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安德告别,南方战略继续


范安德结束在大众中国的冒险生涯,挥手告别。虽然很难定论大众中国投资公司真正发挥的作用有多少,但至少,南北大众+进口的业绩,在范安德履职的这几年,是非常漂亮的。

 

大众在中国的实体布局中,大众中国其实一直是个非常尴尬的角色。因为其虽然顶着大众集团在中国投资公司的名号,但实际上,对于南北大众的指挥能力,却一直流于形式。其原因,一是因为其成立时间晚于两家合资公司,先有儿子再有爹,儿子当然不服爹,其二,大众面对的两家合作伙伴,上汽和一汽,实力雄厚,根深叶茂,驾驭起来太过困难。

 

因此,在大多数时候,范安德能做的工作,其实更多的是协调、指导这类务虚的工作。但不得不说的是,范安德很好的掌握了自己的角色,既没有过多的干预合资企业的运营,也没有让自己的影响力消失。你看到两家合资企业新产品上市仪式上,范安德总是恰到好处的出现,形象光鲜亮丽,体现自己在这件工作中的业绩和分量。

 

如果历数范安德在任期间的功劳,最难之处,其实是促成了南北大众的合作。

从奥运联手、“动力总成”战略贯彻到中国“南方战略”的实施,虽然未必尽是大众中国的功劳,但即便只有落实的功能,范安德能真的促成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合作,却也着实不易。要知道此前,南北大众虽同归大众合资体系,但却一直是大众产品资源和中国市场的争夺者。

 

如今范安德回到斯柯达,而其直接经手的“南方战略”仍将继续。但险阻也许仍比想象的多。

随着南北大众在广东建厂的细节日趋明朗,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广汽并不惧怕竞争。

此言并不完全是为了壮胆。 因为至少在目前,“南方战略”,还停留在形大于实的层面。

为什么?

 

所谓“南方战略”,其核心的一条举措,是南北大众在广东开设工厂。靠近市场开设工厂,并不意味一定能赢得市场。当然,此举确实更有利于大众产品在南方的物流周转。大众一直受困于糟糕的物流体系,经销商对此素有抱怨。而与之相比,日系企业一直以高效率的物流运转著称,能整车发运速度基本上能在5~10天之内覆盖全中国。所以,在广东开厂,只能说依靠硬件投资来弥补软件能力的不足,但并不能在南方对日系车企形成竞争优势。

 

其次,“南方战略”的另一条核心内容,就是大众及南北大众将在未来数年发布多款产品。听起来激动人心,其实这些产品,仍是大众在中国的一盘棋。而且,大众已经发布的新产品,诸如GTI、途观、CC等等,都不是攻城略地的量产产品。大众要想提升在南方的市场份额,其终究决定因素,还在于传统的A级车、B级车以及C级奥迪的表现。而在这些传统领域的拼杀,大众有多少信心可以战胜本田、日产和丰田?

 

真正决定“南方战略”成败的,仍在于网络、品牌和人才三大软件层面。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南北大众去做更为细致深入的基础工作,去构建更为实际的操作战略,而且,还要和原先的宿主去厘清彼此利益的纠缠,譬如零部件配套体系一旦转移,和原有的宿主城市达成的协议,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这是对南北大众理念的考验。大众合资企业的工厂已经横跨中国地域,这对于两家大众合资企业来说,能否用更开放的思维来迎接未来的竞争,才决定了“南方战略”,能不能真的采到“南方果实”。

(新浪博客我爱墨水 blog.sina.com.cn/iloveink)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