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六大谜


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纯爷们。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他们是道德的楷模。

他们是化为彩虹的民族之魂

 

谭嗣同,高干子弟,为理想,是为变法不怕死的大英雄。为忠。

王正谊,貧穷孩子,为真情,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英雄。为义。




谭嗣同是为变法不怕死的大英雄。为忠。

王五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英雄。为义。


大刀王五六大谜

迷团之1

历在史上真实的大刀王五是什么样的?

京师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人称“小五子”

祖籍河北沧州,回族。

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

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

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义父姓王。

长跪李门双刀李凤岗

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他就长跪李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便收其为徒。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为了把他锻炼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经过几年的锻炼,王五告别了师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了一家镖局当了镖师

顺源镖局

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积蓄,加上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区)自开了顺源镖局(后来迁往广安大街)。顺源镖局活动范围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规范从业,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

迷团之2

王五与霍元甲等人的情谊

霍元甲为王五收尸,义感天地。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众积极参加,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死时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现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迷团之3

王五与谭嗣同的关系:志同道和

  

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

 

夜见袁世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九月十八日夜,谭嗣同独自一人前往北京法华寺一一当时袁世凯的住地,袁世凯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双方寒暄一番之后,谭嗣同就直奔主题:说当今圣上正面临危险,说荣禄欲借阅兵之机废黜皇上,现在唯一能救皇上的只有他袁世凯了……最后,谭嗣同说:“您愿意救,就请救之,如不愿意救,就请现在将我缚了送去给西太后,您也可以立功领赏了。”说毕,伸出双手,准备给对方捆绑。

“您把我袁某当作什么人了?”袁世凯一脸严肃并且大声地说,“皇上是我们共同的恩主,救护皇上,不仅是您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您有什么要我做的,尽管对我说好了。”谭嗣同见袁世凯如此忠诚激烈,当即信以为真,就将他们的计划和盘托出,为保险起见,又故意用了一个激将法,他对袁世凯说:“荣禄是个奸雄,您要对付他恐怕不大容易吧?”袁世凯一脸怒容地说:“只要有皇上的命令,杀一个荣禄就象杀一条狗一样,有什么难的?”这样,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会见算是有了“圆满”的结果。谈话结束以后,他就赶回去向康有为等人报告“喜讯”。

事隔二天,即到了九月二十日,袁世凯赶到天津,把谭嗣同他们的计划全部告诉给荣禄。荣禄当晚即乘专车到北京,下车后直奔颐和园,向西太后告发。第二天,即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西太后下令软禁光绪皇帝,接着,又宣布自己再次“临朝听政”,并开始大肆搜捕改良派和所谓的“帝党人物”……“百日维新”中颁布的一切新政,均被推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戊戌政变。 

谭嗣同和王五密谋救出光绪

9月20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谭嗣同和王五密谋救出光绪,希望在23日晚上能够扭转乾坤,再建新政。由守卫瀛台的六名太监为内应,王五带十几位武林高手扑宫。这些武林高手,平时飞檐走壁,十分厉害,但面对皇宫禁苑,却一开始就遭受了重大挫折,在进入大前门、正阳门、宣武门时伤亡惨重,到半夜只剩下三五人,而最后只有王五一人进入内苑。王五等到戌时再次开始行动,不消半个时辰就翻过了南苑宫墙,到了南海边上。但在这个时候,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中南海地图弄丢了,只记得瀛台在南海中央,于是开始寻找一个四面环水的楼台。而就在此时,几名内应太监等得心焦,也沉不住气了,半夜起来,悄悄叫醒皇帝,放下吊桥,企图逃出瀛台,结果全部被值宿禁卫拿获。正在寻找瀛台的王五,听到人声喧哗,灯火齐明,知道大事已去,无奈之中抱恨逃出宫来。

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回京后,王五便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王五与谭嗣同的关系

1.武术师父。

2.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

3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

4.9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绝。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王五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暗杀活动,终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决心自此更加强烈。

迷团之4

在影片中,就义的情结是这样展现的,那么在当时,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所赋的《狱中题壁》诗。所谓两昆仑者,一指康有为,另一指大刀王五。

在文学作品中王五积极协助莫逆知交谭嗣同维新变法,变法失败后更是参与“义和团”运动,在同八国联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6月1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百多年前,大清光绪皇帝在这一天颁布《定国是诏》。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满清王朝,尽管风雨飘摇,但它还是希望通过这一次变革,革除痼疾,富国强兵,让一个古老的帝国焕发青春,重新崛起,于是“咸与维新”。但是,仅仅一百零三天,形势骤变,本来支持改革的慈禧太后突然变脸,囚禁光绪,捕杀维新党人。于是,戊戌豪杰或仓皇出逃,或慷慨赴死。变法领袖康有为、梁启超流亡国外,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其他人或被永远监禁,或被流放新疆,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本来,谭嗣同是有机会从容逃走的。

1.                那天,谭嗣同亲自把梁启超送到日本使馆。当梁启超要他和自己一起出走日本的时候,谭嗣同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2.                梁启超避居日本使馆之,日本使馆方面又提出要为谭嗣同提供“保护”,但谭嗣同回答:“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                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义。临终时,谭嗣同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从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谭嗣同当时的慷慨与从容。那这首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迷团之5

谭嗣同当时做了哪三件事?

第一是将自己所有的文稿、书信等物整理好后,交给当时避住在日夲驻华使馆的梁启超,请梁保管和处理。

第二件事是与他的武功老师又是至交的大刀王五诀別,把隨身佩带的“凤矩”宝剑赠送给王五,并希望王五能继承他的改良事业。

第三件事是在自己的居住地给自己写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以他父亲的身分而写,信中都是责骂自己的话,什么大逆不道,什么不忠不孝,什么变法改良是逆天行事……并最后表示要与他脫离父子关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的父亲免受牵连。果然,后来就由于有了这封信,他的父亲仅被撤职了事,家属也未受连累。

待信写好不久,清兵即来到他的住所将他逮捕,时为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仅隔三天,即到了九月二十八日,他就血洒菜巿口,年仅三十三岁。

迷团之5

影片中当大刀王五知道谭嗣同要被处决时,毅然决然的要去劫囚车,历史上王五也是这么做的吗?

原路:宣武门到菜市口。

新路:三里河、崇文门、菜市口。

九月二十八日,“六君子”被押赴菜市口刑场问斩,王五获讯后,誓劫法场。他约了一帮弟兄,埋伏在囚车经过的宣武门。不料,监斩官军机大臣刚毅,临时改变行车路线,从崇文门,经三里河,过虎坊桥,已经直接抵达菜市口刑场,并且令官兵沿途把守各路口,不准行人通过。等王五等人冲到菜市口,“六君子”已慷慨捐躯。

1。王五悲愤至极,会同浏阳会馆老长班刘凤池、罗升、胡理臣,冒险将谭嗣同的遗体扛回会馆,购棺殡殓。

2.十一月一日,谭嗣同的灵柩运到湖南,安葬于他的故乡浏阳南乡牛石岭下。一路上,王五始终不离灵柩左右。

3。谭嗣同死时,北京没有他的亲人,他的亲人都在湖南。而朋友们则是死的死,跑的跑,也没有什么人了。这时,总算还有一人挺身而出,亲自为谭嗣同收尸埋葬。这人就是大刀王五。

4。第二年,王五又与谭嗣同的家人一起,把谭嗣同的骨骸运回湖南浏阳老家,造墓于城外的一处石山下面。

    至于大刀王五其人,他今后的遭遇如何,最终结局怎样,则众说纷纭,难以统一。曾有人将他的事迹写成长篇小说,可见他的一生也不平淡。但笔者只记得一种传说:在谭嗣同死后第三年,大刀王五离开中国前往南洋,不知所终。

像我们所熟悉的《十月围城》,《黄飞鸿》等影片中都刻画了晚清时期的不同武林高手,这一时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江湖传奇人物纷纷涌现,是时势造英雄吗?

当时历史背景

1.中华民族灾难

2.反抗帝国主义与爱国热情高涨。

3.侠士力图武力救国

再为我们总结一下王五与谭嗣同以及一帮武林豪侠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交往,最后王五和这些江湖志士的下落又是怎样?

在曲艺作品中,大刀王五、神拳霍元甲、燕子李三并称的“幽燕三侠”

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迷团之6

王五之死之谜?有几个说法:

1.英雄救人。一说他为营救被八国联军强奸的妇女而被害;

2.义和团。一说他参加了义和团,被八国联军杀害。狄平子著《平等阁笔记》载:“适联军入京,五见西兵之无礼日甚,辄与其徒数十人,日以杀此辈为事。十一月某日,有石某之宅为西兵围困,五经其地,愤与之斗,手杀数十人,继以中弹过多,遂被执。西人以为义和团之余党也,枪杀之,弃其尸,而不知为五也。”狄平子与王五属同时代人,这个说法应是可信的。

3。德兵杀害。退叟《记大刀王五》一文载:“土匪又设计与教友报告德国兵营,声言王五是义和拳头,曾杀害洋人教友多人。德兵营派兵数十名往捕王五,行在打磨厂遇,枪弹交击,王五遂遇害,时年五十余。”

4.下南洋

今昔追思大刀王五,无不钦佩:江湖真豪杰,爱国大英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