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在中央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之前,房地产业很火爆的时候,很多朋友咨询我想新设立房地产企业,跃跃欲试,蠢蠢欲动。现在,调控开始了,想新设立的声音渐渐平息了。其实,很火的时候,再仓促上马已经来不及了,现在大家都往后退缩的时候,正好是逆势而动的时候,至少是可以准备的时候。
按照规定,新成立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并不难,先是工商注册,无需任何前置申请,跟注册一般公司一样,如果顺利的话,一个星期、半个月就可以拿到工商执照、公章、代码证及税务登记证等手续了,接下来是到房地产开发管理部门(一般是建设局房地产管理处,而不是房管局)申请办理开发资质。按照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资质分为四级,一级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四级不低于100万元,需开发一年以上,有专业管理人员5人、有执业证会计2人以上,新注册企业一个月内先申请《暂定资质证书》,不低于四级要求。按照这个标准,基本上是个稍有钱的人都能成立房地产公司,但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拿到土地、有没有能力开发。当然,最核心的是,地产商的内部核心究竟是什么?肯定不是凑几个闲钱、召集几个闲人、租一间办公场所那么简单。
地产商的业务链包括买地、造房子、卖房子等环节,但不能简单地把地产商理解成生产房子、贸易房子的企业。地产商不需要大的车间,也不需要大的队伍,某种意义上,甚至不需要太多的自有资金。对地产商来说,有的时候,豪华的办公场所、豪华自有会所、豪华车、美女如云,比什么都重要,一句话,地产商需要撑面子来经营公共关系。
我的理解是,地产商就是一个专业的皮包公司,与实业型生产企业需要大厂房、商贸企业需要大卖场、高新企业需要庞大的研发团队相比,地产商的所有家当可以装在老板一个人的皮包里、脑袋里。
另一方面,地产商又是一个管理严密的公关公司,解决好公共关系几乎是地产商的全部核心业务与利润来源。不管是大的、小的、公的、私的地产商,如果把它们解剖一下,就可以分解成上、中、下三个公关部门。上面“蒙骗”政府,一般设置战略投资部或公关部等,主攻政府的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环保、发改等部门,只要是与房地产有关的,都需要一一攻克。
下面“忽悠”业主,一般设置营销部、售楼部及客户服务部等,事前忽悠、事中忽悠、事后忽悠,今天说城南要火,明天又说宜居城北,同样是一块相对偏远的盘,对年轻夫妇说我的楼盘引领新区、升值巨大,对老年人说我的楼盘远离喧闹、幽静养生。一句话,为了多卖房子、卖高价房子,可以有针对性地胡言乱语。
中间“折腾”合作伙伴,一般设置总工办、工程部、规划设计管理部及融资部等看似专业的部门,主要是专业对付建筑、规划及银行等合作伙伴。因为建筑商主要是靠卖苦力为地产商打工的,基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再加上僧多粥少,受多少折腾、受多少折磨也心甘情愿,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都可能是地产商迟付、甚至不付工程款的理由,拿售不掉的尾盘冲抵工程余款已经是对建筑商的最大恩惠了。规划设计机构虽然靠智力吃饭,但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基本是炒来炒去、抄来抄去,再加上一般规划设计机构基本是散兵作战、小儿科部队,胳膊拧不过大腿,所以地产商“折腾”规划设计机构更肆无忌惮,为了讨地产商欢心,白做几个方案那是常有的事,更有甚者,这些原本高贵的规划设计人员为了获得地产商的“长期占有”不惜脱下斯文的外衣,也以美酒、甚至美女对地产商实施全面的“反公关”。银行看似高贵,但在地产商手中,也被玩得没了脾气,地产火的时候,银行像苍蝇一样,主动叮咬地产商,对地产暴利垂涎欲滴,你不贷他贷,金融业基本没有个性化服务、更没有竞争壁垒、核心竞争力,地产低迷的时候,最先倒霉的不是地产商,肯定是银行,正因为如此,银行必须全天候跟在地产大佬们的屁股后面,因为银行只有钱,只有靠以钱生钱,其它什么都不会,你生来是逐利的苍蝇,就只能叮暴利的地产,别无选择,偶尔叮一下农业穷鬼也只是作秀而已、偶尔为之,有追求的苍蝇不可能终身厮守、施舍穷鬼。
我认为,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三线城市,地产商有了上、中、下这三个专业公关部门就可以吃骗天下了,这只是我个人多年的顾问经验,信不信由你。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www.bbbest.com 0755-26722240)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