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现代史上,6月23日这天,有两个事件奇妙重叠。一是1945年的这一天,冲绳大规模战斗终结,另一是1960年的这一天,日美修改后的安保条约生效。那么,日本媒体是怎么报道这两件事的呢?
关于前者,日本将其定为“慰灵日”。昨天一大早,刚就任首相不久的菅直人飞到冲绳,参加冲绳县组织的“冲绳全战没者追悼式”。关于后者,若干平面媒体刊登了一个叫“财团法人日本国际论坛(JFIR)”的意见广告,纪念日美安保条约生效50周年。
23日这天晚上9点NHK的“NEWS WATCH 9”节目,播放了著名解说员大越健介当天上午在冲绳的采访。他站在“和平之础”前观察一些祭祀者。“和平之础”是一片面朝大海的碑林,上面镌刻有24万余名冲绳战中死亡的民间人士、军人姓名。大越健介看到,一个满面布满皱纹的老太正用手反复抚摸一个姓名,这让视听者浮想联翩。大越还看到,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在默祷,原来,这学生是来祭祀她的祖辈亲人。
这天,大越还采访了“冲绳全战没者追悼式”。不过,NHK的镜头并没对准台上,而是一直以普通会议参加者的视线观察。大越挟在听众中,轻声对镜头讲述。这天晚间新闻中,身穿一套黑礼服的菅直人首相只一瞬带过,而一个叫名嘉司央里的高中生朗诵诗的镜头,却很长。
名嘉司央里今年17岁,来自普天间高中。这所学校邻近普天间美军基地。据说,她作的诗《变革》是在1800首应征诗歌中选出的。她在诗中说,“基地,飞翔的直升机/仿佛天经地义/这个似乎和平的小岛!”最后,她朗诵道“变革吧/用和平重新设计/我们的意志/一定成功”。
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日,他与日本首相岸信介在修改后的日美安保条约上署名。该条约生效50周年的这天,日本国际论坛(JFIR)的整版广告,呼吁重视日美安保条约。这个广告文的撰写者是该组织理事长伊藤宪一,今年72岁,曾长期在外务省任职,后来转到青山学院大学任教授,专攻战略论。他是日本知名国际政治学家。
这篇广告文章主要归纳了5月24日该论坛与“全美外交政策委员会(NCAFD)”联合举办的一个圆桌会议的内容。文中说,“面对近年日益增加的中国关注,日美两国均有人指出,日美之间对话、交流正在空洞化。”这个会议,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保守主义阵营的意见。
上述广告记述了圆桌会议日方一种意见:“中国扩军越过第二列岛线从东海进入太平洋,构成威胁,日美必须共同应对”。对此,美方意见认为“美国主流意见不认为中国是威胁。迄今为止,日美同盟为东亚稳定提供了硬件力量的均衡,今后,从全球化角度看,日美同盟应合作应对传染病、恐怖活动、大量沙伤武器扩散等问题”。
显然,日美都需要为两国同盟找一个理由。部分日本意见希望渲染中国威胁制造一个理由,但美国则考虑维持其全球霸权,至于日美同盟,仅是整体战略的一个棋子。上述圆桌会议结果表明,日本保守主义者借同盟关系遏制中国,已经无法实现。《读卖新闻》在6月22日的一篇报道中承认,今天日本面临的安保环境不同于冷战时代,日美采用“封锁”对付国际影响日益增强的中国,已不划算。尽管如此,此间主流媒体却坚持以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军事力量增大、反恐等为加强日美安保体制找根据。但另外一个方面,有理性的日本人知道,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取得巨额利润,与中国为敌,结果无法美妙。
其实,日美安保并不对等,这个条约既没有规定美国本土遭受攻击日本可以出兵支援,更没有规定日本可以在美国设立军事基地。冷战之后,日本承担的负担与获得的好处日渐失衡。日美安保条约签订的背景其实是一种利益交换。战后日本为美军提供军事基地,以换取西方自由主义世界的接纳及美国市场,但是,今天日本对华贸易额已经超过对美贸易额,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日益增长。对日本公众来说,提供基地日益得不偿失。即使坚持日美同盟的人,也没人同意将冲绳美军基地搬到自己家门口。
尽管如此,前首相鸠山提出要建立“更加对等的日美关系”,期待美军基地撤离冲绳,显然过于看轻国际政治的严酷一面。美国只要强大一天,就不会放弃日本军事基地一日。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日本保守主义者以中国为日美共同敌手这个诉求,显然与美国世界战略并不相符。当今世界许多重大事务,需要中美磋商解决。此外,中日两国经济关系已经相当程度一体化,遏制中国,就是扼住日本自己的咽喉,这更与日本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以上,我们看到6月23日这天,日本媒体在传达两个对立的信息。一方面,电视镜头中反复出现的冲绳居民要求美军基地撤走的诉求,另一方面,则是保守主义呼吁加强日美安保关系,加强美军在日本的存在。这两者,看似对立,但却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两者都反映了今天的日美关系,对日本来说,已是一种相当沉重而痛苦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