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阅读:比亚迪最好直接更名为奔驰比亚迪
编辑:汽车自修室
读后感一:比亚迪最好直接更名为奔驰比亚迪
不是成立新公司,而是直接将比亚迪更名为奔驰比亚迪。一来有造车资质,二来也能名正言顺扛起奔驰大旗。
网易汽车 作者:叶征东 蒋子培 蔡澈还就与比亚迪的合作问题回答了网易汽车的提问。他表示,为不损奔驰的高端品牌形象,与比亚迪合作的新车将挂全新品牌。新品牌将介于奔驰于比亚迪之间,目前仅针对中国销售,未来是否进军全球市场还有待观察。由于项目才启动不久,所以在销售网络等方面问题上还没有确凿的消息,不过目前戴姆勒方面已有部分工程师入驻比亚迪。“他们将与比亚迪一起,首先对车辆的参数等一些标准性的东西做出定论。”
读后感二:应废除“异地借壳造车”的规则
南方日报 现在,一汽-大众南海新厂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就是借壳。按照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车企异地设立新厂需以兼并为前提,因此需要借用当地“壳”资源。目前广东省内的“壳”资源包括佛山福迪汽车、广州宝龙、湛江三星和原一汽顺德汽车厂等。广东省政府方面此前已承诺,将从一汽-大众入粤解决借“壳”问题。据了解,湛江三星最有可能和一汽-大众合作。
读后感三:力帆电动车东拼西凑
l 经济观察网 杨小林 一家造轿车不足三年的本土汽车企业,有没有办法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产品呢?力帆汽车为本土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样板,即不掌握任何一项与电动车相关的核心技术,企业仍然可以“染指”电动汽车商业化。
l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唐柳杨 2009年,国内有20多家整车公司先后宣布成功研制纯电动轿车,数量超过了全球最早从事电动车研发的日本。国内一家民营汽车公司高层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研制的所谓纯电动轿车,是30个人的研发团队在2个月里通过购买其他公司部件组装而成,总花费不超过500万元。但如此的结果,却迎合了绿色节能的概念,使公司一方面增加美誉度,另一方面还能得到政府专项资金补贴。
读后感四:“书记”力挺杭州入围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
l 都市快报 王佳佳 本报讯 电动车见多了,电动汽车又是什么样?昨天上午,杭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前,落户杭州的东风裕隆,把旗下的两辆纳智捷7座商务纯电动汽车开到了市政府大楼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还饶有兴致地上车试驾了一会。黄书记要求,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大示范推广力度、研发和产业化力度、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杭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l 经济观察网 “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和武汉,将会是首批适用‘政府补贴私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政策的城市。”一位接近工信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等政策制定机构的知情人士5月23日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
读后感五:经销商被车企潜规则,消费者被经销商潜规则
南方都市报 雷敏 4S店与厂家之间的9条“潜规则”: 建店暗收公关费;视关系亲疏分配资源;搭售;求销量,压库;促销让利经销商买单;高额建店保证金;商务政策欠公平;建店连沙发也要买指定的;可随时停止授权经营
读后感六: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就像小孩过家家
我想问个简单的问题,你们政府人员,在制定之前的政策时,有没有认真调研过自主品牌的水平?
中国经营报5月28日报道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7日消息显示,工信部近日发布了2010年的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如在利用现有能力生产纯电动汽车改造项目或动力模块建设项目中,以往规定最高时速不低于100公里,现调低到80公里,车载充电时间从不多于5小时,调高到7小时。乘用车在纯电模式下,行驶续驶里程从以前要求的不少于100公里,降低到70公里。国家工信部在2010年投资方向中有意降低电动车技术指标,可以为国内电动车的商业化之路扫清不少障碍。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