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圣战


在网上看到“69圣战”,有些不明所以。在我印象中,69和某种姿势有关,圣战则是中东那边的玩意儿,怎么这两个能扯一起呢?后来去查了查,终于搞明白了把这个姿势和原教旨主义战争连在一起的东东,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了。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韩国演唱组“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于是有人号召大家对他们进行抵制和声讨,放在网上,就是类似“爆吧”、“黑站”之类的网络攻击行为。这事儿似乎闹得挺大,有不少人参与了进去。我在人人的该演唱组的公共主页上,看到队形整齐的造楼运动,倒也延绵极长。

凤凰名记者闾丘露薇在自己微博上这么说:

如果69圣战是商业炒作的一个手段,拿爱国主义当幌子,只能证明这个社会没有底线,跟风者没有脑子。如果是自发行爲,那末需要讨论,怎样才是“爱国”,怎样才能拿“爱国的名义”。

这条微博引来大批圣战者们的围观(攻),因为大家对我这位师姐的这个姿态颇为不满,认为“矫情”,故作清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对这段话的兴趣倒是并不在69圣战上,也不是圣战者们的身上,而是闾丘所代表的某种思想上。

闾丘的话分两段。先看第一段,她认为如果是一场商业炒作,就说明社会没有底线。说这个事儿是商业炒作,也不是没影子,因为这个事的起源在于魔兽吧。贾君鹏的事大家都记忆犹新,故而有人就认为这个圣战其实是魔兽的一个商业行为。

其实这年头打着爱国旗号搞商业的事多了去,只不过做得有高低之分罢了。封杀王老吉是比较通俗的做法,而诸如拯救蒙牛拯救娃哈哈则由于带着一丝悲凉而似乎高雅起来。但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商业是没有道德可言的,虽然乔布斯这个人有时候张狂得让人讨厌,但他那句“不作恶是扯淡”切中要害。故而用道德去批判商业,无异缘木求鱼。

主要是第二段,闾丘希望我们来思考思考什么是“爱国”。

69圣战很像一场愤青运动。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大致有两种愤青。第一种愤青属于不太喜欢动理性思考,走感性路线,情绪来了,有人一号召,立马跟进——咳,好像有点“起哄”的味道;第二种愤青不走感性路线,喜走理性路线。用他们的大脑思考来挖掘ta所认为的社会不尽如人意处,一样看上去“愤怒”的不得了。

而很诡异的是,前一种愤青和后一种愤青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立的。这个世界的喧嚣和吵闹,有一大半是他们弄出来的。

然而,后一种愤青有一点是忽略的,就是他们在用他们自身的要求去要求其它人。举个例子说,刚毕业的学生决定去加盟一个创业组织而放弃了老爸老妈给ta搞定的一个公务员机会。在父母眼里,这个孩子忒不懂事,这年头工作稳定是第一位的嘛。但小孩子不这么想,ta觉得自己年纪轻轻,闯荡一番有何不可。我以为,父母认为工作稳定第一不是没道理,但荒唐就荒唐在他们在用自己的人生去规划孩子的人生。

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有血气方刚路见不平就想来个一声吼的时候。这是极其正常的事。网路上做前一种愤青的通常都是年轻人,做后一种愤青的其实都是愤中。后者在做苦口婆心状谆谆教导状的时候,恰恰就以为,他们是从少年凭空跳跃到中年的。

一个演唱组据说辱了华,一大票人跳起来开骂,在我眼里,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我这位师姐这次帽子有点举得太高了。说句实在话,当年上海抗日游行声势何其浩大,我家旁边那座东樱花苑,至今还好好的。

我从来不以为大众是没脑子的,也许在五十年前可能成立。今天都什么时代了?在媒体极端发达,各种言论层出不穷的当下,大众绝对不是乌合之众。不错,我们的确看到有些似乎让人要担心的言论:灭了他们的族!——且慢,起哄围观这类事,我们难道从来没做过?——这种言论,说的人义正词严,听的人义愤填膺,不过三个月后,保证他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闹闹就闹闹呗,我一不支持,二不鼓励,三不参与,但却相当理解。如果说这是一出闹剧的话,我们有谁该担保自己过去从未参与过闹剧,今天又从未参与过其它形式的闹剧?

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出闹剧。闹剧产生的根源便在于:一群人用他们的理解去要求另外一群人做同样的理解。

及:有人或许以为圣战者们对该演唱组的一些不当言辞侮辱了这个演唱组。那就民事诉讼好了。不过,民事诉讼的前提是不告不理。所以,这份心,还是让那几个韩国人去操吧。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follow我的twitter 分享我的分享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