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危机的最终解药


 消费文化研究  作者: 赵玉峰

 

次贷危机导致金融海啸,金融海啸促生经济危机,一波接着一波,中国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经济危机之中。政府给出了多种解药,4万亿政府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启动农村消费等;经济学家也开出了各种药方,全民分股票和全民分外汇等。政府的药方虽然不是神丹妙药,但总算还是有药效的,而经济学家这两副药方的效用实在不敢恭维。依我看,中国经济危机最终的解药是:启动富人消费。

 

    先说政府的三大对策:

    4万亿基础建设投资,主要是铁路、公路、机场,这些基础设施现在不够用,所以投钱建设是正确的。问题是:建设完成的同时就是经济停滞的开始。您想一想:现在的火车虽然很拥挤,但是总算能够回家,这么繁忙的业务,铁路都不盈利,多建几条铁路之后呢?过年不拥挤了,平时怎么办?拿什么还贷款?而且,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证明,基础建设并没有带动民间企业的投资,乘数效应不够显著!所以,这个4万亿投资虽然没有什么错,但是效果大打折扣!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我仔细拜读过,越读越郁闷:基本上都是产能严重地过剩,国家拿巨额资金去收储、让国营企业苟延残喘,让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行业状况一个比一个糟糕!比较能够振奋人心的是3G、平板电视、国产软件、民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但是相对于负面的内容,还是太少了。这个规划肯定有作用,至少减轻了经济快速衰退的力量,但是难以让经济走出低谷。

    大家公认的解药就是启动消费,国家给出的处方是启动农村消费。似乎挺仗义的,给农民一些优惠!那是根本就不懂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统计数据!在中国的GDP中,按生产法计算,第一产业只占11%;按支出法计算,农村居民消费只占9.5%。就算农民的消费大幅提高,又能给经济注入多少活力呢?!从数据上看,真的是“抓小放大”了!另外,按照农民的消费习惯,平时节俭是为了儿女结婚时的大额消费,并不会由于家电下乡就多买一台彩电,儿女结婚基本上就倾囊而出了,并不是前几年有钱不消费!当然,总算有失业回乡的农民工,为了重新创业,买了一些农机具和微型车,给了管理层一些好看的数字。但是,归根到底,从穷人身上启动经济增长,根本就不现实。

再看经济学家的两剂药方:

    “瓜分外汇”藏富于民,是龚方雄和张维迎等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对此,刘纪鹏教授已经正式论证过其观点的幼稚,2万亿美元外汇都是企业与个人或者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外汇存款,是央行的负债,随时准备企业或商业银行来这里兑换回去,不是我们自己家里的存款那样的东西。而且,外汇只能在国外花,如果给老百姓发人民币,直接开动印钞机印刷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动用外汇!

    瓜分国有企业的股票,是谢国忠开出的药方。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也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无法启动经济增长,只能恶化当前的社会经济结构。试想一下:国有股(俗称大非)刚刚开始可以流通,一旦分给了个人,穷人缺钱肯定马上兑现(为何?没房的想买房,欠贷的想还贷,没车的想买车,企业紧张的要现金流),由于卖出量太大,股价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结果必然大幅压低股价,富人和机构、还有外资再次超低价买入。结果呢?穷人兑现的钱花不了几天就完了,而富人再次得到暴富的机会,贫富差距再次巨幅拉大,谢国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只能是深化了经济的不平衡,制造了更加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无异于饮鸠止渴!

最后,大家来批判一下我的药方:启动富人消费。

    原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穷人腰包里没有钱,钱都在富人的腰包里,但是他们就是不花。如果富人能够把钱花出来,经济自然就十分强劲地增长了。

    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次经济增长,都是从富人先花钱开始的。我们回想一下,摩托车是富人先买的,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是从富人开始的,电话机和手机也是从富人开始的,汽车是从富人开始购买的,北京方庄和望京的首批商品房也是富人先购买的……。富人购买的时候,东西都贵的要命,我们穷人只能看一看,直到逐渐便宜了、成本降低了,才轮到我们穷人来购买来消费。中国经济市场化之后的大发展,就是在一拨一拨的富人消费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一个是首先从穷人开始、富人接棒的,也许只有借款消费吧。在没有市场化之前呢?是按照官员的职级来排队消费的,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如此。总之,消费的启动都是从富人和贵人开始拉动的,千百年来没有丝毫改变过。

    富人不花钱的症结在哪里呢?是因为当前的消费已经满足了,而他们想消费的东西国家不放开,只要国家一放开,经济很快就启动,就像1998年的房改,还有加入WTO,一个是启动国内富人的消费,一个是启动欧美日等富国对中国的消费,思想一解放,经济就增长!

    那么,还有哪些富人可以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呢?

    首先是别墅等高档房地产。国家不允许建别墅,似乎是平衡社会的矛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富人的钱总需要出路吧?前几年富人买了很多的中高档住宅和商铺,搞得价格严重虚高,穷人都没法活了!经济危机爆发后,富人也看到囤积住房的风险,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僵持着这个巨大的泡沫!如果允许富人去购买别墅,他们的财富就大大释放,房地产建设的需求就重新启动,建材、钢铁水泥等又获得支撑。

    还有更大的好处在于:他们释放出很多的普通住宅来,使得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例如下跌50%,这个时候,穷人的购买力就差不多可以与房价对接了,穷人的购买量大幅提高,交易额也会大幅提高;还有一部分中等富人,看到普通住宅价格跌了这么多,认为是投资买房的好机会,也加入了购房大军。这样的话,普通住宅的市场就被激活了。价格虽然下降,但是交易量大幅提高,GDP还是会大大增加的。

    有人担心富人占据大多的土地和炫耀富裕的生活,这个顾虑也是多余!一个富人占有的别墅,大体也就是一两户农民占有的住宅面积吧,进城的农民工数量要远远大于富人住别墅的数量吧!穷人都上楼了,富人住个小院子,也没有什么伤风败俗的!再说了,富人营造的传世豪宅也是社会的财富,不定哪一代就转手到我们的子孙手上了!像现在这么多的垃圾楼房,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水平吗?

    大量的山区、臭水沟、乱坟岗子,都是建别墅的好场所,修缮一下就是风景名胜,只有富人有钱整治这些地方。也算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了。

    其次是私人飞机。国家需要解放思想,开放通用飞机领域给个人,我看过一个资料,中国通用航空工业跟美国比还差100倍,跟我们的市场容量天花板比较,还应该有300--500倍的发展空间。按照全国政协委员、原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孙聪的意见,中国应逐步开放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以满足社会进行抢险救灾、工业勘探、公务和商务飞行等通用航空活动的要求。根据民航最新统计数据,到2008年底中国可用于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通用飞机的保有量仅为898架,通用飞机制造业营业额仅为2亿美元左右,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相比之下,美国注册通用飞机约22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的营业额达到200亿美元左右。美国国内有飞行驾照的人现已达到70万-80万,而我国有飞行驾照的只有1万人左右。这个领域一旦开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是飞机的消费,还可以培养大批的飞行员就业,对战备都是极大的提高。

    再次是游艇。这个行业也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是中国人不太习惯海洋生活,所以不会像飞机和汽车那样普及。

    然后还可以大规模放开私人医院、私营教育领域,甚至可以放开富人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他们缴费生孩子,孩子多了就促进了他们的消费,孩子大了就要瓜分他们的产业,瓜分过头了也就是穷人了!不用担心孩子增多会提高富人的创富能力,只能是增加内耗,给我们穷人以翻身的机会!当然这个是国策,需要充分论证而后行。

    总之,启动消费才是拉动经济的根本办法,依靠农民的消费力量太微弱了,只有解放思想,让富人消费,提供富人可以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真正启动内需、拉动经济。

    注:本文所说的“富人”,并不是指黄光裕、杨慧妍那样的巨富,而是社会中相对富裕一些的人,例如某人有两套没有贷款的商品房、没有欠债,可以算富人,某人只有一套需要十多年付清的贷款房,可以算穷人,只是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