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提高认识加快推进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


       来自《上海国资》的一篇关于国有资产加速资产化合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显示中国国有企业资产产权制度转型在加速。

       中国资本市场运行了20年,为中国国有企业的转型和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有企业融资渠道开闸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化和证券化,需要规避传统的“圈钱”线路,要以新时期,新观念,新模式进行。

        笔者有如下贻笑大方之浅见:

        1、国有企业的资产化要尊重现代产权制度框架下的公平性原则。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是关键。从“人治”走上“法治”是维护公平原则的关键。中国文化根脉上对权力的极端崇拜是依靠企业家人格魅力和价值观进行“人治”的重要因素。但,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在此处。对企业家阶层需要进行的必要权力监督和约束就是分权管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这是造就现代董事会下的法人制度的重要原因。其运行效率和效果已经为完全竞争机制下的市场化企业所印证。

        2、国有企业需要从行政垄断利润中,走入市场竞争秩序中去。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最为重要的是为私人资本的介入提供便捷的通道。这个通道的打开,基础就是产权制度规范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

        3、私人资本在法律框架下受到保护和肯定,需要界定私人财权的合理合法性。当前行政管理思维制约的对资本的约束力过强,社会观念收入差距过大存在的“仇富”现象,以及政府顾及民生因素摇摆不定的一些“劫富济贫”手段,都是对私有财产权界定上的较大偏差。这必将影响社会的资本利用效率。私人资本大量进入国有资产需要时日。产权界定不清晰,或者执行策略的忽左忽右,是造成社会私人财富不能有效聚集到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4、完善的税收制度,是确立社会财富分配效率与公平的一个均衡。在国有资产资本化和证券化的过程中,唯一衡量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是依法纳税。这是法人制度完善的外部必要条件。对富人的公平性,其评估的均衡不是数量多寡,而是是否依法纳税。尤其是资本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总之,在新的时期,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对人权的公平保障,是国有资产资本化和证券化中必须要关注的核心。唯有如此,民间“过剩”的私人资本才会以中长线稳健投资的精神介入一级市场,避免在二级市场上过度投机,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健康协调发展。热钱高风险地大量在股市、楼市做过江龙状态,都是因为国家市场化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这一点,也有效尤国有企业上市“圈钱”的味道。上梁不正,何怪下梁歪呢?

        市场化、产权制度是保障。这一切,在中国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