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岛 落 日
蒋介石与民国大佬的黄昏岁月
王先金 编著
第三章 蒋经国主政台湾
蒋经国、蒋纬国身世之谜 (17)
蒋经国遗孀晚年孤寂
丈夫一句话 从此不打牌
蒋方良、宋美龄
蒋方良是个俄国人,是个出身工人家庭的孤儿。她从小失去双亲,与姐姐相依为命。她16岁在工厂当女工时,有一回在路上遭恶汉骚扰,蒋经国英雄救美,之后两人开始交往。
蒋方良以在俄国冰封大地独自成长的坚毅,克服接踵而来的挑战和压力,1935年,她和蒋经国在苏联结婚,生下蒋孝文,一家三口生活重担全落在她一人身上,无怨无悔。
从苏联到中国大陆,蒋方良没让蒋家失望,她彻底将自己改造成一个中国人,一口宁波话讲得比蒋经国道地。只不过,好不容易把自己转换成中国人,蒋家政权却节节败退,如同千万个家庭走上逃亡之路,她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带着蒋孝文、蒋孝章、蒋孝武及蒋孝勇四个儿女先到台湾落脚。大陆是怎么沦陷的?她这个俄国媳妇无权过问,不过令她忧心的是留在大陆作最后努力的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安危。
从大陆到台湾,对蒋方良而言,像是又失去一个故乡,一切都得重新开始。她自我安慰,孩子丈夫在哪儿,哪儿就是故乡。在台湾四十多年的日子里,她既回不了俄国,也踩不到大陆故土,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也只能埋在心底最深处。
来到台湾的蒋方良个性仍十分开朗,他们一家六口住在长安东路时,蒋经国的权势还不大,一家子常四处游玩、逛街。蒋方良也如一般家庭主妇,自己操作家务,邻居都可以看到蒋经国的外国太太做家务的身影。 蒋方良、蒋纬国晚年
但随着蒋经国在政治的成就,蒋方良的生活有了莫大的转变。他们搬离长安路住进大直七海官邸,男主人的权力愈来愈大,女主人却愈来愈沉默。戒备森严的官邸,像有一道高墙将蒋方良和外面世界隔了开来。
有一天,蒋经国告诉她,不希望人家讲:“院长夫人也打麻将。”就这一句话,蒋方良自此没上过牌桌。而打高尔夫球的嗜好,也因为一次她乘新的座车去打球,遭到蒋经国指责后,便放弃了。
蒋经国在世时,蒋家对家庭成员的生日十分重视,包括蒋经国、蒋方良和四个儿女的生日,以及蒋经国夫妇的结婚纪念日,全家一定回家团聚在一起,举办一场简单的家宴,切蛋糕、开香槟。有时蒋经国兴致高,除了当场亲吻蒋方良外,也会在儿女们的起哄、簇拥下,与爱妻跳起舞来。 蒋经 国 全 家 福
后来,儿女长大各自成家,官邸内只剩两老彼此扶持,蒋方良的日子寂寞、孤独,但总还有个老伴可依靠;只是,这依靠随着蒋经国和三个儿子相继去世,也逐渐消失无踪。
谁也没想到,蒋方良儿女成群,老来竟会饱尝孤寂和凄凉。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短短的8年内,蒋方良的三个儿子一个接一个病逝,这是她生命中的椎心之痛。
大儿子蒋孝文在蒋经国走后第二年,因鼻咽癌过世,这是蒋方良首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戚。本被外放新加坡的二儿子蒋孝武挂念年迈母亲孤苦无依,在父亲逝世后,积极请调回台,未料在新职就任前夕,突然病逝医院。这个打击让蒋方良崩溃,她再怎么坚强,也无法抑制情绪,在众人面前掩面而泣。
1996年底,她仅存的小儿子蒋孝勇也因食道癌在医院过世。
随着孩子们不断离世,蒋方良变得不言不语也不再哭泣,她经常一个人痴痴地凝望蒋经国和四个孩子的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天,那脸上无助的神情,看了令人心酸。
情同姐妹的管家“阿宝姐”离去
蒋经国的遗孀蒋方良2000年5月将要过84岁生日,但最近她又经历了人生中一次痛苦的别离。蒋方良的伤心,是因为在她身边50多年跟她情同姐妹的管家“阿宝姐”日前退休到宁波老家定居,使本已孤寂的蒋方良更加寂寞。
本名林阿玲,今年85岁的“阿宝姐”,一直是蒋方良在生活上很得力的左右手。常进出台北蒋经国七海官邸的人都了解“阿宝姐”在蒋家的地位以及她对蒋方良的重要。蒋经国逝世12年来,她是唯一陪着蒋方良度过寂寞岁月的人。为了蒋家,“阿宝姐”一生未嫁,大陆老家的侄子辈一再要求她回老家养老,可是“阿宝姐”舍不得离开蒋方良。
“总统”大选前,“阿宝姐”已向蒋方良表明辞意。选后,蒋方良虽然还是不断地留她,要她回大陆看看就行了,不要定居,但“阿宝姐”这一次说什么也不依,一门心思要定居。无奈,强扭的瓜不甜,最后蒋方良只好答应放“阿宝姐”走。
对这一对都80多岁的老姐妹而言,此番别离,可真就是生离死别了,因此随着离别的日子愈近,蒋方良的离情就愈浓,以至于夜不能寐,甚至数度落泪。
如今“阿宝姐”已经走了,蒋方良一如往常又开始过着简朴、没消遣、寂寞、不去麻烦人的生活,看她那种不受任何外在环境影响,一贯安于平凡的生活态度,着实令人佩服。
病 重 住 院
宋美龄逝世周年特展前夕,传出另一位蒋夫人蒋方良病重入院的消息。
现年(2004年)88年、深居简的蒋方良,长年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所苦,十多年前也曾突发小中风,四年多前查出肺癌。
在蒋方良住院及插管消息传出后,她就诊的荣总医院出现台湾各方政界要人,从陈水扁、吕秀莲,到宋楚瑜、马英九都来探望。
2004年5月,蒋家后代为蒋方良庆祝生日外,外界几乎很少听到有关这位蒋夫人的消息。
在此之前,蒋方良最近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03年初,蒋经国逝世15周年当天,她意外地在大溪头寮出现。坐着轮椅的她戴着墨镜,在安全人员的陪同下,她静静地凝视灵寝40多分钟才离开。 晚年蒋方良
蒋方良来自俄国的血统,为蒋家后代基因产生重要改变,从三个儿子都是标准混血儿的浓眉大眼外,第四代的蒋家人不少都有着非常洋化的外表。以蒋孝勇和方智怡所生的三个儿子为例,每个都是标准的混血帅哥。洋化的外表成为蒋家后代的特征之一。
听乡音解乡愁
中国人讲叶落归根。对蒋方良而言,应该是丈夫、孩子在哪儿,哪里就是她的根吧。晚年的蒋方良究竟想不想回故乡看看,外界无从得知。
不过,蒋方良思乡的情绪从她身旁的人多少可窥知。在蒋家执政的日子里,政治环境的限制,让蒋方良即使梦牵故土,也盼不到归期。实在压抑不住思绪时,蒋经国会陪她小酌几杯伏特加,两人用俄语交谈,借以抚慰孤寂又无奈的心灵。
11年前,蒋方良曾“会见”俄国明克斯的市长和副市长,这是她在台湾首度和家乡人见面,也是她晚年难得的欢愉时刻。之后,她还去听了俄罗斯小提琴家的演奏会。乡音是最能让蒋方良快乐起来的良药。因此,这些年由媳妇、孙子举办的家庭聚会,都会特意邀请到台湾留学的俄国学生参加,以俄语陪蒋方良聊聊天,说说家乡的事,期盼以此一解老人的乡愁。
“蒋方良的一位老友,12年来一直试图联络她却不得其门而入。”曾经到过蒋方良家乡的台湾留学生李雅丽感叹地说。
李雅丽于2002年从大雪纷飞的西伯利亚带了一封信回台湾,信是89岁高龄的玛莎老人写的,她是当年蒋方良乌拉尔重钢铁厂的同事兼好友。而乌拉尔重钢铁厂是蒋经国和蒋方良相识、相恋而结婚的之地。
十多年前,玛莎老人便试图通过信件和老友联络,无奈虽然“蒋家王朝”早已不复存在,但蒋方良依旧未摆脱蒋家政治图腾带来的禁锢,以致连一封来自家乡的问候信都难以到达她的手中。现在蒋方良病重,想要归乡与老友见一面的愿望,似乎更是遥不可及。
蒋方良去世
2004年12月15日,蒋方良因肺肿瘤导致呼吸衰竭,在台北病逝,亨年90岁。
12月16日,设在台北荣总医院的蒋方良女士灵堂,开始对外开放,包括台湾政党要员、蒋家亲朋好友和一些民众都到现场志哀。
经过连夜赶工,台北荣总介寿堂以百合和玫瑰等白色花朵布置灵堂,正中央是紫色兰花缀成的十字架,上写着“母亲大人、安息主怀”,由她三位媳妇署名敬挽,上方则是蒋方良一帧面露微笑的遗照。灵堂简单素雅,维持一贯的朴实形象。
许多台湾民众上午8时许就赶到了蒋方良灵堂前,也有从澳门来的人士,还有老人坐着轮椅赶来。灵堂9时一开放,即有民众跪倒灵前痛哭失声,一位朱老先生进灵堂就三跪九叩,现场气氛令人动容。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萧万长、吴伯雄、江丙坤副主席等人到蒋方良女士灵前鞠躬默哀致意。
台湾政坛也有不少人前来吊唁,有王金平、郝柏村、邱创焕、许水德及蒋仲苓等等。
九十高龄的王升老泪纵横表示,方良女士非常贤慧,他推崇方良女士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平常不打牌不喝酒,只喜打高尔夫球。后来因为蒋经国认为高尔夫球是贵族运动,不符合当时的俭朴风气,蒋方良戒掉了这项嗜好。
最后半年照料蒋方良女士的医生说,在病榻前,她问护士可不可以和先生葬在一起,这也是蒋方良的最后遗言。
中午12时30分许,李登辉来到蒋方良女士灵前鞠躬致意,他的到来令许多人感到错愕。
李登辉独自一人走到蒋方良灵前鞠躬,随即趋向家属代表方智怡、蒋友柏等人握手致意,之后快步驱车离去。在场吊唁的民众发现是李登辉来访,开始一阵谩骂,不过李登辉来得快、走得急,他有自知之明,让想上前吵架的民众根本没机会。
12月16日上午,蒋孝刚到章孝严办公室,商讨蒋方良治丧以及章孝严参加家祭等相关事宜。
蒋孝刚对章孝严说明蒋方良去世的经过,至于章孝严是否参加家祭,还要和蒋徐乃锦等人联系后,才会作出最后的决定。章孝严认祖归宗,改回姓蒋一事,章孝严低调表示,目前对于改姓一事没有任何时间表。
蒋方良病逝后,她最痛爱的女儿蒋孝章却一直不见踪影。据说,蒋孝章最近五六年病重,难以承受长途飞行,因此可能无法从美国返台奔丧,而将由夫婿俞扬和代表出席。据了解,蒋孝章在得知母亲过世的消息,再加上自己体力不继,医生不准她搭机进行超过十小时的长途飞行,她已经为此哭了整整两个晚上。
蒋方良去世后,俄罗斯一些电视台和报纸16日都以显著版面报道此事。
蒋方良女士去世的消息已经传到俄罗斯距离莫斯科近三千公里的叶卡捷琳堡乌拉尔重机厂。有记者打电话给住在工厂住宅的玛莎。她说,“我已经知道芬娜走了!”
93岁、声音洪亮的玛莎,与已经去世的丈夫彼得,是蒋方良与蒋经国在乌拉尔重机厂最要好的朋友。玛莎接到电话时一直追问蒋方良确实的去世时间,记者告诉她是莫斯科时间15日清晨7时,“台北与莫斯科时差5小时”,她听完后,喃喃自语地说:“芬娜就这样走了。”
玛莎在电话中最后说:“对于芬娜去世,我非常难过。不过接到你的电话我很高兴。”一位西伯利亚年近百岁的俄国老妇人,以体贴直率的态度表现她对少年时代友人的无限怀念与追思。
12月27日,为蒋方良女士举行了公祭,陈水扁、吕秀莲前往致祭,国民党大老李焕、郝柏村、邱创焕、施启扬为蒋方良灵柩盖旗。
国民党由主席连战率领副主席等一班人致祭,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当天由美国旧金山赶回台北,随即在上午9时来到荣总医院致祭。
蒋方良独生女蒋孝章因健康原因,未能从美国返台奔丧,由夫婿俞扬和代为发表追怀母亲《痛诀最敬爱的慈母大人》文。
公祭后,移灵基隆南荣火葬场火化。下午1时多,蒋友柏捧着遗照、蒋友松捧着骨灰坛步出火葬场,随后移灵大溪头寮蒋经国灵榇旁暂厝。
蒋方良和蒋经国育有三子一女,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与蒋孝章;1988年蒋经国去世,之后蒋方良三个儿子也相继去世,而女儿蒋孝章长期住在国外。丧夫失子的哀恸,使蒋方良变得更沉默,她以更大更深的沉默面对这一生的打击。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蒋方良自从离开俄国后,她再也没有看过祖国的青山。伴她长眠的,是饶有中国文化符号含义的五指山。
宋美龄曾说自己,除了长相,其余一切都很西方。蒋方良则刚好相反,除了长相,其他的一切十分中国。她勤俭、温婉,专心当个贤内助,完全是中国传统妇女的典型。不过这两位蒋夫人也有相同的地方:两人都度过漫长孤寡的后半生,她们两人的特殊性格和形象,已成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