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藏地生死线318国道(6)情迷来古冰川,醉在然乌湖


  文/余德进

  6月13日:左贡——八宿——来古冰川——然乌(行程280km)

  在世界屋脊之上行走一直是多少人的梦想,海拔5000米之上的藏地风光,1天之内,经历四季,时而大雨、时而冰雹、时而酷热,亚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穿越藏地生死线318国道的经历相当与从广州出发一直走到北极所看到的所有梦幻奇景,真正领略了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堪称人生难得的经历。纯真执着的藏族民风,时时震撼着我的心灵,而此行印象最深的,却是来古冰川之行,我的大脑满是然乌湖的悠然时光。

  

  

  

  汽车一路前行,随着海拨的升高,葱笼翠郁的景色在身后渐行渐远。我们沿着帕隆藏布逆江而上,道路两旁都是光秃秃的山脉,但奔流的江水却宛如九寨的海子般温蓝莹润,与澄澈的天空遥相辉映,在一片荒凉贫脊中抚慰着我们疲劳的双眼。

  然乌湖就在318国道边,但然乌湖的美却不在公路边,要离开国道,向南沿土路进入到来古村才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观,在这里能看到规模巨大的来古冰川和围绕着来古村的一座座雪峰。由于大量冰川融水从山上流下,道路基本被泥石流淹没,甚至有些道路都变成河流,车子穿越一条条河,30多公里的山路畅汗淋漓的颠簸之旅。

  

  

   

  

  

  越往高处走,水流越显宽阔,翻过一个山头,一汪令人惊艳的幽蓝蓦然浮现在眼前。这就是西藏最美丽的湖泊,最后一层神秘的面纱终于揭开,我被她静谧的美深深地震撼。

  我有点搞不懂,一路上,经历的冰川湖泊还少吗?每次队长都会给我们将其背景及历史,然乌湖却只字不提,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找当地人打听了一下,让我大吃一惊,然乌两字为藏语的译音,竟然是“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意思。相传湖水里住着一头水牛,湖岸上生活着一头黄牛,两头牛互不相让,时常互相顶着较量。两头牛死去之后,尸体化为湖岸两边的大山,然乌湖就夹在两山之间。民间传说虽是神话,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地理学家的观点,然乌湖是3头“牛”顶撞角力的结果。这3头“牛”就是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打开一张西藏的地形图不难发现,然乌正好位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冲撞的地方,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这三条巨大山脉的交汇处,受到各方力量的挤压。然乌河谷是受挤压而断裂下陷的地层,水往低处流,上游大冰川的融水就沿此流下来了。

  我不禁拭目重看然乌,幽蓝深遂的然乌湖水恍若天空滑下的一滴眼泪,寂静得没有丝毫声息,犹如被久远时光凝固的女子,心头再也泛不起涟漪。走近然乌湖,她仿佛幽蓝深遂的湖水恍若天空滑下的一滴眼泪,寂静得没有丝毫声息。

  她不食人间烟火,依然保留了世界难觅的原始美;

  她就像一个面带轻纱的女子,而我期待着她面纱下的惊艳;

  她,风淡云轻;

  她,冰清玉洁;

  她,让我欲罢不能,然乌湖的悠然时光,我幻想着自已,身处那方有着浓郁的西域文化、神秘而又纯净的圣地。天高气爽的某一天,在起起伏伏的草原上,几处蒙古包在远处散落着,里面必定有位热情的大嫂还有那香醇的青稞酒、醉人的酥油茶。而我躺在草地上吧,哼着歌儿或发着呆又或者和朋友聊天嘻闹,远处湛蓝的湖像蓝宝石一样幽幽地发着光,几只藏羚羊或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湖边漫步飞翔……这是何等的惬意,这未尝不是一幅幸福而又异常凄美的画卷。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这就是藏民的生活吗?在一个风淡云轻的日子里,和亲爱的相偎相依在然乌湖畔,若干年后,同样白发苍苍脱光牙齿的老伴携手看夕阳陨落……

  在然乌湖,队长下达的任务是以然乌湖为背景拍摄牧马人,我却好奇远出的来古冰川,在试驾的间隙,我突然有一个冲动的想法,我想偷开牧马人去来古。莫非克莱斯勒砸了那么多钱出来,就是为了拍摄几张照片吗?在欣赏然乌湖美景的同时,是否在这起伏不平又一望无垠的草地上来一场刺激试驾游戏,那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我用花言巧语买通了司机陪我一同前往来古,一个四川老乡,我亲切地称他为“哥”,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所有人都被然乌湖的美景所吸引,几乎无人察觉我们的悄然失踪。

  来古冰川位于然乌乡的来古村。在318干线交汇的然察公路,行驶出约七八分钟后,由沙石土三合一而成的察隅公路右边,就开始有湖面出现。湖成狭长状,湖的对岸是重重山岭。和沙石土路左边的山崖对称,公路和湖面实际上是被夹在两面大山的峡谷带中。坐车中的我,明白了“然乌沟”这个称呼的来由。虽然我只是在一本记不请书名的资料中,看到过这种对然乌的叫法。

  大概在到察隅县三分之一的路途处,司机把车转入了公路右边的一条土岔路,并告诉我,这条就是通向来古村的大路。进入岔路后没一会,前面又有一个湖面出现,比前面的外中燃乌湖面略显宽阔,这就是然乌内湖了。湖面的前方渐渐的出现了开阔的平地,内湖对岸的山峰依旧和中外湖对畔一样,连绵重叠。老黄色中夹带苍郁的山坡,高凸的峰顶在淡淡的光照下,斑斑驳驳的白色和尚未散尽的白雾纠合在一起的景致,因晨雾的漫漫消散,而变得比前两个湖面更为清近动人。

  在几乎没有路痕的卵石滩上行驶,小马的颠簸,一点也不输给行驶在凹凸的山道间。穿越了好几次水道,河滩,不知走了多少时间无路的行程,总算在开始又有上坡路时,才有了路的轨痕出现。我暗自庆幸自己,当队友们在然乌湖拍写真搞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我趁这个试驾的间隙亲近冰川,在仅一辆小面包车可容身的山间土道上,迎面过来了一辆小型轿车。我们的牧马人在靠崖壁的凹处让过了轿车,才又得以一路上冲。我正琢磨,那轿车是啥时候上山的,熟悉来古村的司机老乡不问自答似的告诉我,那轿车中的游客,昨晚是在来古村过夜的。原来然乌沟内的来古村,也有藏族“农家乐”式的旅馆呀!看来冰川脚下的村寨,藏胞们的旅游意识,也在突飞猛进啊。

   能行车的盘山路并不太长。小马很快就在一个平坦的山顶上停下了。我穿上冲锋衣裤下车。打开车门,果然一股寒气迎面袭来。

  脚下是一个三面临崖,一边延伸向村寨的平整的山峰。靠近村寨的路边上,已经有辆小车停泊在那里。靠山崖的某个方向上,好几个如同我们一样的外乡人,个个手中都举着相机。我抬头朝他们拍摄的方向望去,二三百米的前方,来古冰川的奇壮身影,震得我瞠目结舌,呆若木鸡。

  

  

  我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笔下宁静淡泊的世外桃源,心境顿时舒畅起来。而来古冰川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让人惊奇的是冰川末端的两个因冰碛物阻塞而形成的湖泊,一个湖水碧绿,美如碧玉,一个却是水质混浊,状若泥浆。据说原来一个湖泊的上端是一条叫必姆贡的冰川,这条冰川的活动减弱,由冰川带来的泥沙减少,湖水经过沉淀,水质纯净又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湖水碧绿。而另一个湖泊的上端则是由几条冰川汇合而成的复合式的名为“来古”的巨大冰川,它带来了大量的泥沙砾石,即所谓的冰碛物,因此导致了湖水混浊。

  在一片梯田般低坡的连接下,一个冰湖在两座山势和缓的岭峰夹谷前面,冻立在逐级提升的低坡梯田之顶。冻湖背后,两座山峰相对的山坡,坡面都只有四五十度的斜角。相对山坡的双面曲线和冻湖的水平内堤岸,形成了一个底部由“一”组合成的坦V字母。穿过特形V字,六条晶莹亮白的横W型银白冰龙,静静的卧躺在群山众岭之中的一大片平缓宽阔的褐色谷坡上,展示了一幅惟有大自然才独创得出的天地奇景。这是环球之颠的一方“地母”同胎生育的六条阴阳籽龙:阴的婀娜苗条,阳的壮实粗旷。可光洁冷傲、透莹剔白的神姿,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态,却明确的告诉人类,它们六个是一辙所出的天地之种,除了寰宇,没有任何生灵可育生它们。

  冰龙卧睡地四周的连绵岑岭,是这片冰寒谷地的忠实守护山神。龙籽们的母亲,为了不让繁杂的世界,轻易地扰乱爱子们的酣睡,在生育冰龙籽的同时,把美丽又坚固的冰雪铠甲,馈赠给了守护神们穿戴披挂。虽然这些装备,有的光洁透明,有的莹白厚重,却都同样的坚、寒、固、滑,令人望而生畏,怯而止步。山神们忠实的执行了自己对“地母”的承诺,以雪天冰地的冷酷,为冰龙谷川的远离俗世,尽到了最大的保护职责。

  

  面对冰冷的艳美,傲世的独立,来古冰川以它不可亵渎的神圣,让我仰之,赞之,竟忘却了想亲近冰川的初衷——或许,这就是天地造就神物的宗旨:让你在敬幕之中,有所感悟,且把此种感悟永久的保存在自己宽旷的心灵中。“让人的心灵象天地一样宽广吧!”在这绝世的自然绝景面前,我又一次的感受到了天地间的雄霸之气。

  某游客一次次的举起相机,把震撼心魄的“来古冰川”摄入SD片中;一次次调正相机的焦距,尽量的把冰龙籽们的奇特摸样,留得更清晰细致一点。游客、冰川互相对峙与欣赏,配合得天衣无缝。虽然几百米的寒冷空间,把我的身形阻隔在来古村的山寨顶峰上,然而我的心神却已飞到了冰龙们的身边。我看到了哺乳龙崽们的那条从神山上飞泻而下的冰泉;还看到了被冰寒裹住的云雾,在为神山缓缓的按摩。冰谷上空的阵阵云群,青、白、蓝色相间,缓慢的穿步移动,仿佛是在为熟睡的冰龙巡逻放哨。我无法想象阳光下的“龙谷”是何样的美丽,真希望老天能让太阳漏一漏脸,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可十全十美的机会总是很难得的,能有这样一次心灵和耳目的洗涤和享受,我满足了。

  后来,当克莱斯勒官方的人问起我:“老余,试驾了JEEP牧马人,觉得怎么样啊?”我只好形容道,“这个外表四四方方的家伙,要线条没线条,要肉感没肉感,内饰略粗糙,空间略狭窄,就这样一个不修边副的家伙,才会天马行空,放荡不羁的随便乱冲乱撞,没有路,牧马人自己去找路,没有爬不上的破,没有过不去的坎。”亲身试驾,不建议认为是广告。下一站,米堆冰川——波密,如果可以,建议继续关注本博的不定时更新,谢谢。(文/余德进)

  

  文:余德进

  图:中国国家地理2010探险队

  后期处理:余德进

  车辆提供:克莱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