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多措并举擦亮世遗品牌


    

2009626五台山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消息仿佛还在昨天,如今其马上要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的日子。一年的时间中,五台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世遗的品牌效应反响如何?尚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带着强烈的疑问和期待记者走进了忻州,走进了五台山。

 

瞄准遗产地国际旅游品牌

“申遗后,五台山确立了‘遗产地国际旅游品牌’的标准,对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西省忻州市旅游局局长苏高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规划为先。五台山聘请国家及省内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制定了五台山旅游发展整体长远规划,以减少开发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运用市场化理念,创新手段、方式,拓展旅游宣传推介的深度和广度。一年来在旅游开发上着力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服务功能,突出抓基础设施改善、旅游宣传促销。

在巩固和完善申遗前成果的基础上,五台山景区今年将重点通过旅游服务基地和二期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工程建设助推旅游产业提速升级。据记者了解,目前,五台山国际度假酒店、祈福宫(演艺中心)的建设合同已签订,其中占地240多亩、投资5.5亿元的五台山国际度假旅游酒店已进行了奠基仪式;蟆石服务接待区两座星级酒店也分别达成了建设意向;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预计投资5亿元的五台山飞机场也已立项建设并进行了奠基仪式;忻州——阜平高速公路今年10月开通,届时从北京到五台山只有3个多小时车程……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国际五台山、人文五台山、财富五台山’,依托五台山的世遗品牌,拉长延伸旅游产业链,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市的产业。”山西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宣传促销必不可少。近来五台山也动作频频:依托北方10省旅交会和北京国际博览会平台,在北京举行了五台山—芦芽山旅游推介会;为期一个月的以“展示世界遗产,祈福华夏平安”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将于626在五台山开幕;由国内著名导演张继刚执导打造的佛教文化、佛教音乐盛宴明年国庆即将亮相祈福宫。“下一步更要提高宣传的主动性,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进行品牌营销,捆绑促销。”苏高田告诉记者。

 

创优环境,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是衡量一个景区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旅游区重要的形象要素。一年来以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佛国圣境为目的,五台山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水、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推进生态林业,通道绿化、矿山复绿等绿化工程,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整顿力度。

尤其是2010年,结合五台县“环境整治年”的工作部署,五台山以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展开了集中整治工作。据悉,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五台山景区先后出动人力4.2万人次,清运垃圾6.84万方,疏浚河道2.8万米,引进种植当地特色花草树木1.9万株,累计出资达600多万元。

“目前,景区划分为8个片,每个副区长负责一片,把责任牌挂在明显的位置。任务和责任都明确落实到了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五台山环卫处负责人张东伟告诉记者,通过治理,五台山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老百姓的素质也提高了。

而文明程度作为一个景区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表现同样不可小觑。据记者了解,五台山已对全山279家商店和饭店商品进行了明码标价,发放标价签计4万余张,明码标价率达95%以上,并在9个游客集中区、4个星级宾馆设置了旅游服务咨询点。

“二期拆迁已经启动,将于2012年完成,大概有200多户,这是我们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同一期的安置办法一样,分别建成家庭旅馆式和单元式住房。此外还修建了1万多平米的市场,安置就业。” 五台山景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培官介绍说。

此外,五台山还对建筑市场、旅游市场、社会治安、森林、寺庙防火以及交通安全等也进行了集中整治,并相继建立健全了相应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多个渠道不断创优环境,提升软实力。

 

直面困难,憧憬未来

“首先是对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不够,佛教文化转换为旅游产品不足。其次是对佛乐、素斋以及五台山特色餐饮开发不足。尤其是素斋,其作为一个显著的文化品牌,没有形成规模和氛围。此外,目前五台山门票收入单一,文化娱乐的比重不足,丰富、优化旅游产品的构成势在必行。”谈及五台山面临的不足,苏高田如此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五台山寺庙景点和居民混居在一起,由此造成的民生问题、拆迁任务相对于国内其他景点景区,困难颇为突出,治理难度尤为严峻。

“除了上述问题,资金是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赵培官说,拆迁安置和服务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约需资金9.9亿元,目前已通过贷款解决7.8亿元,尚缺2.1亿元,下一步实施的二期拆迁工程仍需约6.5亿元。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五台山在旅游产业方面的“亮点”和“卖点”?政府如何转变管理模式,促进五台山做大做强?

董洪运胸有成竹的告诉记者:我们要把健康养身产业作为忻州旅游产业的亮点,以五台山为中心,培养禅修养身产业,建造若干个禅修养身中心,以顿村、奇村的温泉优势开发温泉养身中心、以芦芽山的自然风光为依托打造自然生态养身。此外,将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和世界佛教论坛开到五台山;打造一台五台山的影视剧;通过五台山的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列入了他的计划中。

“同时,政府要在管理模式上由开发型管理向保护型管理转变,在环境卫生、安全、寺院的道风建设、旅游秩序、总体规划建设方面功能要强化,其它的则应该弱化放开,走市场化的道路。”董洪运强调。

围绕三个五台山的目标,忻州正在一步步前行。一年,尽管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期待着五台山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爱下,成为更具魅力的世界遗产地和令人向往的清凉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