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工作的地区手足口病例比较多,虽然这几天少了点,不过总体来说是比去年多了很多。
因此,我们这个城市的防疫部门比较重视我们这地方的疫情,也采取了措施:每个月送检5份患者的大便。
大便的具体用途我就不得而知,不过据说是用来明确病原的检查项目需要用到这些标本。
和上次的甲流一样:1、送检数量被限制;2、送检后结果并不会告知我们临床工作者。
不得不承认,对于全国全民的病情发布和统计工作,我们这样的边陲偏僻地区的工作者是没有资格和能力的。所以这些大便的化验结果以及统计资料是不一定要向我们汇报的。
只不过,当我们面对患者的提问,我们能如何回答?比如说,你叫病人留了大便标本,过几天人家问你结果如何你如何回答?问你是不是可以排除某某某病毒感染你如何回答?病都治好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这算啥?
还没有考虑到所谓的知情权问题呢!!
这些检查是免费的,我们应该感恩,尤其是患者。不过,限定送检数量却让人比较心寒。因为这样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个地区某类型病毒感染的比例,甚至当病人因为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的时候,一点可靠的病原学资料都没有。
这就绝对不单纯是成本问题了,而是对待医学科研的态度问题。作为国家出资进行研究的部门和项目尚且可以这样因为资金或者别的原因而偷工减料,以医院甚至个人为研究主题的研究项目又会如何搜集数据资料呢?记住有上行下效之说!
如果真心为了百姓,如果严谨对待医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在这上面多花一点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