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图挽救资本主义的凯恩斯


    谈了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趁热打铁,再谈谈现代经济学上和史密斯齐名、在目前甚至更为“主流”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他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被西方学者评价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但近来好些经济学家认为目前金融危机的根源也出于此。

 

 力图挽救资本主义的凯恩斯

 

 文/陈思进

 

凯恩斯的“通用理论”
 

1883年,凯恩斯出生于剑桥哈维路6号,1946年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是剑桥大学的经济学讲师,一个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家;他的弟弟杰弗里凯恩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和藏书家;他的妹妹玛格丽特嫁给了诺贝尔获奖者,生理学家阿奇博尔希尔。

 

1942年,凯恩斯被英国上议院提名为“凯恩斯爵士”,他的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主张政府干预的政策——利用财政和货币措施以减轻经济衰退和萧条,以保持繁荣,对现代经济和政治理论,以及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政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凯恩斯有着超人的天赋和理解力,良好的家庭背景使他有条件享受伊顿公学的精英教育。在伊顿,凯恩斯展示了兴趣广泛的才华,特别在数学、古典艺术和历史领域。1902年,凯恩斯进入了剑桥大学King's College研究数学,1905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多方面的才能,使凯恩斯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者,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私人财富,以及大量的美术收藏,是20世纪最大的私人收藏家之一。他所收藏的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保罗塞尚,埃德加德加,乔治布拉克,毕加索和乔治皮埃尔瑟等等。

 

不幸的是,他的财富跟着1929年的股市一起崩盘,几乎消失殆尽。但不久他又很快重聚财富。他除了收集艺术品之外,也收集书籍文件,例如,他收集和保护了许多艾萨克牛顿的文件;他对文学和戏剧也特别感兴趣,他还长期捐巨资给剑桥艺术剧院,使该剧院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伦敦以外英国最主要的剧院。

 

其实,赚钱收藏只是凯恩斯怡情的副业。1936年凯恩斯的巨著“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用理论》,以下简称《通用理论》)出版了,全书共分六部分,外加前言与后记。在书中,凯恩斯畅谈了他的经济思想,为今天的“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论点是,宏观经济的关系不同于微观经济,因此价格和工资完全灵活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价格和工资具有Stickiness(粘性),而由于这种粘性的特点,便建立了相互作用的“总需求”以及“总供给”,这种作用便会引向所谓稳定的“平衡的失业状态”。凯恩斯的这种理论,和古典经济学家的核心宗旨——就业市场最终会处于完全就业的状态——背道而驰。

 

上世纪的大萧条,为凯恩斯的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用总需求的概念,解释了经济活动变化的总体水平:在一个社会中,总收入应该被定义为消费和投资的总和。一个国家的失业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只能通过增加就业和总收入来解决,而增加总收入的首要条件就是支出——要么通过消费,要么通过投资,或者同步进行。

 

《通用理论》进一步阐明:一个社会的总储蓄额,是由总收入所决定的。因此即使降低利率增加投资支出,总储蓄额也可能会增加。而面对高失业率,政府可以通过刺激需求,例如扩大公共工程的开支来解决失业问题。

 

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受到了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不过对影响的程度有不同的看法。而1938年由胡佛总统作了背书的赤字开支,被称为“启动泵”,显然出自于凯恩斯理论。美国一些资深的经济学家,最终肯定了凯恩斯对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巨大贡献。

 

对凯恩斯主义的争辩期
 

上个世纪中期,凯恩斯主义在欧洲和美国经济决策者心目中的地位,可以从1965年年底,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上明显得看出来,这篇文章的标题为:“现在我们都是凯恩斯学派了”。

 

文章写道:“华盛顿的经济管理人坚持凯恩斯理论的核心:资本主义经济到达一定阶段后,便不会再自动地提高效率了,只有通过政府的加强干预力度才能提高这一水平。”文章还指出:凯恩斯、史密斯和马克思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经济学家,而凯恩斯的《通用理论》比史密斯的《原富》(也称《国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更具影响力。

 

1970年之前,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长期失业水平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假设从长远来看,有一个“自然的失业率”,政府可以接受比较高的,但长期通货膨胀率必须稳定,才能实现低失业率。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紧跟其后的经济衰退,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潮流开始涌出。特别是货币主义学派(以控制货币作为管理国家经济的主要方法),批评的声浪最高。货币学家弗里德曼认为,从长远来看,失业率不可能低于“自然失业率”,政府只能不断地将通货膨胀推向更高,才能把失业率降至、甚至低于所谓的“自然失业率”。

 

虽然到了1979年,凯恩斯作为主要影响英美经济的政策被“货币原则”取代,但大西洋两岸的许多官员和经济学家始终对凯恩斯主义情有独钟。

 

20世纪,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凯恩斯理论在学术界或多或少地被诋毁。然而,有意思的是,1984年,凯恩斯主义中的部分原则东山再起,美联储率先抛弃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重出江湖的主要原因是,它似乎比其主要竞争对手——新古典经济学,能够更好地解释70、80年代的经济活动。特别是8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工业经济忍受了深度和长期的衰退。

 

新古典派,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教授的观点是债务中立,巴罗认为,通货膨胀、失业、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实际储蓄,应该不受政府财政支出、税收高低、以及赤字高低的影响,他认为人们是具有理性的,会自觉的降低消费和增加储蓄。每储蓄一美元,便会增加未来一美元的增值税。而私人储蓄的增加,便可以抵消政府增加的赤字。

 

但凯恩斯主义则分析认为,私人储蓄率决不会自然地上升。

 

1981年和1984年间,美国庞大的减税计划,为这些不同的看法提供了实验证明。事实上,私人储蓄率并没有上升,可实际利率倒是飙升了。随着财政刺激抵消了货币紧缩政策,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几乎不受影响,与过去几年增长的速度大致相同。同样的,这一切似乎更符合凯恩斯主义的理论。

 

加上80年代欧洲的不景气——那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不景气——凯恩斯主义的解释更加到位,各国政府,在英国和德国的央行领导下,决定以高度限制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打击通胀。正是这次反通胀的圣战加强了欧洲货币体系,为后来欧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新古典学派对此没有类似的解释。新古典和保守的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欧洲各国政府对劳动力市场干预过多,如与高失业救济金,限制解雇工人等措施。但这些干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事实上,那时的失业率非常之低。

 

但是,像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财政部以及最重要的舆论媒体(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等刊物),还是倾向自由市场的理论。

 

凯恩斯主义重占上风
 

2008年初开始,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导致公众怀疑自由市场的共识。2008年3月,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宣布,梦想的全球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已经死亡,并引述德意志银行行政长官约瑟夫阿克曼的话:“我不再相信市场的自我愈合力。”

 

不久,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提倡使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手段,来解决金融危机,他特别引用了凯恩斯理论。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重大的救市决定,其中包括了国有化房利美和房贷美两间公司,直接监督最大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凯恩斯到底是英国子民,英国深谙凯恩斯理论的真谛。同年10月,英国财政大臣达林提到了凯恩斯,根据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他宣布计划提供大量的财政刺激方案,以阻止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随即政府干预的措施一一实行了。随即,政府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投资至少二百五十亿英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步骤,来防止英国银行系统崩溃。紧接着,英国政府增加了对银行的持股权,股份增加到了68%。

 

不过,看来这剂猛药下得还不够狠,2009年2月,苏格兰皇家银行宣布将有280亿英镑损失,是英国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当月,当G7财长在罗马召开会议时,英国财政大臣达林毫不含糊地告诉记者:“政府将实行全面控制,使银行恢复盈利能力,和再次获得流动信贷。”政府接管了苏格兰皇家银行,震动了整个西方。这一招很快起到了防火墙的作用。

 

然后,类似的政策也纷纷在欧洲其它国家采用,包括美国和中国。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及国际经济机构,讨论了凯恩斯主张的国际协调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亦即1944年凯恩斯帮助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许多人认为应该改革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建议很明显的体现于最近在华盛顿举行的G20和APEC会议上;还有2008年11月和12月,许多国家聚集在秘鲁首都利马,商讨如何协调削减利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的经济学家主张用国际协调的途径——财政刺激,应对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

 

美国更明显地运用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的核心理论,在2008年10月,由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提议,设立七千亿美元的困境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用联邦资金注入民营企业。布什总统还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为了确保经济不崩溃,我决定抛弃自由市场原则,以拯救自由市场制度。”

 

2008年12月底,金融时报报道:“突然复活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是对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政策的一个惊人逆转”,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中,“只有德国仍然公开怀疑政府财政刺激的效果”。凯恩斯主义彻底复活了!他的思想更反映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组阁上。奥巴马确立了劳伦斯萨默斯、迪姆盖特纳、克里斯蒂娜罗默——这三位都是凯恩斯主义的拥趸——在政府主要的经济管理地位便可证明。

 

2009年1月8号,奥巴马在美国总统竞选的一次讲话中说,他将推出一项1万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将扩大内需消费来抵御经济衰退,这完全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的思想。

 

2009年2月16日,新闻周刊模仿当年时代周刊“现在我们都是凯恩斯学派了”的标题,刊登的封面文章标题为“现在我们都是社会主义者了”。比较一下,美国国会的共和党人中只有少数人对奥巴马总统救市的决策不满,看来,凯恩斯主义又开始深得人心了。

 

至于凯恩斯主义是否能成为金融危机的良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就要等待事实来证明了,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