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师之奏鸣曲》一片,原名《 Okuribito》,是送行者的意思,简洁又切题,英文片名的《离开 Departure》,亦佳。
已经有多位朋友赞美,不必我多说。我想讲的是,此片只不过是一部小品,拍得当然不错,但始终不成大器。
虽然得到了○九年金像奖最佳外语片,但看对手的那几部,水准平平,不像往年那么竞争得热烈。而且,谈死亡的电影好像很
cool,是很 hit的话题,一般观众认为可以参加讨论一番,自觉层次高了。
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我是根据以往看的日本片来作结论的。
有关伤逝的电影,伊丹十三拍的《葬式》,讥讽日本人形式主义,更有看头。如果说本片拍出伤感,那么野村芳太郎导演的《砂之器》中,那种樱花的凄美,和本片拍的樱花比起来,你就知道什么叫小品,什么叫大器了,而且人家是几十年前已经拍的。
山崎努是我最喜欢的日本演员,早在黑泽明的《天国与地狱》中已有很突出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演愈不动声色,当一个送行者这行业的师傅,这角色无懈可击。
演妻子的广末凉子,由少女看到她成熟,这是她最成功的一部戏。
反而本木雅弘的演技显得幼稚,能得到香港影展的最佳男主角,是片子的功劳。
剧照中男主角拿的大提琴,比例不对,很小很小,起初不懂,后来片中加以解释,安排得很好,导演泷田洋二郎拼命用平凡的手法来讲故事,但功力还是比不上山田洋次,请把山田的旧片拿来一看。
《送行者》整个片子说出日本人的本性:要做什么,就要做得最好,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学习的。汽车是美国人发明,也是他们最大的工业之一,但日本人学习后已做得比他们更成功。连印度咖喱也被他们发扬光大。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