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lain
提及汽车安全,你会联想到什么?C-NCAP,无疑是C-NCAP。在毫无准则的世界里,C-NCAP到成了衡量车辆安全的一项可视指标,貌似取得了五星甚至“超五星”安全分数就可以挤身安全汽车俱乐部一般——即便到目前仍有诸多行业学者对中国这个汽车安全评定标准的公正性仍持怀疑态度。
丰田的刹车门事件之后,让越来越多更加在意汽车安全的重要性,只不过,撞一次得来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应企业家对生命的尊重和重视。安全并非是碰撞得来的,在众多看得见的安全装备中,安全气囊(越多越好)、安全带、ESP(不同车型的叫法不同,反正就是看起来挺科技的电子设备)、ABS等等都已经不再是值得炫耀的装备,恰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配置却更能佐证厂家对安全品质的不同追求。
现状:儿童安全意识的缺失
儿童乘车安全———被遗忘在角落的汽车文化!
提及儿童乘车安全,总有人不以为然,甚至可以夸夸其谈大谈儿童安全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在中国汽车市场,儿童安全意识却仍未普及,众多车主们真正为小朋友准备安全座椅的并不多。
某调查结果显示:随机调查了8位车主妈妈,只有一人表示已经买了儿童安全座椅, 6人还没有作具体的打算,还有一人不打算买,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照看,不打算天天让孩子坐车。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车主们至今仍存误区,以为只有婴儿才需要安全椅。在某小学门口调查发现,开车来接孩子的家长几乎都没有在车上安装安全椅,孩子往往拉开车门就直接坐到副驾驶座上,也有部分孩子坐在后排,整个身子探到前面来和家长说话。
当然,和儿童乘车安全意识相对应的就是行业标准、法律和法规处于缺失状态。儿童乘车安全意识的缺失也印证了中国汽车市场还未成熟,而在日美这样的成熟市场,无论是意识还是习惯抑或是相关法规制度都相对比较健全。不久的将来,类似儿童承受安全这些人文意识能否得到重视是中国汽车市场是否成熟的见证。
儿童安全拷问汽车企业责任心
当众多厂商不为余力的投入巨资为品牌、车型造势之时,却往往忽视对产品细节的打造。汽车文化营销已经提及许多年,但剥离被包装过过的品牌感受,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厂家的逐利本性,为了节约成本某些厂家取消了车主不在意的配置。
据了解,目前国内中端市场,很多热销车型中,专门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的车型为数不多,除了严谨的德国人坚持为放弃外,只有包括标致、通用在内的少数合资品牌部分车型配备,本土自主品牌更是几乎没有。
情况已经很明显,儿童安全不仅没有引起消费者的重视,同样也没有引起所有厂商的重视。想想也对,既然消费者没需求,为什么要增加成本装个“没用的东西”?殊不知即便是一个小配置,凸显的却是厂家对生命安全意识的重视。但很遗憾,在市场上数百琳琅满目的车型中,目前只有部分品牌配备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即便热销的中档车型中,仍有不少车型为节省考虑“忽视”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其中就包括卡罗拉、花冠、伊兰特、骐达、骊威、思域、2010款悦动、新飞度、福瑞迪、新凯越、福克斯、新嘉年华三厢等等。
儿童安全绝非安全座椅如此简单
再提及儿童安全装备,似乎能想到的只有儿童安全座椅。殊不知,儿童乘车安全装备除了安全座椅外,更有包括儿童安全门锁、安全气囊锁止功能等等。对于儿童的安全,绝非是简单的安全座椅固定装置如此简单。
仅以目前最受关注中级车东风标致408为例,儿童安全装备是标配Tti全球标准儿童安全座椅锁扣。除此之外,孩子天性好动,求知欲强,行车途中一旦拉动车门把手将车门打开,后果不堪设想。标致408车主只需打开位于双侧后门处设置的儿童安全锁,即可防止意外发生,这就是儿童安全锁的用途。
数据显示,儿童在交通事故中占有很大比率,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儿童生命危险概率是使用者的八倍以上。大量的事实也证明,目前大多数在售车辆的安全指标都是根据成年人的身体结构以及成年人的身体承受能力设定的,不论是安全带的高度和系扎位置、还是安全气囊的弹出角度和力量等等,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时候,这些安全指标只会对成年人产生作用。安全气囊可以在事故中成为保护成年人,但对于儿童却是“隐形杀手”。而对于儿童安全异常关注的车型而言,只需使用点火钥匙锁闭位于杂物箱内的安全气囊,即可阻止侧安全气囊的激活,不必担心安全气囊会对孩子造成的潜在威胁。
另外,除了这些对儿童安全直接有效保护的装备外,包括标致408在内的部分中高端车型也配备的位置可调安全带装置,车门电窗控制功能,车门儿童锁,车辆中控锁,自动落锁和车门未关闭提示等等,这些配置都从不同程度上对车内的儿童安全提供了保障。
因此,真正具有儿童安全意识的车企在安全装备上投入的诸多心血,绝非一个安全座椅固定装置配置如此简单。
“防患于未然”,无论是时常出现的“Baby in Car”式警示标语,还是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出台,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
但是很可惜,在诸多细节文化方面,众多厂商家却选择了“讨巧”的方式来应对儿童的安全意识问题。对于真正重视的汽车企业我们必须给予敬意,而所谓汽车文化的打造更多的则在于此细节。而不是因“讨巧”带来的成本下降!
儿童安全小常识:养成新的用车习惯。
一、避免急加速、急刹车
数据显示,成年人头部约占身体总重量的6%,婴儿头部重量则是全身重量的一半,即便是3岁和6岁儿童,头部重量占全身比重也高达18%和16%,而且,颈部肌肉和韧带十分脆弱,一旦急加速或急刹车,颈部会直接扭伤甚至折断。以40km/h行驶速度为例,急刹时会直接对5.5公斤儿童产生110公斤的前冲力,即使儿童是“绑”在安全坐椅内,也是难以承受之重。
所以,车里有儿童,第一要素是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整个行驶过程以匀速为主,速度控制在80km/h以下,并提高注意力,对车流情况作出预判,如需刹车和加速,尽量加长时间与距离,避免给儿童带来过量冲击。
二、用后视镜监测
不管有无儿童安全坐椅,都不能让儿童坐在前排,同时也尽量避免儿童独自坐在后排。好动小孩会自行解开安全带,打开车窗,打开车门,从前排坐椅中间往前爬,甚至会趁你不注意去拉手刹……即使上述情况都不会发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前排驾驶员往往自顾不暇,照顾不到独自处于后排的儿童。
假如人手确实不够,不得不将儿童留在后排,必须检查所有门窗(包括天窗)是否关牢,锁上儿童安全锁,并用后视镜往下调整,随时有余光监测,一旦发现儿童有出格动作,立刻靠边停车制止。
三、远离停车场
不管是露天,还是地下,停车场一直是儿童出事的高危场所,每年发生于停车场的儿童安全事故不在少数。而且,随着城市停车位日趋紧张,停车场通道狭窄,驾驶员视野大幅降低,容易忽视身材矮小的儿童。
再者,汽车盲区远比你想象中大,毫不夸张地说,不少车型的视野范围与潜水艇没什么两样。停车时,要打醒精神,看看周围有无其他小孩;下车后,一定要牵住小孩手,禁止小孩在停车场里或在车旁边奔跑、玩耍。
四、不要在车内抽烟
车厢是一个密闭的小空间,即使开着车窗抽烟,也会在短短时间内使车内充满“二手烟”,且浓度是平常的2~3倍。欧美不少国家严令禁止公共场所抽烟,其中包括私家车内,驾驶员一旦被发现在车内抽烟,都将不得不接受高额罚款。此外,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小孩单独锁在车内,长时间处在空气不流通的车内,容易产生窒息等情况。
五、准备一些小玩具
开车最忌讳分散注意力,在车上,儿童容易兴奋,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动作,问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开车时不要主动逗小孩,在车内准备一些小玩具,让他自己玩耍。
六、熟练拆装安全坐椅
成人安全带系法并不适用于儿童,儿童系安全带使用方法是从手臂下面跨过肩膀斜对角贴胸而过,腿部安全带应该跨过大腿根部。应学会熟练拆装儿童安全坐椅,并确保安全过程中安全带按正确方法穿过安全坐椅,此外,还要确保用于拉紧孩子的皮带调整到最适当的长度,皮带应该足够紧。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