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对富士康的报道太离谱
徐明天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再批评媒体对富士康的报道不准确,有的是假报道。直到现在,这种不准确的报道还在大量泛滥。昨天的两篇报道就很离谱。
昨天,一篇《富士康多个一线城市拿地 欲借房地产业务突围》的报道被多个网站转载。
报道称,富士康房地产项目,已经荒置5年的“富士康大厦”地块有启动的迹象。“粗略计算,富士康大厦建造成本起码需要20亿元左右。但对目前制造代工业利润日益压缩的富士康来说,这笔钱要一下子筹齐,也并非易事。富士康国际 (02038.HK)财报显示——2008年,富士康全年净利润1.21亿美元,同比大减83%。2009年,富士康净利润3900万美元,下滑68%,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9%和0.55%。”
以上报道表明这家媒体对富士康的无知,它没有搞清楚富士康是谁,就乱写乱评论。
富士康科技集团相当于台湾的鸿海,有差别,但可这样认识。富士康国际只是富士康在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富士康在台湾还有鸿海精密、鸿准、广宇三家上市公司,还有一系列转投资的公司。富士康国际只是富士康手机事业群的一部分,大概相当于富士康整个业务的20分之1。富士康的事业群是以产品业务组列,富士康的产业称作“6C”: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和汽车(Car)、渠道(Channel)、数字内容(Content)”。2009年,富士康的产业迈入7C,增加医疗设备产业。
电脑分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通讯分为手机、程控交换机和网络终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非常多,比如苹果的ipod、索尼和任天堂的游戏机、数码相机、传真机、电视机等。富士康还有强大的模具、零组件制造等,其生产的产品除芯片外,基本都是自己配套。另一个惊人数据,富士康所涉及的产品和业务,都达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5%以上,手机除外。
怎么能把业务量不到20分之1的富士康国际来看作富士康,并得出“制造代工业利润日益压缩的富士康”筹集20亿元的大厦建造款“并非易事”。
这种论据和结论实在有点离谱。其实紧接着媒体就又说“隶属富士康名下,一家注册资本在30亿港币的香港轩盛投资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综合开发”,注册资本30亿港币,已经大大超出20亿人民币的投资,“并非易事”从何说起呢。
如果稍微专业一点搜一下富士康的利润等数据,你会找到2010年2月“由于去年获利增加,董事长郭台铭大手笔加码两千四百张股票。整场尾牙诞生五十名百万富翁、十三位千万富翁”的报道,对数据的引用也会谨慎一些,不至于引错数据。
这些都说明媒体报道不只是不够严谨,而且是过于离谱,所谓“富士康多个一线城市拿地欲借房地产业务突围”的评论也太缺乏专业,更不准确。
在房地产的问题上,大陆政府和媒体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和认知来强加富士康。上海的这块土地已经给富士康5年,最近韩正带团到台湾考察,也公开宣布富士康对上海的旧城改造有兴趣,也是说富士康要进入上海的房地产。郭台铭有点被逼上梁山。富士康在北京、深圳、烟台、杭州、太原、武汉等国内23个地方建有基地,如果不在上海投资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但又不知投什么好,上海希望富士康投房地产,但郭台铭并不情愿,因此才有了这块地搁置五年未开发的问题。
6月8日,在台湾的股东大会上,有股东也建言富士康投资房地产,批评郭台铭不投房地产一年少赚百亿元。但郭台铭明确表示不投房地产,扎根制造业。对郭台铭的态度,大陆政府和很多人是不理解的,这只能说明我们对制造业的认识太肤浅。媒体也是如此,才有了富士康“欲借房地产业务突围”的评论。
昨天的另一篇报道《富士康工资条的秘密:6年5次涨薪却无明显变化》,看起来引用的数据都非常准确,但却没有列出富士康员工包吃住这一项。住,一线员工物化为货币是每月300元,如果不在公司住,在外面租房,公司每月补助300元。
吃饭是每天补助11元,打在卡里刷卡就餐。我曾经列出一日三餐的餐单:
早晨1块5毛钱,有一个蛋,一个面包或包子,也可选择煎饼、油条,一碗粥、面条、米粉,随便选,还有一碗豆浆,黄瓜、黄豆、豆芽、花生米之类的小菜任意挑。
中午,4.5元,鸡鸭鱼肉荤菜三选二,素菜三选一,还有配菜任选,米饭、面条、馒头任选,一份例汤,一个水果,苹果、香蕉、桔子,经常变换花样。
晚上,5元,比午餐更丰盛,汤的质量更好,有绿豆粥、八宝粥、排骨汤等。
这个水平值多少钱?我们报社的食堂,炒土豆丝一份8元,肉菜最少12元。我太太单位的食堂,一份肉菜,一份青菜,就是11元。富士康的这个水平,在一般的食堂一天50元也达不到。每月最少1000多元,加上住,一个月应该会有1500元。
这么大的一块,媒体报道为什么不列进来呢?
如果认真算起来,富士康员工的福利还很多。比如上班坐车,一般在单位上班的人,上班大巴费最少数2.5元,来回就是5元,一个月就是150元。而富士康是统一租车接送员工上下班,这笔钱不也省下了。还有富士康员工医疗保障是国内少有的,大小病基本不用花自己的钱,都能报销。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吧。
因此,在富士康员工跳楼频发的时刻,媒体对富士康的报道一定要准确,太片面,连基本的东西都搞错,说明媒体不够专业外,也说明目的不纯,并不是公正、正义,而是“煸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