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行业越来越乱了!”看着最近的这些事儿,很多同行都发出了这种感慨。养生书,得益于中国目前医疗体系的不完善,而过分膨胀的一类图书市场,终于迎来 了一次可能注定会到来的危机。
最新的消息是,被定义为违章建筑的悟本堂,已经被拆除了,原本是行医资格、专家头衔的争议,结果却是因为违章建筑被拆除,很是滑稽可笑!不知道出版总署会 不会就此事开展对养生类图书市场的清理整顿,但图书的可信度再一次受到打击确实不争的事实。图书行业是否能从中吸取教训?恐怕答案还是否定的,目前整体浮 躁之下,出版业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1、如果养生书算一种中医养生的社会化推广方式的话,本质上说,确实非常好,一方面给了众多反对中医的那些忘本的所谓专家一个很好的回应,中医是有强大的 生命力的;另一方面,极大的扩展了中医的影响力(甚至有可能超范围了,包治百病了)。
2、但如果看看养生书的作者,可能对上面这类书带来的优势,就不是很乐观了,毫不客气的说,是鱼龙混杂,各类作者都有,内容基本上也雷同,不过,性质还不 是很恶劣,至少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忽发奇想,要王道士开一服治疗嫉妒的方子那样是吃不死人的。反正也不值什么钱,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 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要死的,死了还嫉妒什么?那时药就见效了。绿豆也一样,至少要吃100年,否则,是不见效的。但这类书太多了,难免互相竞争,销 量普遍下降,这时候就只有出奇招了,所谓林光常的不能喝牛奶,张悟本的绿豆汤治百病等等奇谈怪论就应运而生了,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实在是一种另类的悲哀。
3、治标之法是什么?养生专家很多,其他专家也很多,为什么不出来坐而论道?写几本普及类的书?套用周杰伦的名歌:“专家很忙”,忙着做课题,做研究、坐 堂,而写书布道,传播知识,收益太低了,专家是不屑于做的。这个从目前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出版也可以看出来,大科学家是没有时间去写书的,即使写书,也是课 题的副产品,而非普及大众的普通读物,须知,没有高深的功底,写作普及类读物是很困难的。只有解决专家愿意写普及书的问题,才能解决书的内容质量问题,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试问,连医院的医生都能开错药,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
最后再引用一句所谓专家的废话,请大家睁大眼睛,提高辨识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如果大家都能成为中医专家的话!
悟本?误本?悟本堂被拆引起的一点儿感想
评论
13 views