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兼出版人沈浩波给我发来一本书的电子稿,郑重嘱我作书评。这是我们认识多年来的第一次,足见浩波对此书的重视。重视的原因,明显不是从诗人或出版人的角度,而是一个人的角度,他在信中提及:“我确实是被这个作者感动了,一个女孩子,只身到最原始的藏区救助孤儿,一呆就是5年,最后满身是病,吐血。那个地方连电都没有,她在昏暗的酥油灯下写了这本书。我从来不干这种过于麻烦朋友的事情,但这一次,我真的觉得有必要。我觉得这是我能做的。”
所以,尽管是电子稿,对我却有异常的沉重和热忱。当我将文章一点一点看下去,这份沉重和热忱渐渐由朋友的嘱托变作了我自己内心真切的感受,油然而发,如影随行。我曾在藏区生活过三年,那个地方如果你没有去过,无法想象其艰难;如果你没有生活过,无法体会其贫苦。我刚到藏区时,因为高原反应,常常胸闷、头晕,精神恍惚,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大口喘气。后来渐渐略微习惯,但我知道,这并非已对环境习惯,而是习惯了心脏超负荷的工作。这大概是任何一个在平原生长的人到了藏区所必须要面临的困境。
事实上,比起身体的困境而言,物质的困境更令人感慨和无奈。《酥油》的主人公梅朵初到麦麦草原,被那所所谓的“孤儿学校”震惊:只是一座土坯碉楼而已。孤儿们一个也不见,而喇嘛的这座碉楼亦是废弃已久,粘土与沙石混筑的三层房屋,经年风雨把墙体表层早已侵蚀过半,随处可见沙石剥落后形成的斑驳伤痕。那墙体下方,遍地油麻藤密布如网……她感到手足无措,措手不及,心中燃烧的激情被绝望代替。绝大多数人面对绝望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离开。梅朵没有离开,她要在绝望的废墟上,用她一双孱弱的手和并不宽阔的肩膀,一砖一瓦去营造希望。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不管是什么理由,梅朵选择了留下,选择了坚持,就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草原上的天灾如同家常便饭,每次天灾过后,就有一些孩子成为孤儿。孤儿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孤儿,怎么寻找?到随时可能出现泥石流、山洪或者雪崩的地方去,如大浪淘沙一般寻找。毫无疑问,这是一件用生命去履行的责任。她这样回忆曾经遭遇到的灾难:“从来没听过那种呼啸、它所发出的那样阴暗的轰鸣,像天兽洞张的嘴,要吞下这个世界……雪雾裂化成一条条白色长龙,腾云驾雾,凌厉地向雪泉上方的丛林冲去。所到之处,切割山体,埋覆丛林。巨大杉木在顷刻间被打断,推倒,翻滚,埋葬。一切只在闪逝之间,一秒,两秒、三秒之间。天昏地暗……丛林震颤,山谷雷鸣,沙土如同堕胎从山体生生剥离,形成巨大泥流,沿着道路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庞大石块伴着整堆泥沙沉闷地轰塌下来,带动粗壮的高山冷杉垂直砸进泥沙当中,溅起数丈高泥水雪浆。只像天空下起一场沉坠的泥雨,扑盖上我的脸,连我的魂魄都被它生生覆盖。雪崩残忍,分裂,灭绝,叫一切都变空……我的头部被石块击中,砸在前额上,流出混合泥沙的粘稠血液。但我不能感觉,也不能意识我们是多么幸运,竟然擦着雪崩泥石流的边缘幸免于难!”
这是她遇到的第一场大难,而且绝对不是最后一场。她冒如此危险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去雪山那一头寻找嘎拉活佛,来劝说一个大家族放一个十来岁的小孩阿嘎去上学。这些孤儿找来之后,要教他们学习甚至难过找他们,他们几乎全是一张白纸,且不爱读书。一个叫小尺呷的孩子甚至煽动同学逃走,“学知识太没意思了,地上也不能坐,大便也不能拉,还要天天背,背书学字”。对此梅朵只能对他们“蛮不讲理”,用有效但是违心的办法将他们留在学校。事实上谁都能体会到,这种办法,最受伤害的当然是梅朵本人。但是她又能怎么做呢?她不是神,所以没有更好的办法。与此相较,照顾孩子们生活,当老师之余还当保姆这样的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梅朵的助手是一个康巴汉子月光,二人相依为命,自然滋生情愫。可惜,梅朵的身体越来越差,贫血、胃病成了她日常的生活。月光恪守信仰,期望寺庙的力量能够帮助她恢复健康。这显然不能为梅朵所接受,二人起了争执。当一场泥石流使二人分开之后,梅朵再见到月光时,月光已经削发剃度……精神的悲哀和身体的无力,梅朵只能离开她已经习惯并深深爱上的藏区草原,离开她愿意付出一切的孤儿,还有已经遁入空门的月光。
读到这里,一句话犹如幽灵鬼魅一般骤然掩至我的脑海:小爱为惜、大爱为弃。我为梅朵当初选择留下的强而震撼、致敬,更为梅朵最后无奈离开的弱而感动、伤怀。无奈,这两个字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那是辛酸,是失落,是遗憾,是悲凉。无奈的离开,是没有掌声和鲜花的离开,是耕耘之后没有收获的离开,是呕心沥血之后没有结果的离开,是意志力在身体面前的挫败,是生命毁于日常的悲哀,是命运打败希望的残酷……其实,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生命,梅朵所以让我不能忘怀,正是因于此:她命中的强和弱,都是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成倍地放大了的。
离开了,并不意味着放弃,梅朵确然也没有放弃,她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找到下一个梅朵,接过她手中的火炬,继续在麦麦草原为大爱而讴歌、前进。我是如此发自内心地希望她的这个愿望能够实现,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愿望,也是一个伟大生命的延续。
世间有一个梅朵,也许会有第二个,也许不会有。但我想,即是只有一个梅朵,也足矣。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