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是我2010年6月5日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EMBA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EMBA校友,尊敬的方兆本院长和艾勒曼先生:
大家好!
刚才两位经济学家都在战略上进行了探讨,我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生活与大家探讨低碳生活的观点。我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级的EMBA和北京大学学生创业联合会的副会长,在此请允许我以北大学子的身份代表北京大学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艾勒曼先生让我们了解到全球经济复苏和低碳生活的关系;方教授告诉我们低碳是方向,是机会,但是要处理低碳和信息的关系。去年我曾经访问过日本,日本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其实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是假象,并不是像我们所说的那样。
方教授刚才提醒我们不要被人忽悠,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非常敬仰的一家企业很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三鹿”,我希望大家有所关注。因为巴非特、政府和比亚迪之间成为恶性循环,而且比亚迪汽车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环保汽车。
现在我讲讲自己的有关生活。首先我是非常低碳的人,从我的头型就可以看出来,(笑声)我每天不用花很长时间洗头,不用洗发水,从头到脚都是低碳的。我曾经在24岁时去北大演讲时被人误会说我很年轻,不超过40岁,让我非常受打击。(笑声)但是我做的事情让我越来越有信心,这就是顺风车。
我是中国顺风车和拼车倡导者和践行者,在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向全国两会和北京两会提议“倡导顺风车”提案,包括去年在上海出现“顺风车钓鱼事件”时我也曾经撰文,批评上海市政府,我的题目是《这是上海的耻辱》,我提议上海市政府应该出来道歉,为当事人伸冤,非常庆幸的是上海市政府接受了我的提议,当然我不确认是受了我的影响。
我是湖南邵阳人,也是全国青联委员和湖南省青联副主席,现在主要做的是品牌。今天我的题目本来是《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这个《低碳生活与品牌人生》是临时改的。
我在北京待了15年,做了三件事情。一是用十年时间把一个人的设计公司做到在全国最知名的平面设计公司之一。二是成立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成长的NGO组织。我的愿望是通过帮助中国自主品牌群体性崛起,为中国赢得更多尊敬。中国经济像庞然大物,就像老虎一样,看起来王者风范,但是现在它们都在动物园里,而且去年还饿死了十几只老虎。(笑声)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品牌,而品牌是经济价值所在。每台售价499美元的ipad,其成本仅为219.35美元,利润约279.65美元,而富士康的组装费用仅为11.2美元,除去人力成本和其他费用,利润少得可怜,无异于针上削铁。
在谈顺风车之前,请允许我先说说品牌中国。(演示PPT)这是我们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品牌节的照片。现在中国品牌节是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于品牌方面的活动。今年第四届中国品牌节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我也非常诚挚的欢迎在座各位出席今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品牌节。品牌节是每年8月8日,也为了低碳,让大家轻松的记住这个时间,我们借助了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
(演示PPT)这是我的儿子,叫王一品,意思就是一心一意做品牌。(演示PPT)我的榜样是萨马兰奇和施瓦布,这两位是我非常敬重的英雄,一位使奥运会起死回生,而另一位创办了达沃斯论坛。我的理想是“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这是我一辈子愿意做得事情,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崛起,就要看中国品牌到底有多少。现在全球一百大品牌,中国一个都没有。(演示PPT)这是品牌中国的标识,就像中国的脸面。日本首相曾经说过“丰田是我的左脸,本田是我的右脸”,当然,现在左脸有点肿。
(演示PPT)这是关于顺风车的有关报道,我要重点给大家讲讲顺风车,也就是拼车。顺风车,顾名思义,就是顺路免费搭别人。我从1998年到现在累计搭载超过一万人,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开车确实是很大的浪费,而且是很有罪恶感的事情。在国外,无论是美国、欧洲、新加坡,包括宝岛台湾都在倡导和鼓励顺风车。
我在初中二年级曾经读过一篇英语短文《一门新兴的职业》,文章中介绍每天会有人打扮的光鲜亮丽,跑到路上拦汽车,坐着汽车到城里转一天再回来,车主还给他钱。后来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欧洲国家,它不准富豪们一个人开车上路,只能两人以上的人才可以上路。大概在二十年前欧洲就有这样的理念,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车满为患,但是80%的车只坐了一个人,占用了80%的道路资源,80%的废气排放,80%的停车位,但只搭送了不到10%的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浪费,这种浪费让我痛心疾首,每天都是为这个事情夜不能寐。
我在今年参加了一个评选,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本来是给别人评选的,但是今年我主动参加了评选,就是由中宣部、环保部、团中央等七部委举办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现在是提名人,希望能成为候选人。我想通过本人的经历告诉大家,不要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开车真的非常浪费。
我是从1996年来北京创业,在两年以后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红旗车,那时就开始搭别人。其实我的太太也是开顺风车搭来的(笑声),我在学车的时候,又一次学交规下课后看到一个女孩当时要出去打车,但是人太多打不着,她一个人在那里打电话很着急,我就跑到前面打车停到她旁边,我说我带你一段。当时她从头到尾看了我好几眼,最后终于咬咬牙上了车(笑声)。但实际上那天是她搭我,她住的比我远,我是搭她的顺风车。(笑声)
实际上顺风车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我每天通过搭顺风车遇到不同人,包括孩子、老人、官员,而且每天通过与他们交流学到很多东西,学到在我工作中、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顺风车的好处显而易见,节能、环保、减缓交通压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每次搭车人家都问我为什么,还有人说我有病。这样的事情天天在发生,但是我是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我这个人就像一个气球,我拒绝十个人,每个人拒绝我,我就放一点气,最后气快没有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上来,他给我很大的鼓励,我的气又满了。
在十多年的过程中我基本上没有遇到任何安全问题。现在顺风车最大的障碍有两点,一是安全问题,二是对出租汽车的冲击问题,对于这两点我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首先说出租车的问题,出租车搭载的人都是出没没有规律的人,或者是临时到新的地方办事的人,而不是长期在同一条路线天天打车上下班,我们调查的数据时顺风车对出租车带来的影响大概是7%—9%,这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关于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保险问题解决,也可以通过事前契约的方式解决。我想这些问题在全球都会遇到,人家都能解决,我们为什么不能解决。
借助今天这个宝贵的机会,我号召所有EMBA的校友们不要一个人开车。当然,我的方式与大家不太一样,我不建议大家像我一样学习。我的方式是每天搭不同的人,在搭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建议大家同住在一个小区的有车族,找到在一起上班的同伴,然后轮流开车上班,比如有四个人在一个地方上班,那么大家每个月只要开一周的车,省钱,省力,还省车,何乐而不为呢?与此同时,原来路上跑的四辆车变成了一辆车,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呀!
大家都知道顺风车的好处非常多,但是为什么现在顺风车难以推行?根本原因在于行政管理机构不作为。他们天天就是修路,增加所谓的交通投入,但是却没有从人们的内心深处解决问题。要解决中国的交通问题根本原因是减少车辆出行率,中国汽车保有量在全球比起来根本不算高,但是为什么这么拥堵?是因为国外平时不开车,而只有到周末度假才开车旅行,而我们每天都要开自己的车。如果能通过顺风车的方式把使用率降下来,中国的拥堵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人家好不容易有钱买车了都愿意开,但事实上是所有人都渴望着与别人共同分享,至少我做过非常多的调查,很多人非常愿意把自己的车与别人分享,但是坚持三天却坚持不了,是因为受不了别人的白眼,乘客也不敢搭,害怕被抢劫。但是这十年我也从来没有被抢劫过,包括上海钓鱼事件时,我说“老天,保佑我被钓一次鱼吧”,但是一次也没有。中国有一句话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不能说有些媒体朋友心理阴暗,但是我劝你们多关注一些阳光的东西。
我现在分享一下低碳生活的“三心二意”法则,我认为这个法则放在任何地方都是有道理的。
“三心”的第一心首先是下决心。温总理下定决心,告诉我们低碳排放量减少多少,但是下决心只需要一分钟时间。
当然,光下决心还不够,还要树立信心,而且是来自科学的分析。我想温总理的决心一定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之上的。实际上,导致大多数城市交通拥堵的只是10%—15%,如果减少这些车辆,我们的交通状况是非常通畅的。为什么不能把80%的车由一个人开变成每辆车两个人坐呢?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是我和北京市政府或有关部门交涉时,他们总是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我。现在他们被迫接受,因为北京的交通已经非常堵得不成样子。我在13年前就提出了这个想法。所以信心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要进行理论分析,理性的建立信心,不能够盲目自信。
最后是有耐心,低碳生活是有耐心的事情,绝对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我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而且有一些影响力,就是因为我坚持了13年。我搭载了一万人,这意味着接受了十万人的拒绝和二十万人的嘲笑,但是这个嘲笑是非常值得的。
“二意”的第一意是诚意。我认为低碳生活不应该成为一种自我标榜的口号和形式,而是真正从我做起,诚心诚意地做。第二意是创意,低碳生活方式要让别人能够接受,它要有创意,需要人们非常开心、愉悦的接受。
我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北京市政府在高峰期时免收高速费,这样会有传达几种信息,一是政府支持,二是确实节省不少费用。光荣又能省钱的事大家肯定会做!我倡导的低碳顺风车生活就是因为坚持了这“三心二意”。
把自己当成主人,你终究会成为主人,把自己当成客人,你永远是客人。而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是谁?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我们怎么样保证幸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一起来探讨的。
最后,还是回归我的专业。我是研究品牌的,“品牌兴则中国兴,品牌强则中国强”,希望大家都来支持中国自主品牌!每年8月8日的中国品牌节非常希望各位同学、各位老师能够出席。
我的名字叫王永,是做品牌的,意思是永远姓王,所以叫王永!(笑声)
从平凡到非凡,做永远的王者。再次感谢各位,谢谢!
【附:提问环节】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我想问一个问题给方教授,因为听到方教授提到有10%的学者并不同意全球变暖这件事。我还有一个想法,关于所谓的低碳有些人在讨论它是不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遏制的?我也看到一个片子提到过所有的新技术,比如电动汽车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并不是我们不成熟,而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而是被大的集团像石油公司所掌控,故意让它不露出来,好象我们还没有成熟,以满足某些利益团体的利益。您对以上的说法有怎样的看法?
方兆本:科学对整个发展作用一直是有争议的,是哲学问题。比如原子弹对人类威胁到底有多厉害,有些科学家到后来就走宗教才能解决思辨上的困难。具体关于低碳,我的看法比较中性。我特别不同意危言耸听的阴谋论,这是我们全球面临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责任,中国也应该主动做贡献。我是持这种态度的。但是贸易壁垒,或者有些话语权的争夺,制高点的争夺,现在低碳问题不单单是经济问题、科技问题,它确实已经变成世界范围内的政治问题、外交问题和全世界的稳定问题。这里既有南北问题,也有东西问题。复杂的问题很难有简单的解答,大家努力去做就是了。
王永:我补充一下。首先你说的阴谋论肯定是没有的,我和中国刚刚发现石油的中科院院士聊过,他驳斥了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关于科学,我非常赞成方教授的观点。刚刚美国发明一种人造生命,但是我觉得人造生命出现有可能成为人类灭亡的可能性。因为人造生命一旦拥有自我意识,在他们眼里人类就是蚂蚁,就是青蛙,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这方面,包括机器人也是一样的,他们一旦拥有自我意识,这是非常可怕的。有本书叫《人工智能》,科学应该有度,首先科学应该建立在信仰、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去发展。很多人说我发明机器人,发明生物,就是为了满足对科学探索的需求,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是科学家们,尤其是中科大的同学们考虑的问题。道德和科学,道德第一,科学第二。
提问:我想问王永先生,您刚才讲到倡导顺风车,我发现这是今年为数不多讲到有关低碳时代战略思维的具体做法。但我的问题是,如果您想让顺风车这种模式深入人心,怎么样宣传才是最有效的?
王永:非常感谢你提出的问题。我今天多这里演讲也是宣传的一种方式,我花了很多时间,这个事情对我个人来讲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但是我花很多时间与政府交流,包括刚刚和方院长讲,08年就委托全国政协常委提交了这个提案,当年还受到一些热议。但是政府的有些部门是懒惰的,当然只是有关部门的有些人。我告诉大家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客在新浪首页,关于谈顺风车,谈较交通局和交管局有什么问题,结果交管局领导打电话到新浪把这个撤掉,里面没有一句话是批评他们的,我至今还没搞明白为什么。
北京每年要投入几百亿投入交通,但他并不重视我这样的人存在。我现在要用各种渠道发出这样的声音,刚刚有一个中国青年报记者给我发信息说要采访我,我非常愿意。我还要坚持,中国有信心、决心还不行,必须要持之以恒做,做三十年、四十年,甚至当这个人牺牲时,这个事情才能被接受,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但是中国发展太快,问题很多,正因为问题很多,我们这些人才有价值。我的宣传途径越来越多,但是要在法律框架之下,也就是永远要踩线,但永远不能越线。
与会者:今天下午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演讲很受启发,很受教育。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王永先生,你做了两件事都是造福子孙后代,一是为中国企业家的品牌形象,为提升国力做自己的微薄努力;二是您做了顺风车。您讲的“三心二意”我也非常赞同,你在这十几年过程中有很多过程和困难,我想应该发动媒体、全社会做这样的事情。政府不作为的可以推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全国网络联名,发动EMBA学员,大家从自身做起,从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团体做起。包括我也和主持人发起建议,我们今天晚上就做顺风车,今天晚上到酒店都拼车去。这是我的一点感想。
提问:各位嘉宾好,首先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今天有老师和同学来参加这次论坛,非常高兴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我想问王永先生两个问题,一是我个人的好奇,我想知道一般在顺风车的活动中,由您主动邀请上来的乘客是怎样和他解释你的理念的?或者深入浅出,或者比较专业性的了解。如果我以后想这样做,我怎样简单快速的给别人解释这个理念。
二是您有没有统计过,做这个事之后到底有多少人在受到您的影响做顺风车的事情。最后作为电子科技大学一员非常诚挚邀请您如果到成都,到我们电子科大与我们进行交流。谢谢。
王永:非常感谢你的问题,也感谢你的邀请。其实我现在正好在全国100所大学做巡回演讲,昨天刚刚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湖南大学做完两场演讲,讲的主题都是创业、就业和品牌。我认为创业其实是一种心态,并不需要毕业一定要创业,在每个岗位上都可以创业,创业就是创造有价值的事业。
刚才你讲到的顺风车问题非常感谢你,你说的问题确实非常严重,每次我邀请别人去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上来,尤其是那些女孩。他男朋友突然看到我和我搭话,恨不得要打我。后来我总结经验,我在北京回龙观住,在双安上班,我就会好,“有去马甸、双安的吗,免费顺路捎一段”。首先是我去哪里,目的地明确,其次方式是免费,顺路捎你,这样会把别人的疑虑打消。上来之后我会说“你终于上来了,你太给我面子了,我一个人开车特别闷”,这样以来人家就会非常放松。
当然我现在在回龙观已经不需要招揽客人了,我的车一停在那里就已经坐满了,当然这是我做了十几年的结果。我还是因为顺风车的事情推迟了换车的计划,我本来很多年前就想换一辆好车,我现在开的是奔驰,是全球搭载乘客最多的奔驰。这辆车也是五年以来搭载了好几千人,在这之前我特意借朋友的奔驰车开了一天,后来发现别人也愿意上。我觉得关于邀请别人上车这件事,简单的原则是,一是要告诉别人你去哪里,而且你告诉别人是免费的,是顺路的,而且说的时候态度最好比较轻松。不要让人感觉你是施舍他的。
第二个问题,确实很难统计,因为我搭过的人太多了。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在北京地区受我的影响开顺风车的人非常多,因为北京电视台一到八套都做过我的节目,很多媒体都很多节目,所以应该在北京推动还是很多的。有一次我在开车,突然有一辆车别在我前面,我说你是谁啊。他说“你不认识我吗,我就是上次搭过你的车的人,而且你告诉我有车之后也要像你一样,我现在有车了,我就像你这样,我旁边的人就是我刚搭的”。这是旁边的人也非常兴奋地对我说,“没错,他刚刚还在说你呢!”这样我会觉得非常开心,很幸福。其实顺风车这件事一开始并不顺利,包括我的家人、朋友都反对,觉得这样非常危险。但是顺风车给我带来非常多的快乐,我还有同事也是搭顺风车搭来的。
非常感谢刚才企业家的倡议,如果大家今天都能坐顺风车非常好!
最后,我还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下品牌中国。我在前十年用自己的专业赚了差不多几千万吧,这些钱虽然不算什么,但是我至少可以自由的做些事。现在我做得事情就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品牌中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
我用“一、二、三、四、五”来讲讲品牌中国吧:
“一”就是品牌中国的理念: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
“二”就是品牌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品牌活动和品牌传播。
“三”就是品牌中国的三大活动。就像国际奥委会通过举办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来推动全民健身一样,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也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来推动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品牌中国每年举行的三大活动,第一个是每年4月18日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希望在座的女性EMBA同学参与这个活动,论坛也是品牌女性和女性品牌的双重展示平台。第二个是每年8月8日举行的中国品牌节,第三个是每年12月18日举行的品牌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四”指的是四大业务。第一是品牌研究,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对推动中国品牌的立法和品牌建设的行业标准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包括自主品牌促进法已经列入了立法计划,这就是我们提的。包括中国品牌建设国家标准,我也是起草人之一。每个月发布品牌中国大事记与在座的各位也有关系。其次是品牌活动、品牌传播和品牌公益。
“五”是五大资源。品牌中国为了推动自主品牌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整合政府、企业家、媒体、专家、品牌经理人五大资源。
今天来到这里非常开心,感谢同学们对品牌中国,以及对顺风车的关注。再次谢谢你们!
提问: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来自中科大EMBA的学员。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到非常骄傲。在此我提两个问题,我想问王永先生,关于您提到的王传福有可能成为三鹿的翻版。因为我也关注这个事情很久了,实际上很多企业是以个人通过玩概念、玩炒作而出名。这是我的一个观点,您怎么看?
王永:你刚才讲到王传福的问题,他是安徽的骄傲,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中国的骄傲。但是他所领导的比亚迪公司存在着非常巨大的问题,这一点不容忽视。我不能说自己是在皇帝新衣面前的那个小孩,但是大家在百度中搜索就会发现比亚迪有非常多的负面消息。最大的消息就是它没有诚信,他们去年有一款车说是五星安全碰撞,最后国家安全实验中心澄清,它根本没有参加过碰撞。你来都没来,就敢凭空捏造自己碰了五星,那么其他的方面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想一想,这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比亚迪现在倡导汽车全产业链,车门、玻璃、轮胎,包括车漆都由他们自己的来制造,这是明显违背企业发展规律的。人家造了一百年的玻璃,你怎么造两年的玻璃就比人家的成本低呢。常识告诉我们,分工合作,尊重专业是现代制造业的大势所趋,全产业链使比亚迪背上了非常沉重的包袱。如果没有特别的概念和不断增加的市场份额作为支撑,比亚迪一旦慢下来会给各方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根据网络公开的资料,比亚迪有些汽车问题非常严重,室内污染非常厉害,而且出事之后发现有些车门是旧的,是用废旧钢材做得。对于汽车而言,室内污染是件非常可怕但并不容易觉察的事情。有些车外表看起来车很漂亮,但实际上内部用的是很差的纺织物,甲醛排放会很高,很多人开车之后生不出小孩,甚至得了癌症。这个问题很难看得出来,车门一封闭,空调一循环,有毒的空气直接进入呼吸系统,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现在深圳市跑的只有十辆他们的汽车,不难想象比亚迪需要花了多少代价来维护这辆车辆。一个成熟的产业显然需要每年生产几十万辆汽车,十辆车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比亚迪说政府采购了他们的环保汽车,那么车在哪里,有没有运营呢?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发展?巴非特作为资本方,他一定是逐利的,这样就需要特别的概念就去支持,比亚迪在某种情况上已经成为深圳市的标志企业,无论如何深圳也不希望比亚迪出现大的问题。至少不要在本届政府的任期内出问题。可能我说这句话会遭到很多人的指责,甚至会面临一些危险,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我必须要说这句话,请大家要引起足够的警惕。也希望比亚迪能够认真的反思,早日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也希望比亚迪能够成为中国的骄傲。
提问:我想问王永先生,你刚才说的品牌塑造,大家都说品牌创造价值,我是从事基金行业的,对于基金产品以及理财产品这样的无形产品,它的品牌如何塑造?
王永: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炒股,所以对基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想基金做品牌就是三个字,“少忽悠”!这就是我的回答。
提问:凤姐是有战略思维的人,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大江南北所知道。我想问王永先生,凤姐的战略思维对你的品牌推广有什么意义?
王永:在之前我和别人也讨论过凤姐的问题,现在我们的社会是压力非常大的社会,大家可能需要通过猎奇,通过非常古怪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释放内心的压力。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凤姐和芙蓉姐姐相比,我就觉得芙蓉姐姐起码自强自立,而凤姐纯属垃圾。她的出现是整个社会浮躁,整个社会没有信仰的现象,她利用了人们猎奇、无聊的心里。媒体在中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不能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的媒体是无良媒体,但是对起码没有太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认为凤姐的炒作方式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借鉴的,就像张悟本先生。昨天我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演讲时题目有“三鹿、张悟本:有多少信任可以重来?”我当时和校长说,你为什么不能把你的专家、真正的大师像张悟本那样包装出来呢,你应该反思自己,不要怪别人强大。凤姐的方式需要真正的专家和有实力的人来学习和借鉴,这可能是她存在的价值。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