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四亿吨——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大秦铁路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纪实


 
为了四亿吨
——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大秦铁路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纪实
 
 

  图1为新建的玉田北站到发线。
  图2为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党委书记王树文(右)与太原铁路局副局长王全献在施工现场交流施工情况。
  图3为大秦铁路扩能指挥部指挥长薛泉增(左)与四公司项目经理潘涛(中)、党支部书记张建民(右)现场研究施工方案。
  图4为玉田北站遵玉公路框架涵拆除护栏施工。
  图5为施工拨接场景。
  图6为项目经理潘涛(中)、总工程师余循海(右)在现场指导工作。
  图7为紧急上砟。
  图8为施工大干场景。
  图9为桥涵灌注混凝土施工。
  图10为列车行驶在改造后的迁西站。

  4月28日8时48分,随着最后一块鱼尾夹板被牢牢地固定在11号道岔钢轨的一侧,大秦铁路玉田北站施工现场顿时鞭炮齐鸣、礼花冲天,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公司的600多名员工齐声欢呼。望着大家激动的神情,项目经理潘涛、党支部书记张建民眼里噙满了泪水。这一刻,他们等了太久;为了这一刻,他们付出了太多……

  再上大秦 追逐梦想

  大秦铁路西起山西省大同市,东至河北省秦皇岛市,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长643公里。据介绍,全国煤炭市场每消耗16吨煤炭,便有1吨是由大秦铁路运出的。大秦铁路担负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380多家主要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6000多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运输任务,大秦铁路堪称我国的“能源大动脉”。
  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载单元列车的煤运干线,1989年投入运营,2002年运煤突破年设计运量1亿吨,2003年大秦铁路万吨重载列车开行试验成功,2004年大秦线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试验获得成功,2005年实现了运量2亿吨,2008年运量更是节节攀升达到了3.4亿吨。这一个个经典数字,见证了大秦铁路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没有建设新线,在原有线路上挖潜改造,依靠开行重载列车、提升行车密度,大秦铁路实现了运量的快速增长。如今,大秦铁路以行车密度最大、年运量最多、重车运行速度最快在世界重载铁路史上创造着奇迹。
  有一支具有60多年光荣历史、由铁道兵转工的国内施工劲旅,在20多年里,先后参与了大秦线一期、二期和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并先后获得了“全国优质工程奖” “铁道部优质工程奖”和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精品工程奖”,他们就是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面对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建设者决心再打一场攻坚战。
  2008年7月,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中标大秦铁路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第三标段,即迁西和玉田北两个车站的施工改造任务,这是继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改造——后营站施工以来,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在大秦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中标的又一项工程。
  潘涛,一位30出头、身材魁梧的河南汉子,曾在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后营站施工中负责收尾工作,他出任此次大秦铁路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项目部经理。平时不善言辞的他,只知道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用真诚和诚信结交朋友,与地方、建设方建立深厚的情谊。潘涛心里明白,大秦线特殊的外部环境将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2004年年底上场的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新建后营站,虽然合同工期只有3个月,但整个项目却干了一年多,期间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依然历历在目。
  2008年8月,潘涛率领刚从胶济客专项目撤场的两支王牌工程队分别赶赴迁西站和玉田北站。

  困难重重 不屈不挠

  迁西和玉田北两个车站虽然都在唐山市境内,但却分别处于迁西和玉田两个县,相距90公里,其实就相当于同时管理两个项目,这对于初次担任项目经理的潘涛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两个车站改造线路总长10.5公里,拆除既有道岔35组,新铺道岔41组,线路铺新轨18.6公里,线路重铺轨3.03公里,线路拆除8.76公里,路基土石方共40.8万方,中小桥3座,接长涵33座,计划工期8个月。这项工程,让这支能征善战、敢打硬仗的铁军队伍尝尽了苦涩和辛酸。
  采访之时,正值玉田北站施工进入最后的大拨接阶段,在负责协调工作的副经理兼第六工程队队长王东升的陪同下,笔者踩着道砟沿着5公里多的线路走了一遍。所到之处,王东升像回放电影似的讲述着。他说,这里的每个结构物、每段路基、每节钢轨,甚至每块枕木都饱含着建设者的汗水、甚至泪水。
  根据施工安排,第六工程队的大型机械负责玉田北站的施工任务,但是自从到达施工现场后,自己的机械基本上就没动弹过。2008年10月,玉田北站一段路基填筑施工开始不久,因个别地痞阻挠,这段路基的施工停止长达四个多月,驻地门前的道路被强行断掉一个多月……
  参加工作30多年的项目书记张建民,大大小小的工程干了30多个,他说还没有哪个项目让他如此刻骨铭心。
  在征迁工作中,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的建设者把工作做到了每家每户。因为铁路加宽征地,一处12米宽、400多米长的建设用地,牵涉到翻鞍寨村37户人家的板栗林。迁西县有“中国板栗之乡”之称,高品质的板栗有“东方珍珠”之美誉,每年有很多板栗远销海外,板栗树成为当地村民的“摇钱树”。张建民挨家挨户宣讲国家的土地政策,宣讲大秦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村民被他们的真诚感化了,同意了接受征地。
  有一家铁选厂一度成为迁西站改造施工中的焦点。由于到发线延长,需征取这个厂子3亩多地。潘涛急得上火。他一方面积极向当地政府寻求支持,另一方面与建设方取得联系,同时给这家铁选厂领导宣讲政策,经过大秦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长薛泉增、县政府领导的共同努力,最终达成了补偿协议。

  披荆斩棘 再铸辉煌

  项目经理潘涛说,大秦项目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安全压力大。
  既有线施工安全无小事,更何况是世界上行车密度最大、年运量最大、重车运行速度最快的重载铁路,安全压力可想而知。
  大秦铁路每天开行的列车达100对,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而且其中大多数是2万吨重载列车。四公司大秦项目部担负的施工任务不是在既有线两侧加宽路基,就是在既有结构物两侧接长施工。“在时速达80公里的2万吨重载列车两侧施工就如同单骑高空走钢丝,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潘涛如是说,“施工期间,每天就怕听不到列车的汽笛声,就连晚上睡觉都要睁只眼!”
  1978年入伍的铁道兵郑国友,负责全线的防护工作,提起去年夏季的那场暴雨,他至今仍心惊胆战。2009年7月14日19时许,一阵惊雷滚过,暴雨突袭而至。此时,玉田北站5公里多的线路上,21个结构物正在紧张施工,其中有4座靠近既有线接长涵的基坑刚刚开挖完毕。雨水汇成水流肆虐地向基坑奔流,如果因为雨水浸泡遭成塌孔,将直接危及列车的行车安全。紧急情况下,一声哨音划破夜空,潘涛带领数百名施工人员冒着大雨冲向工地。码沙袋、搭钢管、筑围堰、架水泵、疏水流,当大家齐心协力做好了防护,并确保了行车万无一失时,时间已是深夜。郑国友告诉笔者,从那天夜里到第三天下午雨都没有停。30多个小时里,他与几名防护人员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施工现场。
  玉田北站遵玉公路框架涵的施工,现在想起来仍令人难忘。因为线路加宽,这座两孔9米的框架涵需要在两侧各加宽11.85和12.5米,加宽施工的前提是首先需要把原框架涵两侧的钢筋混凝土防护栏拆除,而防护栏距线路的距离只有2米多,一边是疾驰的2万吨大列,另一边要进行拆除施工,如何保证安全一度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最终,经过专家的多方论证,项目部决定采取水钻施工法,即在钢筋混凝土的防护栏上密密麻麻地钻上眼,然后一段段切除。施工时,为了确保安全,他们事先使用吊车把即将切除的部分用钢丝绳牢牢吊起。最终,防护栏被安然无恙地全部拆除。
  既有线施工最为惊心动魄的当属拨接施工。拨接施工要求必须在“天窗点”内确保完成既定的全部施工任务,否则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砸点”事故。
  玉田北站于今年4月进入拨接施工阶段,为了减少施工慢行点对2万吨大列的行车影响,项目部需要将多个工作点集中在同一时间作业,于是拨接施工“天窗点”一再压缩,由最初的23个压缩至14个,再由14个压缩至7个,这给施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再加上,为了满足重载技术要求,大秦线采用了75轨和与之相适应的道岔,每米钢轨足足增加了15公斤,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机具,使得本来就紧张的要点施工时间更是捉襟见肘。拨接施工最关键的是方案确定和施工准备工作,每次拨接前大家如同进入临战状态,项目部、建设单位、监理,还有各家配合单位都要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确定最佳施工方案。施工分为多少个工序,每个工序投入多少人力,每道工序准备哪些机具,甚至每个人具体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工具、干什么活儿都要安排得清清楚楚,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正是由于项目部的周密安排,精心准备,从4月7日到4月28日,施工人员连续进行了7次施工大拨接,共投入人员11000人次,共拆除旧道岔13组,插入新道岔12组,拨移线路1800米,抬道380米,最大纵移距300多米,最大平移距8米,每次拨接施工都提前圆满完成,并实现了铁道部提出的 “一人不伤,一事不出,一分不延”目标。
  庆功宴上,潘涛动情地说,此次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干得实属不易,每当自己感到身心交瘁的时候,是集团公司总经济师王玉松、四公司总经理肖红武、党委书记王树文和副总经理卫力争、王伟等领导给了他勇气和信心,集团公司和四公司领导永远是自己强大的后盾。7次大拨接之所以能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感谢太原铁路局和大秦铁路扩能工程指挥部的各位领导,他们的敬业和务实精神令人感动,大拨接期间太原铁路局副局长王全献现场督战,并亲自测量预拼道岔位置,帮大家确定道岔作业方案。大秦铁路扩能工程指挥长薛泉增,在施工现场一待就是20多天,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
  4月28日玉田北站最后一次拨接施工圆满完成,大秦铁路扩能工程指挥部当天发来贺电,称赞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在大秦铁路4亿吨扩能改造工程施工中发扬了铁道兵时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央企业的良好风采。
  太原铁路局副局长王全献的评价是: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拨接施工干得很漂亮,不愧为中央企业,不愧铁军称号!
  设计院的有关负责人称赞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在大秦线创造了国内既有线施工几项新纪录:
  不到3个小时内同时拆除旧道岔7组;
  140分钟内同时插入新道岔6组;
  “天窗点”内不仅圆满完成了拨接任务,而且确保当日全线运量超过105万吨。
  大秦线扩能改造施工的硝烟渐渐散去,英勇的铁军队伍将再赴征程,但中铁二十局集团四公司建设者的事迹将随同那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大秦铁路被永远传颂……

  李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