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公司要员工签不停工承诺书 在推销“霸王协议”?


记者31日晚间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了解到,该企业已有部分工序恢复生产状态。有员工告知记者,其所在车间班长已经通知明天(61日)上班,员工未表示反对。但也有部分员工向记者表示,由于企业未能满足其要求,他们将坚持不复工。(新华网广州531日电 )

517广州本田公司发生“停工门”事件以来,本田员工与厂方对峙谈判已经有些时日了。今天的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对本田厂方私下要与员工签定“不停工”承诺的协议提出批评。新华网的评论说,广东佛山本田汽车零配件公司要求中国工人签署“不停工”承诺书,无益于根本解决劳资纠纷。

本田公司要求中国员工签署一份承诺书,答应“绝不领导、组织、参与怠工、停工、罢工”。新华网评论说,这份承诺书,并没有正面解决员工有关提高工资待遇的诉求,反而引起有关进一步恶化劳资关系、激化劳资矛盾的担忧。

本田公司单方面拟定的这份承诺书,并未获取预期效果,不少中国员工明确表示拒绝签署,并称还会继续抗争。南海本田汽车零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是日资企业本田在中国的首家独资企业,主要生产变速箱及零配件、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配件等,直接为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等本田系统内公司供货。

本田要求“不罢工”的承诺书被曝光后,受到网民的负面评论。网易网友小飞表示,“本田应该多想办法去满足工人的正常要求,而不是采取一些过激行为。”搜狐网友汉方认为,“‘不罢工’承诺书满世界都难找,本田现在把它推出来,只会让不满工资待遇过低的中国员工更加愤怒。”

回顾过去几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打破“国营企业”的铁饭碗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自由的用工制度举措的实施,让中国的每年的GDP保持了两数左右的增长。抛开有利的一方,笔者注意到,国家政策的转变与企业用工制度的磨合,原本是一对矛盾体。就像改革本身一样,都是一个试验过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仍旧会产生许多过于陈旧的产物。特别是中国引进外来投资商进行投资设厂之后,外企曾经是中国新兴工人身份的象征。那时,许多国内企业刚刚转型或者正在转型,现在随着中国经济膨胀与内地企业的快速发展,外企在中国的优势随之降低。

外企业二十年前低廉的用工,也应该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就像酒店服务员的招工一样,过去一家餐厅花几百块钱就可招来大梯队的服务员,现在就连个体餐馆都说,没有一千块钱以上的工资现在已经很难招到人了。

因此,发生在广州本田停工门事件,就不显得奇怪了。据早前的媒体报道,本田员工省吃俭用月余400多元人民币。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员工,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仅靠400多元的结余怎么能成?这种说法,也许会让许多人生疑,或者根本不相信。但南海本田的员工就这样举了自己的工资收入:例如I级工资=基本工资(675元)+职能工资(340元)+全勤补贴(100元)+生活补贴(65元)+住房补贴(250元)+交通补贴(80元)=1510元,扣除养老保险(132元)、医疗保险(41元)、住房公积金(126元),到手的工资为1211元。若每月除去房租250元、吃饭300元、电话费100元、日用品100元、工会费5元,每月仅剩456元。

这还不够,一位本田零部件公司员工在网上这么描述工资增长速度:我在本田干了2年半了,第一年工资涨了28元(理由是公司刚起步很多项目还没投产);第二年涨了29元(理由是公司部分项目尚未完全投产);到了第三年全部投产后也仅加了40多元。本次要求本田公司涨工资的发起人之一郎鹏(化名)介绍,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薪酬体系分为五大别,一级是最低级别,五级是最高级别;每个大级别下面有15个小级别,共75个小级别,每年评审一次,合格后就晋升一级。

这样算下来,我要晋升一个大级别需要15年,还要保证每年都能考核成功。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跳级。郎鹏说,以他自己为例,每月收入1500元,属于二级78杠,上次考核合格了,就加了30元。除了薪酬机制外,郎鹏表示,本田零部件公司薪水要比同行低一大截,技术安保科每月都有一两个人辞职,去了广本和东风日产,这边每月一千多,过去都能拿到五六千元。

事实上,员工要求提高工资的原因还有公司产能和盈利的大幅提升。据郎鹏介绍,2008年本田零部件公司生产开始进入正轨,产能增加了,公司盈利了,员工工资却不见涨。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接受采访时,不愿意多介绍薪酬体系情况。

如果仅是本田公司一家说辞,或者并不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同工同酬”一直是一些企业要求最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来自各自己行业的工种歧视。但是在本田公司就不是这样了,似乎“种族”歧视也突出地表现出来,国籍的划分工资不同的另类歧视裸露无异,据说,中日员工工资相差50

早前有报道说,和中国工人的拮据相比,本田零部件公司有一批特殊的工人———日方支援者,他们享受着高工资高福利。据了解,日方支援者主要是已经退休来发挥余热的老工人和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储备干部。

一位老员工周密(化名)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公司一名20多岁的日本支援者曾自称每月工资有5万元人民币,还不包括补贴和福利。以部长为例,每月收入可达10万元人民币以上,日本那边经常会派支援者过来,支援者吃住行全包,每天还有300多美元的补助,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个月工资。发起人郎鹏则向记者透露,一位可靠的朋友说,日方在中国有30个左右的支援者,他们每年的费用在2亿元人民币。

假如真如报道所言,笔者突然觉得有些悲哀。民族的发展与工业的崛起,当然离不开外资企业,中国也绝不小家子气,也绝不“把这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装进另一个口袋”,周而复始的搞封闭式的小家子气发展。中国能够改革开放,能够积极的加入各类的自由贸易区和WTO等国际贸易组织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是也绝不能允许国外企业在中国区域内搞“种族歧视”和不平等。

来到同一间工厂做工就应该一视同仁,即便做不到一视同仁,只要不太出格,善良的中国劳工也不会太过于计较,但中日员工50倍工资的差别,不仅太出格,而且做的很过分,这种事情让谁也不能理解和容忍。这是人之常情的事情,只是笔者不明白,当地工会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还是懒的去管,或者担心破坏中日关系,造成国际影响,还是其它原因,笔者不得而知。只是觉得这件事情,不应该,这对中国员工特别的不公平,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参与进来,应该为中国员工主持一下公道。

现在本田公司想通过一纸协议,把皮环踢给为他们卖力出汗的员工,用中国话说,叫太不仁义,太不讲究了。对此,新华网评论说,在劳资关系僵持而急需协商解决的时候,本田公司却推出这样一份承诺书。在中国员工看来,这是在把罢工的责任完全推给他们,本田公司解决问题和争议的诚心令人怀疑。在外界看来,本田要求员工签署这份承诺书,损害了企业形象树立和社会责任。(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