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里,买卖并不重要。专业化分工就是从事的领域越来越小,在从事领域中所花时间精力越来越多,经验知识越积越多的过程。专业化分工可以充分积累发挥各人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日常生活所需的领域是多样化的,正如你从事铅笔生产,虽然生产铅笔是一把好手,但是你无法仅仅依靠铅笔生活。你想生存发展只能通过与别人多领域多层次大量交易。为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必须专业化,但生产专业化与需求的多样化会产生矛盾,此矛盾必须通过大量市场交易解决。

  市场交易范围越广,专业化分工越细化,两者相互促进,这是亚当.斯密《国富论》早就告诉我们的道理。越来越细化的专业分工,促使我们在专业内内行,在专业外外行,在专业内拥有知识优势,在专业外呈现信息劣势。另外,与生产与消费行为有关的私人信息,生产与消费者自己清楚,别人往往难以把握。

  生产专业化及生产消费行为私人化导致了市场交换中的信息不对称。这两类信息不对称均会使买卖双方在商品与服务价格、数量与质量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减少商品需求,缩小市场交易范围,防碍交易双方享受交易带来的好处。为扩大交易范围提升交易双方利益,交易者会作出种种节省交易费用的努力,市场往往会让更能节省考核或者监管费用的一方选择交易顺序,于是,不同的“交款”与“交货”先后顺序的流程安排就出现了。

  用以上的原则就可以解释连锁快餐店和普通饭店用餐过程中,“交款”与“交货(用餐)”先后顺序之差异了。连锁快餐店的食品品种较少,而且制作工序严格一致,食品质量控制比较规范,买卖双方对食品数量质量的信息容易达成一致。另外,有悠久历史的肯德基或来必堡这类连锁店形式本身会让消费者更容易相信其质量。这好比一颗名贵钻石在豪华商场或者在一位街上游贩手中,你肯定更容易相信商场一样。品牌加连锁店形式本身是一种食品质量的保证,这也是为何快餐店较多采用连锁店的原因。既然快餐店的形式,品牌及加工细节保证了食品质量,而先付钱的方式把点菜购物与付钱几个环节合而为一,节省了交易费用,快餐店当然乐意采用先付钱后消费的方式。现实中非连锁类的快餐店与小吃店,档次越高食品种类越少质量控制越严的越倾向于先收钱模式,反之则反是。

  一般饭店是没有连锁店形式的,而且里面的食品与菜肴品种比较多,菜肴数量与质量控制不如连锁快餐店严格。一般说来,饭店自己比较清楚菜肴数量与质量,消费者对菜肴数量与质量信息了解相对较少,菜肴数量与质量,让信息较少的消费者在吃的过程中考核比在事先考核容易得多。而且在饭店的就餐过程中,顾客还可以对不符合口味的饭菜提出异议,可以要求重做或者换掉,对于质量有问题的,比如菜里发现虫子之类,轻则换菜,重则免费用餐。消费者后付钱更有利于考核监管菜肴的数量质量,维护自己消费者权益。虽然先点菜吃饭再付钱的方式,增加了环节中的费用,但更容易让客户考核菜肴数量与质量,更能维护消费者权益,做到“取悦满足消费者才能赚钱”,所以一般饭店还是采用先点菜吃饭再付钱结帐的模式。

  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去哪里,途中时间多少等服务事项买卖双方都是清楚的,故采用环节更少的先付钱买票再坐车的方式。住宾馆就不同了,你住进了宾馆,在房间里面吃了多少东西,打了多少电话,有没有损坏、偷窃宾馆里的东西,住客自己清楚,宾馆方面就不如住客清楚了。先付钱再住店,可以约束住客的行为,而且宾馆事后检查的费用低于事前的,要是住客有不良行为,宾馆方面容易因此维护自己的权益,于是宾馆采用先付钱再住店的方式,虽然付钱住店再结帐多了几个环节,但是因此能维护宾馆权益还是值得的。

  早在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就告诉我们专业分工细化与市场范围扩大相互促进,能提高效率增加交易收益的道理。在形形式式交易领域里,有些领域存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比较严重的情况,市场往往会让更能节省考核与监管费用一方选择交易方式,便能扩大交易范围,增加交易收益。“交款”与“交货”先后顺序安排是此种表现之一,买衣买菜、吃饭消费、坐车住店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