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和记黄埔的小港项目6月17日正式奠基了,项目名称正式命名“晓港名城”,于青岛西部城区,这个项目对青岛带来的种种好处等冠冕堂皇的官方套话就不重复了,今天简要的评论一下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从正式披露报端,到今天的正式奠基有好几个年头了,不知道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否有调整,按照以前的效果图来看,楼座单体采用了蝶形的设计方案,而不是青岛人喜欢的传统的短板式结构,以高层塔式建筑来讲,蝶形平面形式,是一种典型的高层平面组合形式,在香港,深圳等南方城市很流行,可是在青岛受欢迎度多大,不知道企业对市场做的调研如何,不过换个角度说,就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海景资源来讲,为了保证整个项目各个单体建筑的景观均好性,塔式结构和蝶形平面的组合,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首先从这个项目所处的区位而言,这个项目不会是一个高端住宅项目(可能有人会反驳,后面将提到),所以项目的容积率不会低,所以,这种建筑形式和结构形式可能也是在容积率,居住舒适度的综合比较下寻找到的一个平衡点。
再说说为什么这个项目肯定不会是一个高端项目,为避免歧义,首先我想对高端做个初步定义,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什么都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所以,这个高端我所采用的参照物为东部沿海一线如万丽海景、东海路9号、海上海等,如果定义上述项目为高端,那这个项目绝对是低于其不止一个级别。具体低多少档,还是看项目有关技术资料正式亮相。之所以档次定义为低于上述项目,不在于项目本身建筑层面的配套高低,说到底,用李嘉诚自己的话说,“地段、地段、还是地段”,是因为项目区位所处的位置。看一下附图:


左边的是香港维多利亚湾,右边红色位置是我们和记黄埔的小港湾。之所以拿维多利亚湾说事,是因为和记黄埔最初对小港湾的定位就是打造青岛的维多利亚湾。不知道现在这个提法变没变,单从地理位置而言,孰优孰劣一眼就可判断,中国自古注重风水,风水在古代称堪舆之术,想来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也许很多人认为是封建迷信,但是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从单从小气候学的角度来讲,风水之学并不是什么迷信,从古人选宅所尊崇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具体含义本文不做叙述,可自行百度)法则,结合气候的分析无不证实其科学性,同济大学专门就有一门选修课就是“建筑与风水”(不知道现在是否还继续保留)。那就简要的从气候方面分析一下维多利亚湾和小港湾:1、首先两地所处的气候带不同,这就与建筑平面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香港位置日照倾角远大于青岛,所以,不会有像青岛一样有大寒日2小时的规定,所以楼间距会做的非常近,要解决的首要是通风问题,蝶形平面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大房屋的采风面;而小港湾位置,既要考虑通风还要考虑满足日照,这种建筑形式是否合适呢?说到通风,插一句,据说小港湾项目楼座都超过30层,那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啸叫问题了,这是逃避不了的。2、主导风向问题,香港维多利亚湾所处位置南侧北侧均为陆地,小港湾西北侧为胶州湾,夏季青岛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从哪里来?陆地,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哪里来?海面。我们都知道,青岛夏季之所以凉爽是源于来着海面的海风,而冬季对北风都避之不及,如果这个北风是从海面吹来呢?3、维多利亚湾南北均为陆地,正所谓背有靠山,从环境而言,还有大潭、香港仔等几个郊野公园,优势不言自明;小港湾的优势恐怕就是青岛未来的拥湾工程的远景规划了?
按照李嘉诚先生的“地段论”,小港湾显然不是一个绝佳的可以塑造高端项目的位置,其实,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看看德国时期对青岛的整体规划,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八大关位置被选为居住区。而不是台西、团岛。不是吗?
写博客经常会出现开头了,到后面就容易刹不住车,呵呵,姑且先说到这里,如果有兴趣可与本人继续沟通。
就此收笔。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