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展资本市场潜力巨大,孕育突破。
重庆做为西部的直辖市,由于历史原因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相对滞后,正如重庆证监局局长叶春和所评述的,重庆资本市场“两个不适应”,即重庆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地位还不相适应、与重庆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重庆目前上市公司32家,证券公司1家,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质量、市值都大大低于其他直辖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也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为依托。重庆资本市场是典型的“大经济、小资本”,重庆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重庆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900亿元,占2009年重庆GDP6527亿元的29%,同期全国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万亿元,占全国GDP33.5万亿元的75%。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辐射面明显滞后于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一是重庆发展资本市场政策优势。
重庆两江新区和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静待批准;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出台;而根据重庆市“314”战略规划,重庆将被打造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西部重要增长极。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强力支持下,重庆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
二是重庆企业上市资源丰富。重庆资本市场并不缺优质上市资源,作为在重庆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仅11%。而目前重庆国企总资产约1万亿元,总量在全国名列前五位,大量民营企业同样游离于资本市场之外。截至2009年底,拟上市企业储备库的入库企业已达258家。这一数量是目前上市公司数量的八倍以上,可见,重庆资本市场后备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三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助推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提出重庆要建立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也是国家首次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重庆金融业在中西部地区的首要地位。重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努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有利于快速聚集金融资源,增强金融辐射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形成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相匹配的金融中心功能,使得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进程大大加快。
在今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成为西部唯一一个中心城市。重庆的城市规模、经济总量和影响力等规划和定位必将发生重大调整,这无疑对重庆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
“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起飞,而一个国家、地区的真正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金融体系的效率和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资本市场发展,并对资本市场提出更高要求。2009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达389.9亿元,同比增长31.2%,居各行业之首,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为9.7%,跃升为支柱产业。同时,证券市场融资额创10年来新高。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日在重庆资本市场创新与发展论坛(2010)上表示,重庆证券市场发展要抓住五个要点。一是三至五年后重庆上市公司市值占GDP的比例达到1;二是上市公司质量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加快绩差上市公司的重组;三是培育国内一流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将西南证券提升到全国前十位;四是加快建设包括OTC市场(场外柜台交易)、产权交易所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五是力争使重庆成为公司上市和债券发行的路演中心之一。 要加大资本市场企业上市推动和整体上市的力度,做大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今年要通过上市融资、再融资、发行债券和信托资金等方式实现约1000亿元融资,新增上市公司3至5家。
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表示,重庆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面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保守的估计是直接融资应该占到1/3,重庆2008年占的比例是1/20,重庆要加快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整体上市步伐。重庆国资委今年初提出,未来三年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整合至25户,户均资产达到400亿元以上,逐步形成以1000亿产值为第一梯、500亿产值为第二梯的金字塔型梯次的国有集团体系,这透露出重庆国企并购重组可能加速的信号。
实际上重庆资本市场从2009年开始发力:IPO直接融资实现重要突破,上市积极性开始涌现。2009年推动重庆莱美药业成为全国首批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今年3月推动重庆水务集团成功在上海主板挂牌,融资34.9亿元,实现辖区自2004年以来在主板市场上市的突破。此外,值得欣慰的是,最近1年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申报材料的拟上市公司已达7家,创辖区历年IPO申报最好水平,极大增强了重庆资本市场后续发展能力。
同时,再融资也创出历年新高。自2009年以来,辖区共有14家公司开展再融资,占辖区上市公司家数的44%,交易规模达400亿元,而重庆上市公司2008年底的净资产总额还不到340亿元。通过再融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提高了辖区公司的整体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2月27日 ,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联袂入驻解放碑王府井对面的重庆交易大厦,根据国发 [2009]3号文件“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适时将重庆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的精神,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是在中国证监会大力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总体背景下成立的,也是重庆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提供服务,为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的综合服务平台。场外交易(OTC)市场、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农村土地交易所和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建设,不仅会产生巨大的交易量,增加大量税收,带动GDP增长,吸引金融人才,还能带动相关金融机构发展和产业增长,加速重庆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并使其辐射力和影响力迅速扩展到长江上游的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势必成为继深圳、上海和天津之后的中国资本市场“第四极”。
参考文献:
1、让重庆资本市场发展迈上新台阶——访重庆证监局局长叶春和 2010年4月26日《上海证券报 》
2、重庆金融资本市场发展纪实 2010年4月26日 《证券时报 》
3、重庆五大举措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2010年04月27日《重庆日报》
4、资本市场对重庆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2008年1月15日 《时代经济论坛》
5、资本半岛 融通之城
积极推动重庆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为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战略服务
蔡律 201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