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未到,龙舟水已至。昼如夜、雨倾盆、电闪雷鸣……
2010年的5月,湖南省遭遇全年最强降雨,暴雨洪涝达到特大气象灾害。湖南省在5月中旬的一周里,发布红色预警48次、橙色预警260次,并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广东省频遇极端天气,上旬的一周内,3场特大暴雨在广州创造了降雨量超全年1/4的纪录,刷新了百年气象纪录之最。
然而,狂风暴雨不能撼动钢铁大道,一趟趟列车快速平稳行驶,是什么打造了如此坚实的基础?
提升抗洪能力,从线路基础切入
历来,广铁集团辖下的湘粤地区都是洪水肆虐之地,几乎每年都发生暴雨引发洪水、冲毁线路之事:2003年,焦柳线中断行车174小时;2005年,京九线中断行车193小时;2006年,京广线上8800名旅客被困粤北77小时……
面对洪灾对运输的巨大影响,这个集团痛定思痛,把强化线路基础作为从根本上提高抗洪能力的有效手段,确定了强化设备整治的3年目标,打响了整治线路基础的翻身仗:成立设备整治领导机构,党政领导挂帅,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向线路倾斜;在铁道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以集中修为实施平台,展开了更换无缝钢轨、道岔和水泥轨枕,道岔换砟、岔轨焊连、石砟清筛、基床封闭,线路补砟、更换隧道内宽轨枕等线路基础根治式的整治行动。
两年多来,这个集团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和力度推进线路基础整治:年前确定全年整治内容和进度;春运期间完成钢轨、道岔招标采购和道砟准备、施工前调查,制订出详尽的施工组织方案;4月份进入整治状态,调集大修列车、清筛车、捣固车和稳定车等大型机械,组织所有劳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除充分利用铁道部安排的集中修外,集团调度部门还开出180分钟的大“天窗”,为线路整治提供宝贵的时间;组建施工协调办公室,专司施工计划落实、各工种结合部衔接和施工质量卡控。
为确保整治效果,这个集团严格技术标准,严肃作业纪律,道岔换砟,专人把控350毫米的深度尺寸;更换道岔,先预铺、焊接、冻结,上道前验收;铺设无缝线路,先对作业人员进行铝热焊技术培训,合格后上岗;线路清筛的洁度、深度,曲线清筛均按设计精测精捣,长大直线激光拨道……为加快整治进度,这个集团还采用同一区间多工种、多项目平行施工法,把有限的“天窗”时间用足用好。为节支降耗,这个集团把干线换下来的钢轨用到普通线路上,普通线路的磨耗轨用到到发线、编组站或专用线上,用最少的钱干最多的活。
有数据显示,仅2008年、2009年,这个集团就更换新轨1018.6公里、更换再用轨333.3公里、清筛线路1161.7公里、更换道岔1275组,线路的无缝化率从2007年的44.7%提高到56.8%,道床Ⅰ级化率从76%提升到89.4%,相当于2006年以前5年的工作量,线路的整体防洪能力由此大大提高。
增强抗洪功能,从预警基础抓起
近年来,面对极端恶劣天气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实际,广铁集团在防洪预警机制建设上强夯基础,形成了一整套以雨为令、闻雨出动,集全员抗洪、全过程抗洪和联动性、快速性于一体的制度。
提前备战汛期防洪。广铁集团每年年初即对全年防洪进行部署,在汛期到来之前,组织拉网式防洪排查,重点检查排水设施、高堤深堑、桥梁隧道和山塘水库,并对768.8公里长的3552条天沟和41.9公里长的2700条吊沟进行了全面清理,要求沟沟见底,并对发现的隐患有针对性地安排了7项防洪工程、146项预抢工程;按照“集中调度指挥,区域分散布控”的思路,构建1小时内所有抢险措施到位的 “1小时防洪圈”,在27个车站储备了155车片石、28车道砟、3498立方米枕木、201立方米圆木,与各地联系了56支随时可以出动的抢险力量和309台抢险机械,夯实了防洪基础;与降雨同步,实行防洪值班制、危险地段看守制、雨量警戒制和汛期行车制度,并组织了由3670人参加的72场次防洪演练。
优化防洪预警机制。广铁集团在严格实行“三级雨量警戒制度”的基础上,外与地方气象部门建立雨情、水情通报制,适时掌握天气变化,内与站段、车间实施手机短信通知制,确保信息及时抵达防洪各个层面;以工务段为单位,指定专人与沿线山塘水库管理机构建立联系,随时掌握水情水位和泄洪信息;与沿线乡镇建立联系制度,采用报告有奖的办法,发动沿线老百姓及时报告洪灾、溜坍等意外情况。
夯实防洪基础管理。广铁集团加密雨量检测点,将所有深路堑、隧道进出口仰坡均纳入Ⅲ级防洪地点,实行雨中看守、雨后巡察,加大Ⅱ级以上防洪点的雨中和雨后监护力度;实行一次大雨过程一个预案,落实雨中和雨后2天内看守点、机车、车站间联控管理;实行防洪信息报告制度,现场每30分钟向工区报告一次,工区每小时向车间报告一次,车间向段调度每两小时报告一次,段每3小时向集团报告一次,遇有特殊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本报记者 刘爱平
强筋壮骨抗大洪——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抗击洪灾胜在狠抓基础建设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