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变天,保持敏感性


    今天,网站报道了两份大学校长的采访,一个是前武大校长刘道玉,一个是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老人刘道玉我很熟悉,是我父辈级的人物,本科化学专业,留苏研究生,是中国建国后少有的真正的教育家,他的后任陶德麟,哲学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可以说已经刻在我辈的骨头里,因为我们就是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上一点一滴地教育出来的。在他们老师辈,我记得有数学家李国平、张远达,生物学家高尚荫、钟英祥,法学家韩德陪,同辈数学家齐民友,陶德麟等等,1978年以后他们代表着武大的整个教育方队,成为中国教育界最有开创精神的大学团队,正如刘道玉所说1980年到1988年是武大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前一个里程碑在1949-1956年。

 

   两位校长评论武大和复旦太一致了。杨玉良是总结为大学现在是精神虚脱,这评论还比较含蓄,可能是还在位不便太尖刻,但是刘道玉评价中国的大学可能更中肯:乱、脏、臭;大学的三大运动,五大歪风。离开武大20多年后回到武大,我的第一反应确实就是过去的天堂已经被毁灭了,现在的武大已经不是原来的武大了,珞珈山已经被侵蚀,东湖水已经污染,武大变成了商业广场和县城集市,关键是走在街上的人一点也不像武大人,正像杨玉良说的是一群精神和才子流氓,可悲啊。这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是1990年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现在社会老是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一个商业化的大学环境怎么可能培育出大学生呢?既然不是大学生披着大学生的外衣找不到工作就太正常了,找到工作那才是奇怪。

 

    我还以为不会再有人关注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大学了,今天网站连续采访两位大学校长,觉得有点机会了。中国的大学是中国政治、官僚、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等等的集中反映,我们的大学早在1990年代就不复存在了,现在有人关注大学说明是个好事,说明中国政治有机会拨乱反正了。大学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大学能够恢复成教育圣地,那么中国的事情就好办了。如果看中国大学拨乱反正的进度大约可作为经济和市场走势的一个宏观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