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困惑——由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所想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以上内容摘自网路。

    就这样,世界按照不同的轴心演绎出了不同的文明。

    先秦至汉代这段时期,在中国大地上的确出现了象孔子、老子等划时代的人物及其划时代的文化作品,如《易传》、《论语》、《老子》、《孟子》等,大概这就是雅斯贝尔斯指的中国的“轴心时代”。《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经历了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样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到孔子、老子及其弟子传承的这段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的原创时期,他们的学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雏形,后世基本上是在他们的基础上演进的,后世主流学者对《周易》的解读基本上是在《易传》的框架下进行,并融合了当时特定时代的特点延续引申。

    “轴心时期”实际上相当于是人类文明由孩提蒙昧时期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象征,这段时期人类有了丰富的文字记载,有了独立成熟的思想文化,在中国的春秋战国之前是很少能留下成篇文字的(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说明这之前人类的文化尽管有传承,但是并不成熟,是比较朦胧的,就像人类的孩提时期那样。人过了青春期以后,思想就逐步成熟起来,就有了较强的独立人格和特点了。

     其实,真正智者领悟到的“真理”都是少有差别的,只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才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才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样也是造就了东西文化的根本不同。

    文化传承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民族文化虽然走过了“青春期”,有了独立的“人格”,但是由于战乱、文化变革等原因失去了本民族主体文化的传承和解读体系,那么这个民族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这个民族慧命实际上已经断绝。虽然我们可能还称为中国人,但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却失去了中华文明应有的“庄严”,我们不知道我们应该是“谁”,而变成了思想“乞儿”。古巴比伦、埃及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有过辉煌的民族文化,但是今天在伊拉克(即古巴比伦)、埃及土地上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文化延续,而是后来传入的伊斯兰文化。玛雅文化在美洲也曾经辉煌过,但是在那片土地上现在只留下了一些残根断壁和一系列关于玛雅文化的神秘传说。

   我们并不信奉民族主义教条,反而具有无比宽广的胸怀容纳、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开放性的,但是民族文化主体是丢不得的,这关乎到我们民族的根本命运与未来发展问题。我们深信,民族文化是无比精深的,是无比伟大与包容的,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我们失落了,我们迷失了,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民族精神无比的“创伤”,极近失忆状态。我们到底应该是“谁”?至今,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易经》本应该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核心(群经之首),今天仍不能成为主流话语体系,而西方的“辩证法”还在占据着中国人的话语强势,唯物辩证法如何建立人伦道义,如何与天地共处太和?如何安顿国人的终极生命?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面对的。

  也许有些人认为,中国近代的落后是与中国的原创文化是有关系的(特别是易经思想),我不这么认为,西方文化强势起来也就是近400年的时间,他们的强大也是在其文化的基础上变革的结果,他们没有丢弃自己的文化本根,他们仍旧抱着《圣经》在搞科学,在上帝的“统治”下搞自由与民主。我们为什么不能抱着自己的《易经》、《论语》、《老子》等创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其实近代西方文明能够强势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工商业社会,并逐步完善了工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他们的文化核心并没有变。中国也在从农业社会走向工商业社会,但是工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还没有完善建立,而且还面临着民族文化的安身立命问题。

    在经历了巨大的文化变革之后,我们是应当考虑如何回归民族文化主体的时候了(不是排外,而是归位),就是回到自己的文化价值本位上来,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也就意味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确立。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很自豪地传播易经学说,但是我们不可能向全世界宣讲“唯物辩证法”(尽管辩证法也有其精深的内涵),因为它不是我们民族的主体文化。

   由于主体文化失位,今天的中国人好像没有“规矩”了(人心不能安顿),而社会更流行“潜规则”,权力常常就是天定的“规则”。现在什么东西都以金钱权位来衡量,不以良知和信用衡量,不以公平正义为标准了。为了金钱或权位,奶粉可以造假,地沟油可以再进餐桌,学术论文可以抄袭,官位可以买卖,可以强买强卖(行业垄断),强抢强夺(我就是规则)......,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管理哲学及价值体系还没有有效延续和建立,我们似乎只是信奉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的价值体系应该在哪里?

 2010年5月9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