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为什么离家出走?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除了文章主人公的名字为化名之外,其他的内容我是原汁原味把它记录下来。以便大家从中感受到家排的神奇与震撼。

  本文的主人公叫新新,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因为逃学离家出走,老师建议家人带接受心理辅导。通过沟通和房树人心理测试,发现新新的思维发散,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缺乏感情支持,对周围人不信任,自我评价太低。

  我们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给他做了一次家族系统排列。

  排列显示:主人公是个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妈妈没主见,对于发生的事情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孩子发出无奈的哭泣;爸爸对任何事情都袖手旁观,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无动于衷;外婆是这个家庭的主导者,她在左右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的;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就是另一位陌生男人,他一直在排斥这个孩子,而且总是趁机钻进这个家庭把妈妈拉走。

  后来通过与孩子和家人沟通,他们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新新的爸爸高中文化程度,是个内向本分不善于表达老实人,妈妈小学文化程度,刻薄自私,看不起新新的爸爸,所以他们经常吵架,新新从小由爷爷带大,后来在新新4岁的时候他们离了婚,新新的抚养权归妈妈,他就跟着妈妈生活,爸爸每月定期支付抚养费,爸爸家的人被允许每周看望一次孩子。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不太乐意让爸爸家的人去看望孩子,而且会把爷爷奶奶拒之门外,理由是怕爸爸把孩子夺走。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接送孩子上学,就经常由外公外婆接送上学,后来外公去世,就由外婆负责接送。随着外婆年龄的不断增长,加上外公的离去,外婆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孤僻,爱唠叨,情绪很不稳定,忽冷忽热,她同时又非常袒护这个外孙,就把外孙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外孙在学校与小朋友发生争执,她会带着孙子找老师或那些孩子的家长,并总是指责其他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以为总是其他的孩子欺负她外孙,渐渐的孩子在学校的朋友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差,最后成了班级倒数第二名,同时那些个子大的,调皮的孩子越来越喜欢逗他开心,合伙欺负他,而他应对的方式就是去欺负女同学或欺负比他更弱的同学。

     他妈妈平时工作比较忙,只有放假时偶尔接送,最近结识一个男朋友,而这个男朋友极力反对她带孩子,所以她感觉左右为难:一边是自己费尽心血带大的孩子,一边是自己非常满意的爱人,无论哪一方都舍不得割舍,不得已她只好把孩子交给年迈的老母亲,她把主要心思放在培养与爱人的感情上,晚上也常常不回家,孩子每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又没心思照看自己,到家面对的只有年迈的外婆和她的唠叨,作业没人管,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逃学或不做作业成了家常便饭,终于本月15号那天,中午在家吃完饭后,背着书包出门了。但是他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市区溜达了一下午,然后他沿途在公路奔跑。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会,然后接着再跑,由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他没有目标,只有狂奔,跑累了就慢走,或者坐在路边休息一会,然后继续他漫无目的的奔跑。晚上10点左右他觉得饿了,就掏出身上仅有的两块钱买了两串肉串,添添肚子,然后开始漫无目的的溜达,大约晚上一点左右他走到一个公交车的终点站,天太晚了,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正好发现有一个公交车的车门没关,他就上去躺在车上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在车上被公交车拉到了火车站,下车一看时间是早上七点多,下车后他又在火车站附近溜达,一直到下午三点多,这时他想坐车回家,可身无分文,他又晕又饿,最后侥幸在地上捡到了一毛钱,给姥姥家打了个电话,终于在下午四点左右被家人接回了家。

      解决办法:1.让妈妈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建立爱的联结。2.不要把大人之间纠结强加在孩子身上。3.家里所有人放下仇恨,用爱去接纳每一个人和所发生的一切。

     咨询结果:一星期后,妈妈打电话过来,特意表示感谢,她说:孩子忽然变得懂事了,心情开朗多了,在学校再没有同学欺负他,取笑他,他上课也能静下心来听课了,晚上睡觉踏实,不再被噩梦惊醒了,所以打电话过来特地表示感谢!

  咨询总结:该案例是在家人的大力配合下完成的,孩子的问题完全是由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造成的,正所谓“问题在孩子,责任在家长”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认为孩子有问题这是孩子的事,和家长没有关系,更难的是,家长的思维模式很难改变,而咨询师要做的,不仅是改变孩子的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让家长认识到: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必须先改变自己,如果家长不愿意改变,孩子的问题就无法纠正,即使改变也是暂时的改变,或者是部分改变,不可能起到根本改变的目的。所以我的观点是:改变孩子的问题,百分之八十是在改变家长!特别是对于12岁以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