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报道http://baobao.sohu.com/20100614/n272798910.shtml,张学友前晚在演唱会中自曝之前全家被肠病毒感染,有报道却写成他全家患手足口病,惹来极大回响。张学友的助手昨天急急澄清张学友一家并非患手足口病,只是感染肠病毒。提到最近本港爆发手足口病,张学友指之前全家也感染肠病毒,最先是女儿发病,之后传染了太太及他妈咪,最后他都身体不适作呕,但现在已康复。而张学友助手昨天解释张学友一家只是感染肠病毒,绝非手足口病。而黄家强的太太和三岁大的儿子都没有捧场,他解释因为儿子发烧,他最初都担心是手足口病,但听老人家讲应该是“爆骨头”(长个子)。
看了这个报道,我感到很遗憾,应该说,我们国家公众对于健康知识与防控传染病的知识了解太少了。其实,所谓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所以,手足口病其实就是一种肠道病毒的感染,其病原体也不单一,只不过其感染症状只要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就可以诊断为手足口病。而同一种病毒如果引起的感染不表现为上述特征,则不认为是手足口病。所以,手足口病不过是一个临床定义而已。我从这点上,不是很支持把其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因为无法从病原学和免疫学的角度进行准确的诊断与防控。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讲,张学友先生只承认家人感染了肠道病毒而不是患了手足口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其家人没有手足口的症状就可以了。当然,即便如此,其家人感染的肠道病毒如果是与香港最近手足口病病原体同型的话,其他人感染这种病毒也可以有手足口的症状,所以,这样的否认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目前由于媒体的放大效应,很多没有那么杀伤力的传染病,却成为了人类的杀手,比如甲流。好吧,我们现在可以以手足口病和肠道病毒来展示一下这个放大的效应。
首先,肠道病毒属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entero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ECHO简称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本属病毒感染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型肠道病毒(即EV68,EV69,EV70,EV71)等。 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自然寄主﹐病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通过手指﹑餐具和食物)传播扩散。感染者的咽部和肠中有病毒存在﹐从粪中排病毒的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周。粪-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偶然也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在污水中存活的时间甚长。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差别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一般4~6日后自愈。
(三)出疹性疾病 又称流行性皮疹病(epidemic ixanthemata),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均可引起。多见于婴儿及儿童,成人较少见。潜伏期3~6天。出疹前多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等。皮疹于发热或热退时出现,呈多形性,有斑丘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风疹样皮疹、疱疹及荨麻疹样等。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或分批出现。可伴有全身或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四)手足口病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5、9、10、16型引起,尤以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或散发。初起低热、厌食、口痛等。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后破溃形成溃疡。多分布于后舌、颊及硬腭,亦可见于齿龈、扁桃体及咽部。多同时在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较水痘皮疹为小,2~3日内吸收,不留痂。预后良好,但可复发。有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
(五)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 柯萨奇病毒A群、B群和埃可病毒的许多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可引起此类疾病。
其中,1969~1973年﹐70型肠道病毒(EV70)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在世界很多地区发生﹐首先在非洲加纳开始﹐以后波及非洲其它地区。1970年在东南亚﹑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地多次发生大流行﹐涉及百万人﹐1971年在欧洲的南斯拉夫和法国等地有几次小暴发流行。1981年再度在亚洲和非洲流行﹐并蔓延到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和美国迈阿密等地。1980年代﹐中国也发生几次流行。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突然发病﹐有严重的眼痛﹑畏光﹑视力模糊﹑结膜下出血﹐出血程度从小的出血点到大块出血。10日内完全恢复。可以伴发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腰脊髓脊神经根病﹐该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在眼病几周后发生。主要症状类似脊髓灰质炎﹐可导致瘫痪和肌萎缩等后遗症。另外一种并发症是面神经瘫痪。
由此看来,EV70对我国的影响更超过了EV71和CA16,肠道病毒中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有效以外,其它病毒均无有效的疫苗。但是,可以看出,手足口病基本上属于预后良好的肠道病毒感染,没什么可怕的。只是有时伴发了无菌性脑膜炎和心肌炎,才可能致命,而如果不经过手足口阶段而直接进入脑膜炎才更加危险,所以,人们对于肠道病毒感染不能本末倒置,只关心手足口而不去重视其他的肠道病毒感染。
其实,当今世界的医学界受到WHO的影响,对于政治和媒体的关心,超越了对于医学规律的认识与尊重,把一些并非对人类威胁严重的疾病当做了大问题过度宣传,造成了巨大的恐慌;然而,另一方面却对一些严重问题的苗头没有高度认识和宣传,应该值得警惕。
其实,我倒认为,比张学友先生家人感染手足口病更应该为我们所关注的应该是,《新京报》讯 http://news.sohu.com/20100616/n272829015.shtml(记者吴鹏)昨日,卫生部昨日通报称,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发生一起腺鼠疫疫情,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介绍,这名死亡患者是一位41岁的男性,甘肃张掖市民乐县人,系敦煌至当金山公路修路工人,因在工地捕食旱獭染疫发病。6月12日上午,患者到阿克塞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时表现为寒战、乏力、高热、左侧腋窝淋巴肿大。医院第一时间考虑为鼠疫疑似病例,立即向阿克塞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将患者隔离治疗。当日12时45分,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甘肃省卫生厅通报说,根据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诊为腺鼠疫继发败血型鼠疫病例。 卫生部通报显示,截至目前,所有密切接触者未出现临床异常表现,未发现新发病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当地政府已采取临时交通检疫措施,当地物资保障充足,群众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所以,应该避免到甘肃省的疫区旅行,尤其不要食用来自疫区的野生动物和使用来自疫区的皮毛制品,避免感染。因为鼠疫比肠道病毒感染更令人恐怖。
我们应该向这次鼠疫的调查与防控专家致敬。同时,我也向张学友先生的家人表示慰问,希望他们能重视肠道病毒感染的发展,不要太在意是否有手足口的症状。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