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国标”惹争议 消费者冷眼对待


 
 

 

 

  据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了解,“将出台粽子‘国家标准’”的消息从2008年传出后少有下文。近日,记者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计划查询系统”获悉,“粽子国标”已进入文本批准阶段,预计明年端午前将会推出。

  粽子要不要制定“国家标准”,一时成为社会争议话题。

  标准起草方认为,粽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作为食品。目前我国56个民族中有50多个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但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粽子产品的统一标准。此次“粽子国标” 在人工添加剂、包装、保质期上将有更严格的规定,以提供更规范、科学的标准依据。不会像之前的“馒头国标”那样,对外观、用料等作出过细的要求,国标的制定,只是为方便消费者辨别食物详细的技术参数,并能给行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标准。

  而很多消费者对此持不同看法。如今的粽子品种在不断推新,在传统蛋黄、鲜肉、豆沙口味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鲍鱼、黑糯花生、菌菇等中式口味,此外还有咖喱粽、巧克力粽等中西结合的新品种。有人表示,不能用一种不变的标准去强求统一,粽子国标即使只作为方便消费者辨别食物详细的技术参数,也不能把能够保证质量、卫生的另类粽子视为不合格。我国的食品种类数不胜数,如果每一种食品都要制定国标,“国标”一旦泛滥起来,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反而还会为国标所累。同时,“粽子国标”也解决不了端午节里安全生产问题。 有消费者质疑,国家标准规定,粽叶必须是纯植物的,不得人工添加任何东西。这最起码的都要规定,是不是太过于可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