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茂林“三吴纪念馆”
安徽省泾县水西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泾县城西郊,总面积2147公倾,林木覆盖率79.6%。公园内峰峦叠嶂,溪流清脆,碧树郁葱,修篁秀丽,古刹恢弘,“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中国宣纸博物馆”等著名景观都建于此。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使人流连忘返。
这里有“三吴纪念馆”。所谓“三吴”,指著名书法家吴玉如、、著名美术家吴作人、著名文学家吴组缃。三位吴先生皆为近代中国文艺皆杰出代表、人所敬仰的一代宗师。
三公祖籍,都是泾县茂林。茂林位于泾县西南,距县城37公里,是一座秀丽的古镇,吴姓聚居大村落。茂林始建于北宋,明清鼎盛,曾涌现6名钦点翰林,12名进士,108位举人。到近现代又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三吴”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茂林亦属革命老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也发生在这里。
“三吴纪念馆”集中展示了吴玉如、吴作人、吴组缃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展馆陈列以三位先生年齿为序出。
吴玉如生于1898年,卒于1982年,享年84岁。年轻时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总理为同班同学,情谊至深。吴先生的书法为世所珍,曾在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工商学院任教,桃李满天下。后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三十年代,老先生与著名画家张大千交往深厚,后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再见面。老先生在去世前四个月思念张大千先生,并由此感慨写下了“炎黄子孙盼统一,遥寄张大千”的条幅。后来人们得知这一天正值大千先生八十四岁寿辰,这不能不说是让人们值得永久回味的一个历史巧合,众多的书法界大师都在这张条幅上题写了盼祖国统一,仰慕吴老的诗文。这件作品在1998年举办的“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上作为惟一一件有众多名人题跋的作品而成为大展热点,引起轰动。
美术巨匠吴作人生于1908年,卒于1997年,享年89岁。年青时,作人先生就赴欧留学,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南京大学艺术系讲师、北平艺专教务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在国际、国内都荣获过巨大的殊荣,是当代美术史上继徐悲鸿、齐白石之后的又一颗耀眼之星。
吴作人青年时因参加田汉领导的“南国社”的进步活动而被逐出中央大学。这时徐悲鸿老师鼓励他赴欧留学,在老师帮助下,克服种种困难,他先后来到巴黎美术学院、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22 岁时考入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受益于巴思天教授。
1935年,吴作人先生27岁时,徐悲鸿老师邀请他回国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人先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他组织“战地写生团”到前线写生,并举办了劳军画展。在南京大屠杀发生时,他以悲愤之情在南京玄武湖畔创作了《玄武湖上的风云》,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纪念馆陈放着我国当代美术史上三巨匠——徐悲鸿、齐白石、吴作人的合影。吴作人在任北平艺专教务长时,曾请齐白石出山任教,被誉为美术界之美谈。还陈列着1958年,作人先生50岁时,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任命吴作人先生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任命书。
1985年,吴作人先生参加“首届油画艺术研讨会”来到泾县,当时吴老已77岁高龄,他和夫人探访了向往已久的祖籍地——茂林。在茂林,他不顾劳累,登魁山,看宗祠并作七律:“一别故园百几年,茂林修竹竟擎天。魁峰两劫屹空翠,子弟弦歌四化篇。”
吴组缃生于1908年,卒于1994年,享年86岁,年轻时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国文老师,从此,他与这位将军开始了前后长达13年的合作。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冯玉祥先生出任第三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组缃先生随同参战,并兼任秘书长工作。
解放后,组缃先生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作协顾问、全国散文学会会长、《红楼梦》研究会会长,是著名的红学家。组缃先生著作很多,对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尤见成就。
1986年,吴组缃先生又回到茂林,在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上,老先生激动万分,并在茂林小学留下了他部分手迹。
(资料来源:泾县旅游局网站,图片为泾县茂林乡村风光)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