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性角度探寻日本崛起的必然性


       日本民族就像一架永动机,一旦被发动起来,就会产生让全世界震惊的力量,这种力量像洪水,又像台风,具有强大的工作效能。一个对工作和职业极端认真负责的民族,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还有什么难关不可以逾越呢?

        在军事和工业领域,日本比德意志起步更晚,基础更差,而今天,日本人的表现比德意志民族更为出色,日本的GDP,已经是德国的两倍。可见日本民族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凝聚力更胜一筹。
  
        日本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搭的是末班车。但凭借其国民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整齐划一的战斗力,在后来的战争中不仅弥补了技术上的鸿沟,还在竞争中取得了后发优势。

        二战后,战败国如德均有军队叛变产生纠纷的事情,但在日本这种事情竟然一件也没发生。试想,这样整齐划一的纪律性,哪个民族能做得到?没有一种狂热的举国一致的民族凝聚力支撑,如何可以想象?对比中国人的凝聚力,不能不让人捏把汗。日本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其再次崛起是必然的。

  走在日本的街道上,很少有外国人不被日本社会的整齐有序所感染。街上一尘不染,人流整齐有序,公共汽车分秒不差。日本从不停电,也不停水,即使是遇到了地震和海啸,日本人也从来没有表现出慌乱之态。每个日本人都像机器人一样,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整个日本社会也像一部机器,运转精准,几乎毫厘不差。

  日本人与日本造一样,精准、刻板、一丝不苟,而且不知疲倦。

  说日本人做事像机器人一样认真和刻板,可以说一点也不过分。日本餐馆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一个中国留学生取巧只洗了三遍,结果这个留学生再也找不到工作。这还不算稀奇。日本宾馆领班培训中国员工做保洁示范时,她把抽水马桶洗干净后,还从中舀了一杯水自己喝掉,说:“就按这个标准清洗!”

  外国人不管对日本人有怎样的偏见和讨厌,对日本人做事的认真和执著,是绝对说不出一个“不”字的。因为他们常常是因为认真和执著得过度甚至于招人厌烦。

  整个日本社会就像一个整齐划一的机器兵团,行动一致,进退有序。

        在日本亲历了一次堵车事件,那种情景足以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到震撼:从伊豆半岛到东京的公路上,几万辆车一辆挨一辆排了一百多公里。那个时段几乎所有的车都是回东京的,道路右侧堵成一条长龙,左侧则空出一条“无车道”,谁要是开到左侧,可以一溜烟直奔东京。可就是没有一辆车插到空荡荡的“无车道”超行,一百多公里的塞车路上,不见一名交通警察维持秩序。在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车流一步一步地向前挪,一尺一尺地往前挪,静悄悄,听不到一声鸣笛。
  
        这个民族不仅严谨精准,服从秩序,还是一个运转高效、不知疲倦的种群。
 
     东京夜里11点时,大部分的办公楼仍然亮着灯,上班族还在无偿加班,这在日本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早就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美国人,是名副其实的财富大国。但日本人的生活至今还是艰苦朴素的。日本人在上班时,主要是自带盒饭顶一顿午饭,晚餐虽然选择在饭店里吃,但仍然普遍采用“定食”的方式,类似于中国的盒饭,即使是公司金领,也仅仅是多要一碟小菜、一瓶啤酒了事。日本人极端重视积累财富,是有名的“抠门种族”。日本是世界上人均消费纸张最多的国家,但日本人从不浪费纸张。外国记者注意到,日本的大企业包括政府给新闻单位提供的新闻资料,基本都是双面复印的,为的是节省50%的纸张。在日本,大部分写字楼的卫生间里都备有擦手纸,这些擦手纸虽然可以随便取用,但日本人总是先把手上的水甩干再取纸,为的是“一擦成功”。

  在日本的大城市里,豪华、漂亮的写字楼和商务楼比比皆是,可是,日本政府的各部门仍然挤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旧楼里。除了外务省和经济产业省等少数几个需要“撑门面”的部门外,其他许多部门居然是合楼办公,名曰“共同厅舍”。至于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更是可以用破破烂烂来形容了。

  日本的“公司人”的生产效率堪称世界第一,但日本的“公司人”长期居住在狭窄的寓所内,日本人称为“兔子笼”,这些寓所普遍没有客厅,卧室采用的是高低床。有资料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日本的“公司人”。日本人富而不骄、精打细算、绝不铺张浪费的勤俭节约意识,难道不值得我们中国人效仿吗?
  
        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与一个公司的发展是相同的,都是靠士气、效率、严格管理来增加财富,靠节约、责任感来减少成本。尽管日本民族因为岛国心理产生的侵略野心,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极大伤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日本国民性好的一面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只有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胸怀和能力,去学习一切先进、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我们自身水平,在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